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文
她,叫琪,高中毕业后在老家镇里的一所村小学做教师。她,也叫琪,比她大一岁,与她只是不同姓而己,高中毕业后也在镇里的另一所村小学做教师。
人如其名,两个如花似玉、待字闺中的姑娘因为同名的原因,走动得比别人都要近一些,成了无话不说的好闺蜜,每逢镇里组织开会、学习的机会,她们就经常在一起交流,谈学习、谈工作、谈家庭,无话不说,情同姐妹,亲密无间。
这一年,邻居为琪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刚,从小就和她同住在一个村庄,当时正在远离老家1100多公里的塞外山城——河北省张家口市驻军某部当兵。
这一年,昔日的同窗学友也为大一岁的琪介绍了一个男朋友。文,虽说不是与她青梅竹马,但和她是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同班同学,当时他正在和刚同在一个部队里服役。
刚和文来自江苏省淮阴县(现为淮安市淮阴区)的同一个乡镇,他们一同参军,一同坐闷罐车来到部队,一同集训,下老连队后分在同一所军营。文在一连,刚在二连,哥儿俩好学上进,埋头苦干,先后当上了连队文书,又先后入了党。由于是老乡,又是同行,连队住地又紧临,俩人交往比较多,在一起谈学习、谈工作,取长补短,谈事业、谈家庭,亲如兄弟,相互关心。
那个时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不方便,相处两地的年轻人谈恋爱,不要说花前月下,就连电话联系也没有,更谈不上用手机微信进行交流了,只能靠鸿雁传书,见字如面,以解相思之苦。从兵营到学校、从学校到兵营,两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每半个月相互致信一封,乡里的邮递员老杨多次戏称是姐妹俩的“红娘”。
在一次镇里召开的教师年终总结会期间,同事胡老师拿着一封刚捡到的,没有信封,只有厚厚五六页信笺纸的信说:“琪老师,你的信丟了。”琪一怔,未到心中的他来信的日子啊?红着脸接过信打开一看,开头就是火辣辣的语句:“亲爱的琪,好想你……”,原来是另一位琪不小心把男朋友的信弄丟了,正在十分着急地四处寻找。在同事们开心的欢笑声中,俩位姑娘羞红着脸,给大家分发了烟和糖果。
有情人终成眷属。
战友常相聚,姊妹花永艳。
在当兵40周年的战友相聚会上,他来了,他也来了,她们都来了。聊起此趣事,她乐了,她也乐了,她们都乐了!他问她:“是哪封信?”
她小心翼翼地从书橱里层取出己精心珍藏了40多年的40多封已经泛黄、变脆的“两地书”。
青春无限好,家书抵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