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知了' 人却很茫然
文/梧闽
《海知了》学名解放眉足蟹,软甲纲,它是蝉虾的一种,外形酷似陆上幼蝉,体甚平扁,身体分为两节,多足,外壳比较薄。是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一带的特产。近几年,在青岛和烟台海域也发现了它的踪迹。海知了生长周期,别说,还真和陆地上的金蝉相似,海知了生长一年个头,和黄豆粒大小差不多。如果海知了个头和知了猴一般大小,差不多需要生长5年的时间。主要产于近海海滩,范围极小,因此产量特别少。因稀少,市场售卖价格大多在三、四百元一斤。由于海知了是日照市两城镇安家村近海特产,其他海域很难见到,而且出生一年后,放流大海的海知了,需要在大海中生长五年,才能够达到上桌的个头,产量较少。因稀而贵,肉质味美,媲美龙虾,近年来价格更有接近龙虾之势。
上面的图文是我的龙文故乡一一张志鹏博士发在朋友圈的《海知了》…很有意思。按传统的区城划分,我和志鹏贤弟的出生地梧桥或漳滨,都属于农民区山场,而石码海澄才属于江边海口…'一虫蝉'是我的自号,蝉又叫'知了',是一种类蜢蚱,只会活到秋天的动物,是孔子公谓之'夏虫不可以语冰'的虫类,闽南人俗语'盐鼓船见天不会嚎','盐鼓船'就是蝉,又名'知了'。张志鹏博士说'海知了'如果可以活五年,就会与猴子一样大。…让我长见识了,嘿嘿!我以前属于山场人的'井蛙'或树蝉,'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海知了'的肉比龙虾好吃未试过,程溪的竹蝉比甘蔗龟炸起來又香又甜脆,这是试几个一下了的山珍…无论是树上蝉'知了'还是'海知了',它们究竟是'知了'啥⊙∀⊙?圣人孔子公知道'蜢蚱'或'树蝉'都活不过冬天。文人墨客为'不可语冰'的蝉或'海知了'取名'知了',似乎并不是为什么,而是让人类看了甚至也品尝了这种'知了',感同身受自己作为一种物种,生命也是有限的,闽南俗话说:'天也不留百岁人',知道了人的生命局限性,就会了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切拥有…嘿嘿,佛曰:'放下'吧,'无我'吧,这是一种觉悟的福报!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