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八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朝书千里姗姗路,
夕观暮色青青竹,
一展紫帘高烛淡,
寒窗无言送晚曲。

文以载道,政以体道。在文化所体现的文明面前,政治仅是王道的一种表现形式。象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以上文明的泱泱大国,古代在政治思想上应采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念,更言明社会需要国家政策法律的稳定与统一,即“以德配天”,何谓“天”?天乃天道大律矣!人类社会犹如热锅中的“小鲜”,若总处于翻来覆去的动荡之中,焉有不碎之理?这就是社会需要稳定和谐、安居乐业的理论根据。
一个文明古国,祖先给后人留下的经验智慧和反面教训,我们本应明镜般以古鉴今。正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原始本性是诚朴无染自然而然的,如天道般是恒定不变,而人之社会习性,五千年来却风云变幻,所以,人类历史不是用人类的自然历史写成的,而是用人类的社会历史编辑而成的。人类的自然本性需要和谐,需要稳定,需要良知,需要仁爱,而人的社会属性需要发展,需要革新,需要差异,需要管理。“治大国,若烹小鲜”,若多一些稳定的自然因素,少一些翻动甚至暴动的社会因素,“小鱼”也许会完整无损,味道自然鲜美。
道家文化是崇尚自然的文化,是规律性文化,是无为而为的文化,它要求做人的标准是悟道、修德、守本、淡名、寡利 ,它要求的人生观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以至清静无为,它要求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境界。道家哲学倾向就是在出世中入世 ,在入世中出世,这就是道家思想的灵活多变之处,大可治国,小可修身,进可治世,退可修道。与佛家出世文化相比,道家文化体现着东方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典范之笔。

当今时代,历史通过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将其紧紧融合在一起!“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原则。政治上的共和与民主,社会上的文明与和谐,经济上的发展与分配,一切都在变化中雏形渐现。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西方宪政体制形成的根源,首先一个问题是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来源于哪里?国家权利与权力的匡定与组合,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等等,它们所依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我们难道仅仅从西方的的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雅各宾马克思等的思想中去寻找完美答案吗?中国古典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孟子、孙子、墨子、鬼谷子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英人物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重新捡起再次回炉吗?
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将焕发出新的光芒。近百年,在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近代思想的对垒之中,第一回合,我们实际已经败下阵来,因为西方各类学说及文化扑铺天盖地而来。中国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打破了旧文化,却没有建立起新文化,连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如垃圾般的放弃了。上个世纪初,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三民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其后与马列主义结合,形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如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结合,依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种思想在中国融合,虽然晚了近百年年,但无论如何,我们毕竟还是回归了来自西方的“两个主义”的协作与共鸣,而不是国共两党的路线斗争!由此可知,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概念冲突,从当前的中国思想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原有的思想局限、阶级局限、民族局限已经初步放开,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正缓缓向我们走来,而这个百家争鸣的主角已不仅仅是西方传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中国五千年沉淀下优秀传统思想将会浮出水面,继而飞龙上天,重新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宰民族灵魂。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