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艺术,品读经典!书画是人们生活中创造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品鉴和典藏的艺术珍品。《经典与传承》精选当代实力书画家,向广大网民推荐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每一件书画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主题鲜明,立意崇高,全面诠释着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周波,字汉任,号明澄居士,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研究室。师承王镛先生,寸耕社社员。
哲成先生入室弟子,传承齐白石,康有为艺术文脉。
朴雅书院创始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理事
辽宁省社科院美术中心研究员、 辽宁省紫砂壶收藏鉴赏协会副会长 、 沈阳开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沈阳书画院书画家。
出版专著二十余种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美善懿行一一 明澄书画展
前 言
前些时日,我听到一副家训联句:“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令我印象深刻。由此,我联想到老子《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认为,“美”与“善”既是形而上的美学范畴,又具有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联的道德规范性质。我的好友周波,身兼教育工作者、文化传播者和书画家的多重社会角色,他把自己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精品,以“美”与“善”作为主旨思想呈现在观者面前,其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
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创作和展览,是如何同“美”与“善”统一在起来的呢?这涉及到艺术的标准和使命问题。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变动不居,艺术的风格和形式也日益丰富而杂多,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标准和理想,仍然深深地沉浸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周波潜心于书画创作,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这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意识。

周波擅长中国小写意花鸟画创作,尤其以绘兰竹见长,他以书法家的笔情墨趣,写蕙心兰质,作品中之兰蕙,清幽纯洁,体态娉婷。他更喜画墨竹朱砂竹,以八法绘就,素影应窗,摇曳多姿。兰竹是中国画传统题材,周波能够从先贤名迹中寻觅心性文脉,追求儒家最高审美范式,进而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论语·八佾》云:“子谓《韵》:‘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尽美尽美”是儒家审美理想和伦理道德的最高范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周波在艺术中朝着“美”与“善”契合化一的境界努力,他不只手有余香,必然心性通达,灵府透彻,诚如六祖慧能《菩提偈》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周波笔下的兰竹,正是如此。观者细细品读自然会明澄了悟。
浮生转蓬,岁月静好;美善之行,大道所存。
马喆于癸卯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