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9—1922
给一个孤独的门徒
亲爱的,与其注意
月亮的颜色
是贝壳粉红
不如注意
它是斜挂在
塔尖上方。
与其察觉天空
像绿松石般
光滑
不如察觉
此刻是清晨。
不如理解
尖塔的
黑暗汇聚线
如何在
尖顶相遇——
意识到它的
小装饰如何
尝试阻止它们——
看看它如何失败!
看看六角形塔尖的
汇聚线如何
向上逸出——
远去,分开!
——保护和承托
花朵的
萼片!
观察
被吃的月亮
如何一动不动地
躺在保护线内。
这是真的:
在早晨
淡淡的颜色中
褐石和板岩
闪耀着橙和深蓝色彩。
就只观察
这座矮墩墩建筑的
压迫性重量!
观察
月亮的
茉莉花之轻。
情歌
我躺在这里想你:——
爱的着色
笼罩着世界!
黄色,黄色,黄色
它侵进叶子,
为那沉沉倚在
平滑的紫色天空上的
有角树枝
抹上橘黄色!
没有光
只有蜜厚的色痕
从一叶滴到另一叶
从一枝到另一枝
弄糟了全世界的
色彩——
你在远处
西方那酒红色的镶边下!
地狱里的科拉:即兴创作(十一)(节选)
3
把刀叉交叠,聆听教堂的钟声!这是丰收之月以我们的血所酿的酒。在黝黯工厂上方的蓝色眩光中,年轻的白杨在伸展。它们低声说:今天是星期天!今天是星期天!但郊野的规律已被剥夺了树叶。沼泽上空掠过我们的笑声。追逐一则下流的逸闻。穿过烟雾缭绕的石楠花丛!在玩笑的边缘,这座城市用巨大的眼睛斜视着我们——把神圣的牛奶举到嘴边!卢西娜,哦,卢西娜!慈爱的母牛,我们怎么冒犯了你?
________________
四个兴高采烈的伙伴喝了些想象的朦胧的酒,开心得不得了,一想到他们因此避开了郊野的严格规律,更感高兴。看着远方的城市沐浴在月光中,并严肃地凝视着他们,他们便把月亮比作一头母牛,把月光比作牛奶了。
地狱里的科拉:即兴创作(二十二)(节选)
1
对于一个醒着的婴儿来说,这是一种微微僵硬的舞蹈,他的双臂向后蜷缩在头顶上方的枕头上,形成一朵花——眼睛闭上。睡得真香!醒来是一只小手把梦拂去。眼睛张开。这是一个新世界。
_______________
没有什么是天蛇不吃的。有时它会停下来啃咬富士山,有时会用轻轻缠着的长舌滑过一个熟睡中的孩子的身体,这个孩子微笑着,还以为母亲正把自己抱起。
春天及一切·七(“玫瑰”)
玫瑰已经过时了
但每一片花瓣都结束于
一道边缘,那双面
在黏合空气中的
有凹槽的柱——那边缘
不切而切
一无所成——把自己
更新成金属或瓷器——
去哪里?它结束了——
但如果结束了
开端又再启动
以便让玫瑰参与
变成一种几何学——
更锐利,更利落,更多切割
被描形于锡釉陶上——
破碎的盘子
闪着一朵玫瑰的釉彩
感官在某处
制造铜玫瑰
钢玫瑰——
玫瑰承载爱的重量
但爱情已走到玫瑰的——尽头
爱情就在花瓣的
边缘等着
易碎,努力击退
劳累——脆弱
摘掉,潮湿,寒冷
减半,精准,动人
什么
那地方介于花瓣的
边缘和那
一条线从花瓣的边缘开始
而它作为无限
美好,无限刚硬的
钢铁,正穿透
银河
无须接触——从那里
升起——没有下垂
也没有推动——
花的脆弱
未受伤害
正穿透空间
春天及一切·十五(“光变暗”)
大教堂的衰败
正在开花
通过电影院
惊人的增长
它们的普遍性
是进步,因为
破坏与创造
是同时的
没有牺牲
即使是最小的
细节,即使是
火山风琴——
它的悲可翻译成
喜,如果光变
暗而暗又变
光,一如它会——
但看来坚决的
分立已从垂直的
方向转移
通过简单地转动物体
砍断它似乎在
培育的
灾难根源。因此
电影是一种道德力量
每晚群众
随着沙子的
亲密和共性
见证自吐
而自吐曾经被淹死
在焚香中,被无害的
关节柔软的想象
驱使不断吟唱
背后支持的是圣经的
僵固,化为祭坛上的
激情戏以吸引
精力充沛的群众
他们的女性亲戚
打扫着托尔斯泰所见
注入了俄罗斯
贵族气质的草坪
春天及一切·二十二(“红色手推车”)
那么多事物
取决于
一辆红色
手推车
给雨水
擦亮
在白色的
鸡旁
春天及一切·二十四(节选)
一方面被称作散文,另一方面被称作诗,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区别,不能通过在它们并列时文字上的格律特征研究来发现。说随着节奏越来越不明显,诗逐渐变成散文是荒谬的,事实上,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格律更明显,其文字流动更充满激情,而那被称为有节奏的散文,则居于散文与诗之间。
