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四、万事开头难
陈桂兰要卖烤地瓜,这烤地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这烤地瓜的炉子什么样子,需要弄清楚,没有好的烤炉,哪能烤好地瓜?第二天我让陈桂兰在桥上等着,如见到烤地瓜的师傅,好看看他的烤炉。但两天过去也没见到烤地瓜师傅的出现。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多处打听经过熟人介绍,找到卖烤地瓜的师傅,此人姓冯,叫冯志刚,是造纸厂的工人,在造纸厂家属院居住。我买了两盒红梅烟,到造纸厂找到了冯师傅,说明来意,冯师傅非常热情,他说:“我在造纸厂上班,不是天天去卖地瓜,等厂里放假,或是上夜班,有了空我骑着三轮车就去商业街卖一会,没办法,两个孩子上学,我妻子长年有病,挣点钱贴补家用吧”。听了冯师傅的话,我不好意思说明来意,心想人家这么不容易,咱不是给人家争买卖吗?谁知冯师傅却先开口说:“你不是想看看烤地瓜的炉子吗,这没什么,就在南屋”。我问冯师傅:“你怎知我是来看地瓜炉的?”冯师傅说:“我认识你,俺厂的电工张宝军不是找你调到织物厂的么,他经常提到你,说你为人厚道,他知道你家弟妹也下岗了,愿意干点什么,卖烤地瓜这个活还行,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赔不了”。说着我们走到南房屋,他让我看炉,并仔细地给我介绍怎么掌控火候。得到冯师傅无私的支持和指教,我买了一个大油桶,模仿冯师傅的烤炉,做了一个烤地瓜的炉子。第二天花了一块五毛钱买了拾斤地瓜,在家试烤起红薯来。开始烤出的红薯外煳内硬,经冯师傅指教,知道外火太大,烤地瓜要用小火慢慢地焖,火侯要掌控到三分烤、七分焖,烤出的红薯才能香甜可口。试烤好后,花了十元钱在梁庄村星了一杆盘子秤。
第一次卖地瓜是接近中午时分,三中的学生即将放学,我帮妻子将烤炉推到桥头上,转身马上离开,总觉着周围有异样的眼睛看着我们,笑话我们,很不自在。但陈桂兰却很自然,大方地翻动着炉里的地瓜,将烤好的地瓜拿出炉时,一阵阵香气漂溢在空气中。十二点刚过,放学的学生陆续到来,闻到诱人香味,食欲感、饥饿感将部分学生吸引过来,陈桂兰开始忙碌起来,约秤、收找钱,十几分钟时间将烤好的红薯卖完。还有没买到的在等侯即将出炉的地瓜。稍有歇息,抬头看见在三中上学的女儿胡延梅佇站在远处,眼中流露出困惑的神情,陈桂兰连忙拿出一块烤好的地瓜招呼女儿,意想不到的是女儿迅速跑开,离开了一同放学的同学们。看到这一幕,是孩子的虚容心受到伤害,我的心为之一振,心中好酸,谴责自己这个父親没有当好,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不到一点钟,陈桂兰将地瓜卖完,我忙帮她将地瓜炉推回家中,陈桂兰忙着数着钱,然后高兴地对我说:“老胡,今天我烤了二十斤地瓜,生地瓜一毛五分一斤,花了三块钱,熟地瓜卖四毛钱一斤,卖了七块四毛钱,除去陆毛钱的蜂窝煤钱,我净赚了三块八毛钱”。她为挣得的第一桶金而喜出望外,我分享着她的喜悦心情。她偿到了辛勤付出的甜头说:“每月上班才三十六元工资,卖烤地瓜一天就能挣三块多钱,一月下来能挣八九十块,如赶在集上,卖的肯定还要多,什么面子不面子呀,穷要面子只能活受罪,什么也干不成,这样下去比上班强多啦”。陈桂兰的话感染了我,我为她迈出的第一步可喜成果而高兴说:“勤劳致富最光荣,我做你的坚强后盾”。
陈桂兰做着烤地瓜生意,有一天在商业街干建筑的十多个人走到烤炉前,将烤好的地瓜全部买走,并且问哪里有卖烧饼的,桂兰说这里没有,只能到十字街大马处去买。建筑工人买烧饼的事陈桂兰记在心上,又开始料理起打烧饼的事。她让我中午下班时买回来五个烧饼,然后将发好的一盆准备蒸馒头的面,在面板上揉来揉去,按照烧饼的样子,放上五香面、粉盐和练好的卫生油,竟然模仿做成了烧饼,然后放在铁烙子上烤制,发面烧饼竟然做成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垒砌了烧饼炉,开始做起了打制烧饼的生意。当时市场义价面粉0.40元一斤,一斤面能出6一7个烧饼,一个烧饼买0.15元,一斤面的毛利在0.50元左右。打出烧饼后,陈桂兰提着篮子到工地或集上去卖,收入很可观。
偿到了经商的甜头,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彻底消除了顾及面子的虚伪心,我和妻子信心十足,决定在母親的家属院、面邻商业街的南房里经营一个小吃部,在工商办了个营业执照,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子。
正是:
形势严峻无饭碗,
被迫无耐心中烦。
穷要面子活受罪,
毅然经商度难关。
待续……
下节请看:勤劳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