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结缘的人不只是心理学家,能做好心灵访谈的人才能成为心理辅导师。
在高校数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笔者多次指导学生到监狱和劳教所实习,心理访谈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联络的平台,成为心理学者和司法干警合作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是治学之道,也是育才之理。在监所场地,心理咨询大楼耸立,心理辅导设施完备,戒毒工作创新模式建立,心理学在教育矫正领域的应用日益增长。专业教学资源的延伸,使大学生学有所用,使干警的工作效率倍增,促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国民心态更加和谐美好。
违法犯罪人员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劳教戒毒和监狱等司法部门乃至和谐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随着心理辅导与治疗对象的扩大和司法干警培训、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教学需要,亟须这方面的案例集来拓垦荒地。
应对这种需求而撰写的《心灵回归》是一部全新的学术性大众读物,也是作者团队与司法干警合作研究多年的心理辅导原创作品。《心灵回归》不仅描述违法犯罪者回归主流生活的历程,也反映一线司法干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成效;不仅考察大学生学以致用、投身社会热点的专业技能和人格爱心,也为全社会各类人群的健康生涯发展提供佐证。该书100篇心理访谈案例均采自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在监狱和劳教戒毒所心理访谈的写实资料,每篇均包括“访谈记录、心理分析、启示”三部分,遵循心理咨询专业伦理和司法工作的特殊要求,强调案例的可读性和应用性,该书细腻描述了违法犯罪行为的表现以及发生发展历程,从发展与教育心理的多角度,深刻分析了违法犯罪的心理社会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以及社会干预对策。该书已列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心理治疗系列丛书”多年,成为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和司法干警培训常用的参考读物。
心灵回归是一条漫长的“心理复原”之路,需要人人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同舟共济。
(选自郑晓边著《生活叙事 生涯如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