确实,诗可能比所谓散文更为人加倍强调,但是说这多少反映了两者性质的不同,肯定是犯了从特殊到一般争论的错误,它达至的效果是:由于一个客体具有某种特征,因此赋予它形式的力量总是会在该特征中显露出来。
当然,除了通过手头上唯一有效的手段,即外在的、表面的外观来区分散文与诗之外,别无他法。但也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就是:这首诗这样的性质,让它可以在无须强调任何格律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而散文则可能会被加倍强调——简而言之,不管问题是什么,格律都与之无关。
当然可以说,如果可以感觉到差异,而眼睛和耳朵却无法发现,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或许可以这样争辩,由于根据我的建议,散文和诗之间没有可发现的分别,因此很可能不存在任何差异,两者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而已。
然而,很明显,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渊源,都使用相似的模式来实现不相似的目的;诗经常落入格律模式,但并不总是如此,散文经常不用格律,但也并不总是如此。
这至少可以解释我今天看到的一些最好的作品,也解释了我发现的一些最值得注意的失败之作。我在写作中寻找能以某种方式打动我的“东西”——它给了我一点启发,就是为什么惠特曼的一些作品是糟糕的诗,而另一些,运用相同的格律,则是散文。
实际的重点,是发现一部作品何时被视为来自这源头,何时来自那源头。当发现一部作品,它会是——如果是诗,它意指这个,除此无它——如果是散文,它意指那个,除此无它。此外一切都是一种困惑,一种愚蠢和糟糕的做法。
我相信这是可能的,一如我基本上相信玛丽安·摩尔是所有美国作家中最贯彻始终的一个诗人——不是因为她的诗行总是充满意象,不是的,它们通常具备图像般的资讯性;也不是因为她把作品剪裁成某些形式——她的作品经常不用格律——但我相信在她的作品中,她是最贯彻始终的一个诗人,因为她的作品的目的,总是来自诗歌发轫的源头——亦即它不断来自诗歌的目的。此外,它实际上具有这种特征,就其渊源而言,当它避开诗的节奏时,会比不避开时更容易辨识。它把诗的目的写入其中,因此它是诗。
我相信,当诗写得失败时,它不会变成散文,而只是糟糕的诗,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基本的。对玛丽安·摩尔的考验是,她有时写好诗,有时写坏诗,但总是——出于单一的目的,来自单一的,像那样的喷泉——
实际的重点,是发现——
我未能再进一步,只能说,诗滋养想象,散文激发情感,诗将文字从情感暗示中解放出来,散文从中加以确认。两者都以离心或向心的方式走向智慧。
当然,必须理解的是,写作要处理的是文字,仅是文字而已,而所有关于它的讨论,要处理的是个别的字词,以及它们与整体文字的关联。
就我所能发现的而言,除了我所标出的那一个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令人满意地处理某些句行,例如出现在莎士比亚的某些戏剧中的,或玛丽安·摩尔的一首诗中的句行,让我们说:明天将是四月一日——
对于生活在北温带的人来说,这当然有一种情感内容,但谁会说它——就其本身而言——究竟是散文还是诗,除非围绕着它的文字所传达的意图在上面加上了一些标记
无论是写作还是理解诗歌,都必须认识到这些文字所走的路向,是与一窝蜂式的竞争有别,或根本在作品中就没有这种成分。
玛丽安的文字保持独立,每一个字都不愿跟其他字组合,除非它们都朝着一个方向移动。这甚至是摩尔小姐作品的一个重要——或有趣的——特征。
她的作品让我迷惑。要令人信服地引用并不容易。
1922—1962
便条
我吃了
李子
那些在
冰箱里的
那可能
是你
留作
早点的
原谅我
它们是那么可口
那么甜
那么冰凉
秋天
一群人站在
茂密的
叶丛下一座
打开的墓旁
庆祝
半挖半填
筑成的新路
在那里
一个老人
跪在地上
割了满篮
子的
乱草给
他的山羊
算是一首歌
让蛇在他的杂草下
等待
让写作
以词组成,或慢或快,敏锐
出击,安静等待,
不眠不休。
——通过隐喻来调和
人与石头。
撰写。(没有想法
唯在事物中)创造!
