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新文学》总第17期
《金点子智慧故事238篇》连载
张愚老汉的妙语趣事之15
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
处世名言:贫居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文/韩积蕊(山东)

书接上回。话说朱元璋当了几年的放牛娃,到了17岁时,地处淮河流域的安徽凤阳遭受了特大的天灾人祸,天大旱,土地龟裂,禾苗枯焦,庄稼颗粒无收。蝗虫遍野,瘟疫流行,其父母、兄长不到半月相继去世,朱元璋经历了人世间最痛苦的悲哀和折磨。
为了还愿,讨生计,17岁的朱元璋入了皇觉寺,给高彬法师当了徒弟,剃了光头,穿了一件师父赏的破衲衣,照例做点功课。但没受戒,没有受戒是不能算作和尚,按规矩只能算作小沙弥。
随着天灾人祸,寺田干枯,香火冷落,寺院败落。几百年的古寺第一次闹起了饥荒。师伯师叔师兄们都先后出寺游方。朱元璋才入寺50多天,没奈何,也只有学着师叔师兄的样子,一木鱼,一瓦钵,一衲衣和一个拳头大的小包袱,拜过师父,硬着头皮背井离乡云游四方了。
所谓游方是佛门之语,也叫化缘。尘世之语就是“叫化”,“叫花”,见大户人家就伸手要钱、要米、要饭吃。

有一次,朱元璋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累又饿,又气又急,昏倒在街上,被一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中,老婆婆用家中仅有的一块豆腐,一撮菠菜,红根绿叶,和一碗剩粥,倒在锅中煮了煮,喂他喝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就开口问老婆婆刚才吃的什么,老婆婆开玩笑的说:“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经历了四年的游方生活,长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熟悉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尽艰辛,饱受饥寒,同时也常常遭受达官贵人的白眼,这一切锻炼了他的体魄,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以及勤勉躬亲的行为方式。21岁他又回到了皇觉寺。寺中待了四年,25岁,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将领郭子兴的红巾军。
四年游方,四年的寺中学习,阅历文墨皆有长进,深得郭子兴的厚爱,信任,后来郭子兴又把养女马氏嫁与他为妻,郭子兴元帅的乘龙快婿,人人敬重,身份地位变了,原来名字“朱重八”显得有些俗气,这时,正式定了个官名朱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如鱼得水,战功卓著。雄伟大略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集中优势兵力专打弱小元军,各个击破,扩大地盘。
二:确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决策。积极练兵,扩充实力。
三: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四:尊崇儒学,大兴教育,博取民心。
五:整顿军备,严明纪律。
六:积极垦荒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府做了大明皇帝。突然有一天,尝遍了山珍海味朱皇帝病了,饭不思,茶不饮,偶然回忆起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随即让御厨做来,御厨用珍珠,翡翠,白玉合之煮了,朱元璋品尝根本不对味,一气之下把御厨给杀了。
又觅得一位家乡的厨师做之,这位厨师特聪明有趣,用鱼龙代替珍珠,用红色的柿子辣椒和菠菜代替翡翠,用豆腐代替白玉,加上鱼骨头汤,合在一起,文火蒸煮。将此汤献上后,朱元璋一吃,味道好极了,就和当年老婆婆做的一样。重赏厨师。家乡的厨子一思忖,接到赏钱,便告病回家啦。
后来他把朱皇帝喜欢吃的这道菜传给了凤阳父老。各位看官,等到你去凤阳旅游,别忘了品尝“珍珠翡翠白玉汤”啊!哈哈。
欲知《陈胜称王》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2014.7.16寒冰根据吴晗《朱元璋传》编写

济津华庭政策宽,多孩购房省三万

济津华庭热线:0635~2799777

百亿安竣,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城市更美好!百亿安竣,给我一个家!公益宣传。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