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醴
两千年前的
一次上朝情景
俨然未散
一堂济济
文臣武将们
紫袍玉带
分列东西
面容沉静似水
在思考
蜀汉的前途与生机
军师坐镇
在背后的庙堂
早已洞察先机
大鼎的三足
寓意了天下三分
树上黄鹂
叫声穿透庭院
万缕银针般的
雨丝
森森古柏
似乎在倾听朝廷大计
千年以来
始终不语
杜甫草堂
黑压压的一片乌云
用狂风
撕开茅屋的一角
于是
雨滴在室内
肆虐不已
诗人夜不成寐
扶杖叹息
流寓的岁月
如此孤凄
梦中的广厦
带来些许安慰
花径蓬门
邻居的对饮
还有黄四娘家花满蹊
锦城丝管
吹动思乡的念头
忽然间的捷报
带来狂欢的惊喜
告别暂时栖身的温柔之地
风帆穿越三峡
要到洛阳的
盛唐记忆
望江楼
窗前的粉笺
写满思念
孔雀在踱步
想起松州
筹边楼巍峨的身姿
枇杷门巷
管领春风的女校书
崇丽阁下
玉女津头
船帆映照九眼桥
破碎的倒影
锦官城的荣华富贵
转眼消逝
青灯古卷的岁月
开启又一段
人生旅途
洪度集中的诗句
化作蓉城
满天的花雨
青城山
黄帝敕封之地
第五洞天
无双福地
幽深静谧中
成就天下幽的传奇
天师洞的古道观
茶香在氤氲
当年问道的情景
似乎还在眼前
回放出魁梧的身影
朝阳洞中的
孤独悟道
上清宫的险路
在云雾中迷离
老君阁中
青牛回首
函谷关的奋笔疾书
留下五千言
开启中国
永恒的智慧巅峰
峨眉山
金顶在云端
若隐若现
报国寺的香火
伏虎寺的铜塔
山路崎岖
洪椿坪的霏霏细雨
万年寺的铜象
还有月色下的洗象池
缆车把人们
带到云层之上
大象列队
簇拥着普贤的
十方法身
舍身崖的嶙峋
云海中托起佛光
李白的诗句
在心中泛起涟漪
是巴蜀最美的
大山秀色
成就古今不断的传奇
都江堰
岷江怒吼着
冲出
曲折的岷山
要在平原
好好肆虐一番
却被鱼嘴
分开
疲乏的身子
又被宝瓶口
约束成驯服的模样
秦代太守
无穷的智慧
带领先民
打造出伟大的工程
治水箴言
铭刻在墙上
代代相传
清明节放水
江流奔向
无边的沃野平畴
终于成就了
一个天府之国
世代富庶
再无烦忧
乐山大佛
双脚踏在
三江汇流之处
用身上的
无数巨石
填平当年凶猛的
暗流与旋涡
于是
吞噬无数船只的河流
化为温顺的
千里清波
弥勒的面容
低眉重首
看尽了千年的风云
稳坐在锦绣嘉州
岷江的水面
传来号子与山歌
声声不断
情意悠悠
桃坪羌寨
一弯月色
挂在耸立的碉楼
羌寨的夜晚
篝火在烤全羊
诱人的味道中舞蹈
流水穿过寨子
把家中注满清流
繁复的机关
成就
千年的难攻易守
羊皮鼓在释比手中
唱出千年迁徙的故事
羌绣的图案
就是祖先走过的山河
留下岁月的
过往悠悠
地震震不垮古老的房屋
山神与祖先
庇护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
山河依然锦绣
作者简介:
朱醴,男,四川资中人,四川工业学院(今西华大学)毕业,工程师、古文字学者、中国文化学者、国际关系学者,工诗书画印,通国学、甲骨学、敦煌学、红学、中医药、国际法、国际关系史。
代表作有《故宫十赋》、《雄关十赋》、《三山五岳赋》、《名山大川五十赋》、《巴蜀三百赋》、《成都五十赋》、《资中五十赋》、《敦煌赋》、《碑林赋》、《石室中学赋》、《峨眉山赋》、《青城山赋》、《剑门关赋》、《三峡赋》、《黄埔军校赋》、《荫余堂赋》、《茶赋五十篇》等。书稿有《中国辞赋史》、《中国书法史》、《中国篆刻史》、《重龙山人讲国学》等。编有《辞赋观止》、《辞赋观止精选》。
有《建春门赋》、《篆刻赋》、《肃州赋》、《古渡野炊赋》等发表在《中华辞赋》上,《资州文庙赋》、《一碗兔面》、《中坝记忆》发表在《华西都市报》上。
《嫘祖赋》、《黄埔军校赋》、《七律 云顶石城》获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风度阁赋》、《文翁赋》获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新建赋》、《安康赋》、《肃州赋》、《相如涤器赋》、《沁河赋》、《醴陵望江楼赋》、《流香臺酒赋》、《黄金茶赋》、《宁城书院赋》获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多篇辞赋入选《中华辞赋集成 内江卷》。
获奖诗歌散文歌词有《张骞》、《卢沟桥》、《庆阳牡丹》、《古堰清思》、《文姬归汉》、《长江》、《佛光寺》、《西部红烛》、《荣巷中国年》等。对联被狄仁杰公园正殿等处采用悬挂。韶关芙蓉山对联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