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走进彝族之二
在昨天的“之一”中我曾说过,在我的认知中,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一个特有的民族,事实也是如此。在云南的考察和访问过程中,我有幸与彝族的同胞们一起交流与沟通,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云南民族村,我走进了彝族的村寨,探访了寨子里的主人——彝族的男女老幼;在云南的著名旅游景点石林,我访问了《阿诗玛》故乡的彝族姑娘;在云南的九乡,我走访了彝族女孩儿山妹,并对她进行了采访,临别时还合了影。所见所闻,使我对云南这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在访问交流中获悉,茶是彝族同胞的主要饮料。关于饮茶,彝族同胞十分讲究,饮茶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
在场者都可以饮,但要按年长辈依次轮饮,客人来了后,一般每人发给一个小砂罐、一个茶杯,互不占用,意思是:饮别人饮过的茶不过瘾,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诚意。总之,敬酒、传烟、递茶,是彝族的传统习俗。
此外,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杀羊、杀牛)迎客的好客之风,客人来了必须杀牲畜款待客人。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牛肝给客人吃,以此表示敬重。鸡头则送给最尊贵或最年长者吃。席间,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在彝族看来,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添饭,是不礼貌的行为。
还有,我所到过的石林、九乡等地的彝族,有一种拜干亲的习俗。意为给孩子“找靠山”,以“壮阳气”,避免夭亡。孩子在一周岁以前,若体弱气虚、多病多灾、经常夜哭,家长要择一吉日,带孩子等待在某条小路上,用树枝搭一座小桥在路中。拜第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为干亲,然后过路人遇到此事要欣然接受,不能拒绝。拜过干亲,干亲抱着孩子走过路中的小桥,要来回过三次,表示孩子从此摆脱病魔的缠扰。
大部分彝族聚居区有“喝喜酒"的习俗。凡娶亲嫁女,在庭院里或者场坝上,用树枝叶搭起一个大棚,俗称“青棚″。棚内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青松毛,象征吉祥,主要供客人闲坐、吃饭。吃饭时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一边交谈,一边开怀畅饮。席间,新郎、新娘坐上方,提酒端盘一一向长辈、亲友、来宾敬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