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学】刊发王鹏程(宁夏)中篇小说连载《雪莲》六
(202301070期)

七
存蛋知道引弟这些年日子过得很好,引弟这娃娃聪明,开车挣了好多钱,引弟家的几亩地自己在没有管过。一心一意赚钱。包产到户,全家人分了地没有人劳动,有劳力的人家粮食都特别好,引弟家只有他妈妈一个人劳动,粮食勉强够吃,引弟上小学读书。刘守宽好像是良心发现,看见引弟一家子人,重活苦活都没有人干,引弟妈这么坚强的人,见人就哭,这让我们娘们怎么活尼?刘守宽看在眼里多时自责自己。尤素福是他追起身的,他把这一家子害了,包产到户家家都有劳力,尤素福家重体力活没有人干。
刘守宽妇人刀子嘴豆腐心,见引弟妈哭哭啼啼,心里不是个滋味,多个晚上骂刘守宽:“大队里那些人也太狠了,那天整尤素福我都看不下去了,这一家子活活的被咱们害了,咱们也该行行好了,帮帮这娘们。”刘守宽也惋惜的说:“咱们应该帮,应该帮”。
刘守宽妇人多时主动帮引弟妈干这干那,刘守宽也帮引弟家犁地,驮粮食,垛垛子。两家关系也渐渐好了。引弟上学聪明,学习好,非常爱读书。各门课都在班级第一名。小学毕业以最好的成绩考到县城中学,乡政府还拿1000元慰问。到了中学,引弟多时家里不是奶奶有病,就是妈妈有病,家里的牛羊没有人看管,引弟根本没有心思读书了,学习成绩慢慢的下降了。
引弟奶奶有病时间长了,多时拄着一根棍,坐在家大门口等儿媳回家,她想尤素福,多时还自责:是她把尤素福逼走新疆了,记起尤素福大去世在新疆,儿子尤素福现在又去新疆多时在哭,后来没有眼泪,只能听见口里不时的念叨着尤素福,每天天黑了和收工儿媳一同进屋。
一天,引弟奶奶在门口坐,突然雷阵雨,她在大雨中往回走,滑倒在台子下,再也站不起来了,穿的单薄,一直在大雨中泡了几个小时,引弟妈回家才抱到屋里,换上干净的衣服,睡在炕上一直打颤,说不出一句话。引弟妈吓的把刘守宽女人叫来,两个人看着,刘守宽老婆让刘守宽叫村上赤脚医生,检查是重感冒,打了一针还是不见好,半夜里,老奶奶眼晴微微睁开,牙缝里挤出:“尤素福,尤素福。”引弟妈听见叫尤素福,眼泪掉线线的汤。旁边站的刘守宽两口子流着眼泪为难的没有地方要钻。突然看见老奶奶气好弱,一只手向引弟妈招唤,微弱的声音里听到:“叫人,叫人”。引弟妈突然给刘守宽说:“赶快叫人,他奶奶不行了。”刘守宽飞奔而去,一会来好多人,跪在老奶奶身边静静地观察着老人,老奶奶眼晴突然睁开看了看周边,一句话也没有,在众人的目送下闭上了眼睛,两只手软软地落在了炕上。引弟妈才大声的哭出来,“妈妈,妈妈,我可怜的妈妈,你的尤素福还没有回来。——”刘守宽两口子也哭了起来。
第二天,刘守宽通知亲戚邻人,全村人都来为亡人送行,引弟妈哭的死去活来。刘守宽老婆和村上的好心人一同看着为亡人料理后事。引弟看到他奶奶不是刘守宽根本就送不到土里。他父亲联系不上,家里的一切他妈妈一个人主持,这对引弟是致命的打击。
这年考高中引弟没有考上,录取在县职业中学汽修班,他想学些技术挣几个钱,好养家糊口。引弟对机械特别感兴趣,一学就会,在学校他通过给驾校打零工考上了驾照。他的汽修课学的最好,代表学校在区汽修大赛取得了一等奖,又代表区上参加了全国大赛,也取得了一等奖。汽车上只要哪里有毛病他一听就知道。学校毕业区上几所中职学校都请他当老师,他因为工资低,都拒绝了。后来有一家跑长途的汽车公司招司机,月工资包吃住后1万。他就报了。虽然引弟是一个小小的娃娃,吃苦耐劳好多大人都陪不住。通过这些年的跑车,他把家里房子全部翻修了,七层碱砖,房里的地面,房正面墙壁全都用瓷砖贴了,还给各个房子安装了大烤箱。是全乡最漂亮的房子。一个年轻轻的娃娃有这么大的本事,让所有人都羡慕。全乡干部还多次参观引弟家,可以说是全乡富起来的标兵榜样。
存蛋把这个项目给引弟说了,引弟也筹资买了一台推土机,还顾了一个年轻司机,和存蛋合作起来。存蛋包了全村的推地项目,一天到黑都在地里,吃的在地里,晚上在推土机里睡觉。多半年不回家。小流域治理需要在沟里打坝,存蛋也在乡上也承包来,凡是有推土机干的,他都去做。
存蛋这些年,经济收入好了,就和老支书商量,现在娃娃都到县城里上学,我和格叶就吃了没有读书的亏,再不能让娃娃在学习上混了,咱们把娃娃转到县城里上学。你和我妈到县城看娃娃去。老支书听了也高兴,就让存蛋在县城里买了楼房。
老支书老了,他感觉跟不上需要,现在每个乡村都脱贫攻坚,支书都有工资,但他因年龄不能再到村上耽误大家的事,主动到乡政府请求辞职。他一心想到县城看儿子和孙子上学,或者给存蛋喂几头牛,想心闲一下。老支书辞职后,乡政府在考虑这个村支书让谁来干呢? 村上召开村民大会要求选,村民异口同声要求让存蛋当村支书。存蛋现在家大业大,自己怕力不从心。乡政府领导都觉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开始动员存蛋,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我们追求共同富裕,一个人也不能落。存蛋对这个村有深厚的感情,他能带领大家致富。
存蛋答应当村支书后,眼下任务好多,村道路必须硬化,村民必须要有安全的住房,必须解决甘甜的吃水,发展养殖业,抓产业项目,抓乡村整治,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必须让大家富起来走小康之路。

作者简介
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银川作协会员,文学作品在《中国教育报》《宁夏日报》《固原日报》《澳门晚报》《星星诗刊》《文学百花园》《当代精英文学》《西部文学》《西部作家》《广东诗人》《中国诗歌》《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杂志和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