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躬尽瘁为人民
文/李占峰
周至文化名人、礼仪大师李继哲先生,为周至县小麦屯村德高望重的何满义老先生仙逝代表子女所作的祭文,重点歌颂了何老先生退而不休,为小麦屯村的孩子集资建校,不辞辛劳,和其他建校委员一起为筹集资金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申请政府补助资金,争取海外侨胞资助,不顾年老体弱,奋战在建校工地。苦战两年,终于使孩子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




祭文饱含深情纪实何老先生在担任村子庙管会会长,为家乡风调雨顺,村民安居乐业,祈求神灵保佑的先进事迹。赞扬了何老先生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义务为村民谋福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何老先生积德行善、普度众生,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家国情怀,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祭文,读后使人十分感动。
2021年8月20日






附:何满义老先生生平
及李继哲先生代笔撰写的祭父文
何满义生平
何满义生于1939年10月15日,家住在小麦屯村东北1公里处何家祖坟地旁,家中兄弟姊妹6人。12岁之前在家里和妹妹在坟地玩耍,同年,在二伯的建议下去何家村上小学,1957年9月考入周至中学(初中),1960年9月考入陕西省机械化学校。1961年分配在周至县拖拉机站(后改为农机修造厂)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锻炼,由学徒升为机长,开链轨拖拉机在县东、县西为各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村组耕地。1971年调周至县伐木场工作,主要在云龙沟、南天门一带伐木。担任机务班长,负责机械链轨拖拉机、卷扬机、油据等机械的修理工作。1976年8月,任广济拖拉机站站长,1983年3月退休。2002年下半年,被小麦屯村推选为村集资建校委员会主任,带领村上八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村小学教室危房改造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担任小麦屯村庙管会会长期间,为家乡祈福平安和风调雨顺,背粮、送面出现在团标山岭,团标山庙宇和小麦屯村庙宇的一草一木,他都亲自栽培,忘记了自己是古稀之人,给庙宇接电、挂灯,曾从屋檐梯顶直摔落地,神灵保佑,安然无恙。2021年8月7日病逝于小麦屯村家中。
祭 父 文
乌云翻滚,苍天流泪,
老父驾鹤西去,
您是我们最崇敬的老人,
您从小立志为人民,
所以起名何着为得人民满义!
您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村东西口的教学大楼和太白庙就是您老人家的纪念碑!
它凝聚着您的心血与智慧,
凝聚您的汗水和意志,
集资建校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
申请资金您跑遍了政府院门。
您带头捐资,夜半工地查巡,
雨天老母同您一起抬着水泵去工地根基抽水,
为筹资招开多次会议,
表彰挂匾捐款鼓励,
两年奋战,教学大楼拔地而起。
您听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而陶醉!
为家乡平安祈福,风调雨顺,
您常背粮、送面弯曲的身影出现在团标山林,
庙院的一草一木都是您亲手栽培,
您接电、挂灯,忘记您早已是古稀之人,
曾从屋檐梯顶直摔落地,安然无恙,
为什么?有神灵保卫,因为您常做善事。
无私奉献,钱财不粘分文,
建校庙管开支民主商议,
伐木哪管山峻沟深,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驾驶链轨拖拉机披星戴月深耕翻地,
数九寒天两手油泥,
酷暑烈日汗水淋漓,
泥士溢香您欢喜,
言传身教育子孙,
为人正直自强自立,
耕读诚信有志气,
青出于蓝胜于蓝,
子女各有建树您欢喜,
四世同堂天伦乐,
天有不测突病逝,
风范美德留百世,
精神千古永存,
七十大寿锣鼓喧天赠匾三,
牌匾“德高望重”堂中悬,
望匾思恩记遗训,
严父精神传子孙。
安息吧,我的老父亲……
不孝周峰等泣血跪述
2021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晚
(李继哲代笔)



作者简介:李占峰,1960年生,周至县广济镇小麦屯村人,1990年毕业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大专文化程度。曾在新疆信息报社工作数年,在十多家媒体发表消息通讯百余篇,和别人合编《实用信息管理学》、《实用公共关系学》、《实用市场学》等书。2020年12月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田园诗画社作品选集——《溢香的泥土》收录了本人采写的散文三篇,摄影作品二十多幅,系周至县田园诗画社第一届理事。曾学医数年,获得中医师证书,当乡村医生几十年。现在家种植猕猴桃,业余酷爱摄影和写作,2021年7月加入周至县作家协会。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