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 亲
赵凤均/文
打开记忆的闸门,父亲一直都很平凡,好像从未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绪,但一直都想写点东西留存对父亲的感激。
听父亲说,在他才几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去世了,为了生活, 他和伯伯很早就必须得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因为家里一贫如洗,所以他在外惹是生非也无所顾忌,别人拿他没办法。父亲说他小时候的成绩很不错,但后来实在交不起学费只好退学。没读到书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这也成为他后来在教育我和姐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会后悔的有力证据。我犹新地记得他经常说的:如果我小时候有你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一定……可能他即使顺利完成学业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但分明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失落。退学后的父亲去修过铁路(党的政策好,父亲现在每个月还可以领到补贴),因为父亲有一股蛮力气,所以决定学石匠,感谢我的师爷对父亲的不吝赐教,通过父亲的勤奋学习,父亲的手艺日益精湛,成了师爷所有徒弟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不久就自己纳徒做起了师傅 ,父亲一共收了四个徒弟,这也是他很自豪的事情。这门手艺成了父亲养家糊口的重要经济来源。因为有了这门手艺,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一些,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只要有杀猪匠到院子里来卖肉,最先落脚的一定是我家的屋檐口,不管爸妈有没有在家,反正会割下几斤肉放在我家饭桌上,说是我爸妈回来了再给钱。他们就是这么任性地信任了。在不咸不淡的岁月里,有肉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爸爸的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换来的,他手上拿手锤、大锤磨出的厚厚的老茧,冬天手上开裂的血口子是最好的见证。于是,父亲又说了:“看嘛 ,你老汉儿没读到书,就只有下苦力,你得好好读书,要跳出农门。”后来我在应届高中读完三年,可以说是混了三年,那时候真的越来越学不懂,只是觉得班里的同学都很义气,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那时候竟然没一个老师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力求上进,因此,对那三年的老师的感激之情不甚了了,最终是大学的气气都没闻到。因为父亲说过,考不上就回家种地,别指望复读。不谙世事的我当时跟父亲赌气,种地就种地 ,反正复习了也考不上。可是,对于担不起一挑,扛不起一头的我来说种得了地吗?于是我决定去打工,父亲也支持。几年的打工生活确实应证了没文化会吃亏的教训。有一天心血来潮,我说我给我爸打电话说我要去复习参加高考,我那老实淳朴的父亲竟一点没有质疑我当时的想法,竟然说,那就回来读嘛。于是我就这样结束了我的打工生涯。实现了父亲的读书梦,从此跳出了农门,这或许是对父亲多年辛苦最好的安慰。

记忆中的父亲脾气是暴躁的,因此姐姐挨了不少打,我见姐姐挨打了,我就只好乖一点了,因此免了很多的皮肉之苦。但记忆中的父亲也有温柔的一面,我记得小时候我和妈妈顶了嘴,被妈妈打了一顿,很伤心地哭泣,爸爸平时是最见不得人哭,他觉得很烦,可爸爸没吼我也没安慰我,他只是拿了一个纸包的菜籽说是不知道写那几个字,叫我帮他把菜种的名字写上,我好像真的就没哭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还会一点教育艺术呢。
因为父亲脾气火爆,嗓门也大,所以院里其它小孩都很怕他,但就是这样的暴脾气父亲,很少对我发脾气,反而是他不言说的爱注满我的心间。小时候走累了,爸爸会蹲下来背着我走,爸爸的后背坚实而又温暖。我六岁生病住院,怎么都不见好转,医院的医生束手无策,我在病床上像打摆子一样,突然说要去哪个菩萨那里烧香放鞭炮。从不相信鬼神的父亲毅然决然地不顾医生的反对为我办了出院手续,出院后真的买了那些东西翻山越岭一路打听真还找到了有那么一个菩萨庙,我的病就那么好了。七岁掉进水井里,后来竟自己又站在了井沿上,我以为自己在做梦,看看全身湿透的自己才发现不是梦。父亲在外做手艺,晚上回来得知此事,把他吓得够呛,他连续三天晚上在那水井边为我捞魂。我当时觉得很好笑,我说一定又是哪个菩萨在保佑着我。父亲严肃着一张脸说,要是没起得来可咋办?
关于父亲的好,感觉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是父亲的爱滋养了我的童年,是父亲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无惧风雨。
感谢你,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