
忆秦娥 青寿山庄
——为张华玉先生题
文/李兆春
苍溪谒。
云峰旷野梨花雪。
梨花雪。
昼观春色,暮赏明月。
巴山蜀水孕情结。
吟诗品茗朝天阙。
朝天阙。
人游青寿,不思离别。
注释:2023年7月6日奉张华玉先生之约填词。苍溪,即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之低、中山丘陵地带,广元市南端。苍溪县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因地处苍溪谷而得名。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中国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之乡,境内有白鹭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溪口(玉带峡、武当山)国家森林公园、亭子湖市级风景名胜区、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小迪赏析:
李兆春先生的这首《忆秦娥·青寿山庄》是为张华玉先生的青寿山庄所题,展现了山庄的清幽美景与主人雅致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山庄的喜爱与眷恋。下面进行赏析:
1. 开篇点题,意境开阔:
“苍溪谒。云峰旷野梨花雪。”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拜访之地是“苍溪”旁的青寿山庄。“谒”字带有敬意,暗示山庄主人的不凡。
“云峰旷野梨花雪” 仅七字,勾勒出一幅壮阔清丽的画卷:云雾缭绕的山峰、空旷辽阔的原野,以及漫山遍野、洁白如雪的梨花。意象宏大(云峰、旷野)与细腻(梨花雪)结合,视觉冲击力强,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梨花雪”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梨花的繁盛与纯净。
2. 叠句强化,昼夜皆美:
“梨花雪。” 重复上句末三字,这是《忆秦娥》词牌的特色。此处叠句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强化了梨花盛景在作者心中的深刻印象,仿佛那如雪的花海在眼前挥之不去,余韵悠长。
“昼观春色,暮赏明月。” 这两句承“梨花雪”而来,点明山庄之美不仅在于白昼(梨花代表的盎然春色),更在于夜晚(皎洁明月)。寥寥八字,概括了山庄昼夜不同的迷人景致,也暗示了主人与宾客在此流连忘返,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美景之中。“观”与“赏”字,体现了闲适悠然的心境。
3. 地灵人杰,雅趣盎然:
“巴山蜀水孕情结。” 下阕起句,由景及人。指出山庄所处的巴山蜀水(代指四川地区)钟灵毓秀,孕育了(主人张华玉先生)深厚的情怀与志趣。“孕”字用得巧妙,将山水拟人化,强调其滋养之功。
“吟诗品茗朝天阙。” 此句具体描绘山庄中的雅趣生活:吟诵诗词、品味香茗、仰望苍穹(“朝天阙”)。这是典型的文人雅士生活场景,体现了主人高洁脱俗的情操和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朝天阙”一语双关,既可实指仰望天空(山庄环境清幽开阔),也可虚指心怀高远,志趣超然。
4. 叠句升华,眷恋情深:
“朝天阙。” 再次叠用上句末三字。此处的重复,一方面符合词牌要求,更重要的是将“吟诗品茗”的雅趣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之情推向高潮,并自然引出结句。
“人游青寿,不思离别。” 结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凡是到青寿山庄游玩过的人,都会被它的美景和氛围深深吸引,以至于流连忘返,根本不想离开。这是对山庄魅力的最高赞美,也是对主人营造的这片桃源净土的由衷肯定。“不思离别”四字,情感真挚饱满,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
总结:
这首《忆秦娥》紧扣“青寿山庄”之题,艺术特色鲜明:
意象鲜明,意境清幽壮美:“云峰”、“旷野”、“梨花雪”、“明月”、“巴山蜀水”等意象,共同构建了山庄超凡脱俗、开阔雅致的自然环境。
叠句运用,强化情感: 两处叠句“梨花雪”、“朝天阙”,不仅符合词律,更有效地强化了核心意象(梨花之盛)和核心情致(雅趣高远),增强了词的韵味和感染力。
对比与概括: “昼观春色,暮赏明月”以精炼的笔墨概括山庄昼夜之美。“吟诗品茗”则具体描绘雅致生活,点面结合。
情感真挚,主旨明确: 全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终落脚于对山庄的无比喜爱和眷恋(“不思离别”),表达了对主人张华玉先生及其山庄生活境界的赞美。
李兆春先生的整首词语言凝练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生动地展现了青寿山庄作为一处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是一首成功的题赠之作。


作者简介
踏雪寻梅,本名李兆春,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徐州人。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世界汉诗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从事过宣传、共青团、文秘等管理工作,现履职于大庆油田,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作词作两千余首,部分作品散见于《诗林》《长白山诗词》《世界汉诗》《北方文学》《海外文摘》《词刊》《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刊物。部分作品收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时光》《梅馨斋诗词》《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2016年11月以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趣叟斋词选》(上、中、下)三卷。2017年度入选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名录;2018年进入国家《中国文化人才库》;2019年荣登全球华人最强文学家季军榜;2021年喜获《新潮诗词》“点将台”,选粹词作25首。
目前,已有十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为其撰写序文、词评和书评等。普遍认为作者的:
“词风秾丽、词韵清蔚、词境醇厚,既有古韵遗风,又有时代特色;既有身边趣事,又有桑梓情怀。谈人、咏物、赋事,皆体现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闲愁绮怨、语淡情浓、意境轻和、词风清婉,既颇似韦庄,又宛若柳永。无论咏物、赋事、抒情,还是寓意、借景、造境,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清丽婉约、清音雅韵、清新俊逸、清幽旷远,既婉转含蓄、辞情蕴藉,又离思别愁、闺情绮怨,无疑又是国内婉约派的一部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