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八十六)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窗外残棠孤自香,
絮雪点点胜星光,
人间芳菲总有尽,
莫让青史舞彷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文明的柱梁,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光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什么?需要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需要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需要和平与民生,更需要用文化肩负起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所有的思想中,中国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念很值得东西方国家的统治者深思借鉴。老子的智慧小到修身,中到治国,大至悟道,处处皆用。对于世间的两大难事即修身与治国,老子即一言中的,泰然处之,治若烹鲜。大家知道,烹鮮需要耐心,人们在烹调小鲜时,必微火慢烧且不能过度翻动其身,治国齐家亦复如此,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国家稳定才是体现人类文明及文化发展的第一要务!

国家、家国本是一体,国是家的联合,家是国的基础。国家的本质要求是民族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安定发展,人民的本质要求安居乐业。规律的本质体现在道法自然上,国家的本质体现在“无为”而治上,人性的本质体现在互爱共赢上,这些都是大道规则在自然社会中的体现。国家无为则社会才能依规律自然发展,这也是西方“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根据。大道的本质是什么?自然、清净、无为,《道德经》称之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顺从万物的自然本性,不敢妄加作为。

《大学》篇章告诉我们,古之圣人治国的王道时代,从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通过内在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在要求。自周末春秋战国起以后的二千五百多年中,中国从一王多侯的“诸侯分治“走向“中央集权”的郡县统治,表面实行“德主刑辅”,而实际上逐渐向“刑主德辅”过渡,其表现为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本该属于社会道德约束的领域都上升为法律进行规范,是福是祸?当前难以定论,但法治下人伦秩序大乱,廉耻之心丧失,诚信体系被践踏,社会道德滑落,自然极度污染却是不争的现实。

自新文化运动后,古典文化所承载的大道之理被斥之为迷信,古典文化弘传的道德秩序被逐渐打破,新文化道德与新文化秩序近百年来却未建立起来,从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至今东方世界没有形成达成上下共识的理论基础,适应中国的文化体系建设仍处于摸索、探构与争论之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从人民共和,工农联盟专政,到人民公社,从全民所有制到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再加上不同时期的法规、规章及法律解释,中华民族自其产生起,社会活动就是依靠仁义道德与人伦秩序予以维持,“以德配天”及“德主刑辅”维持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以自律为主的道德建设才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来约束人类的灵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秦朝已经向后人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