虎耳草是我的花,能裂开
岩石。
水仙,那绿色的花(节选)
水仙,那绿色的花,
像毛茛
在它的分枝上——
除了它是绿色和显得呆滞——
我来了,亲爱的,
为你歌唱。
我们一起生活了许久
一种充满花的生活,
如你愿意。
因此当我
第一个知道
地狱
也有花时
我很高兴。
今天
我脑子里满是那些我们都喜欢的花的
褪色的记忆,
即使是这可怜的
欠色彩的东西——
小时候
我见过它——
在生者之中颇受珍视,
但死者看到,
会彼此相问:
当我们的眼睛
充满泪水
我记得什么
被塑造成形
一如此物的样子?
关于爱,持久的爱,
它会这样诉说
虽然那一层绯红
太淡了,
无法让它完全可信。
有些要紧
要紧的事情
要对你说
只单独对你说,
但要稍等
当我因你的来临
而欣然举杯,
也许是最后一次。
所以
心怀恐惧,
我把它硬拖出来,
不断说
因我不敢停下。
当我争分夺秒地说
同时也在聆听。
这不会持续
很长时间。
萨福
那个男人与众神同等,他
面对面坐着聆听
你的甜言蜜语和可爱的
笑声。
正是这一点惹得我
心中一阵骚动。只看你一眼
我的声音颤抖,我的舌头
打结。
顿时,一股柔和的火走遍
我的四肢;我的眼睛
瞎了,我的耳朵
雷鸣。
汗水直流:一阵颤抖把我
捕获。我变得
比草还要苍白,差点就要
死掉。
钟国强,香港大学文学院毕业。曾获多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青年文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家年奖等。著有《生长的房子》《开在马路上的雨伞》《雨余中一座明亮的房子》等诗集;译有W.S. 默温、李立扬、卡尔·桑德堡、西米克、斯特兰德等诗人的作品。
附:近期重点关注专题栏目——
“未来诗学”往期文章
2023年5月,活跃在中国当代诗歌现场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当代诗歌困境和危机”的专题研讨,这场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和诗学理论,引起了极大关注。根据这场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一行、王东东、张伟栋等人的建议,南方诗歌开设“未来诗学”专栏,用以刊发关于这一主题的有关作品。
这是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南方诗歌秉持“开放、包容、自由”的诗歌精神,欢迎争鸣,并希望为中国新诗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共鸣!
六人谈|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
候乃琦|当代诗歌困境现象之观察
梁余晶|困境,但非绝境
楼河|历史主义诗学是必要的还是可怕的
蔡岩峣|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对应的生活
吴虑|“绝境”,或曰一次换轨
李照阳|诗歌史的终结,经验写作、自我与诗的更新,及AI的冲击
李少君|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
张伟栋|小诗人时代的忧愁
楼河|说你有病,给你开副毒药
彭杰|当代诗歌中的“不满”
楼河|“大诗人”的不可能
箭陵霄|异构诗学批判当代诗歌散论
吴虑|怎样“换轨?兼及“幽微”的革命
阿西|稗类、扮相、炫技及尺度
刘萧|未来诗学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张雨晨|诗与新媒介思考
曹 僧|公益诗学作为一种未来诗学
赵佼|“他者”的回眸
楼河|我们今天的诗歌“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诗
谭毅|关于“人工智能写诗”的四个问题

申明:刊头配图如注明作者,均取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二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三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四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五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六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七月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冷霜|当代诗需要与其他人文领域形成主动的认识思想连带
末未:约等于薄薄的尊严和羞耻
“未来诗学”:赵佼|“他者”的回眸
“他山诗石”:李以亮 译|温茨洛瓦诗选
“未来诗学”:楼河|我们今天的诗歌“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诗
王自亮:金沙江岩画
“未来诗学”:谭毅|关于“人工智能写诗”的四个问题
张占平:没有一次滚过长空的雷霆万钧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