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杂谈 五
今天与一位诗友在微信上聊天,由于没有固定议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有关诗体与写诗的话题。那位诗友突然问我道:“您写诗已经写了那么多年了,根据您的经验究竟哪种诗体为最好?哪种诗体又最具有影响力?您又喜欢哪种诗体的创作与运用?”面对这一系列的提问,我一方面思考着,一方面委婉地回答道,这要因人而异,不要一概而论!接着,我就从诗歌的产生与发展直截了当的阐明了我的观点与看法。我对他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近体,再到宋词,再到五四以后的白话诗,你能说哪种诗体最好,哪种诗体不好吗?至于哪种诗体的影响力最大不也是明摆着的吗?诗经中的《关雎》,楚辞中的《离骚》,乐府诗中的《木兰诗》、《陌上桑》,李白的《将进酒》,近体的《望岳》,宋词的《赤壁怀古》以及现代诗歌中的《大堰河__我的保姆》、《有的人》等,不都是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吗?你又怎能说哪种诗体好与不好呢?若说我喜欢哪种诗体的创作与运用这也必须从我学诗写诗的不同阶段谈起...”于是我就把我从孩提时候熟读《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唐诗三百首》以及1994年8月在中华诗词学会的函授班学习一年合格毕业的情况对这位诗友说了一遍。并且对我后来为何又弃古典诗词而转为写现代诗歌的缘由与变化过程做了简要的介绍。当他听后,略有惋惜地叹道:“如果您当初不更弦改辙的话,说不定现在已经是享誉诗坛的大家了!”听了他的话,我毫不后悔地对他说;“人各有志,不管写什么诗体的诗,只要写出水平,写出特色,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佳作就足够了!”此后,我们又就当前诗歌领域所存在的种种不利于诗歌发展与繁荣的弊端及派别众多,各立门户的不良影响与制约做了分析与研究。最后一致认为,要想繁荣诗歌创作,促进诗歌的长足发展,不管从事哪种诗体的创作、哪个流派的主张,都要拆除各自的围墙与藩篱,彻底摈除他花不如己花香的旧有观念,真正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桎梏诗歌发展的枷锁,全面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与局面。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华夏文学》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