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由衷颂赞党
谢建林
1
2023年6月23日,收到吴硕贤院士通过微信发来的“上善若水”书法作品和《执教》诗的微信:“江岩不动水恒流,执教多年岁月悠。弟子去来生替换,堂登绛帐度春秋。”我拟《颂师》予以回复:“水润土肥桃李芳,春华夏实斗牛光。寒来暑往育偷乐,硕果累累满宇香。”注释:斗、牛:两个星座名。
2
诗词作品中常常可见诗人自己个人的影子,有时候确也是诗人自己影子的真实写照。
6月24日,收到吴硕贤院士通过微信发来的“自叙”书法作品和《白瓷》诗的微信。《自叙》就是吴硕贤作为院士“潜心写作搞科研”的个人影子,此绝句称:“不羡豪门不羡仙,潜心写作搞科研。覃思一旦有新意,便自滋滋乐半天。”
现代诗人和《中华诗词》杂志编辑卢冷夫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记昨日老战友家庭聚会》:“年光催雪鬓,形影乐天真。历尽沧桑色,依然松柏身。浮沉皆受命,儿女忽成人。相趁诗和酒,长留一滴醇。”其中也可以略见诗人“乐天真”的乐观无邪精神和“笔下蓄风雷”“敢向诗中醉一回”(《记北京军区“诗剑长吟”群友再聚》)的豪迈率真个性。
3
九华诗社《九华鉴玉‖诗词选刊2023年第14期佳作选评》( 2023-06-23 00:01 发表于安徽)刊用王逸群《观木偶戏》:“也无欢喜也无嗔,举手庄严鼓掌频。堪笑人间多木偶,不知牵线是何人?”
归樵点评此诗句时说:“人的悲哀在于轻易地成为别人的牵线木偶,任人摆布。更悲哀的则是竟然不知道牵线者为何人。警动而耐人寻味。”
4
刘奕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红薯梗炒腊肉、韭菜梗炒鸡蛋、蓊菜梗炒豆豉等六张照片:“茎茎有味,梗梗于怀。红薯梗、韭菜梗、空心菜梗,绿色肴、一品肴、满目佳肴。”他说:“菜成美味功在调味,生活亦然”。
我浏览后,发表观点:“色秀一新活,盘盘生绿丛。香餐厨绝艺,味道自田中。”
浏览刘奕秋“阳台平台,种瓜得瓜”视频以及“冬瓜朝东,南瓜正南,丝瓜一路向西,羊角蜜向阳”。视频里的开始画面有蠕动的虫子。我浏览后联想到蚕食桑叶,便发表观点:“要是种些桑树,能够自动生产出很多的虫子来,会更好。”刘奕秋回复:“要远离蚕食”。我回复:“在‘蚕’食的道路上,如果能够产生比素叶的价值更大的价值的东西,即使是‘作茧自缚’,这样的事情恐怕也是值得去做的。”刘奕秋的观点是:“呵呵,年纪大了,价值观也在变,而且即便认为有价值的,也常会力不从心”。
5
魏更良先生发布了一幅《池塘景色》画作:“天气炎热创作一幅《池塘景色》为大家送上一份夏日清凉”。
我根据《池塘景色》画作的内容,发表观点:“塘里游虾鹭岸闲,莲池绿叶艳田田。草青身立谁扛热,云淡心轻五月天。”
6
浏览黄瑞冬先生在江西省大余县活动时的“大爱杜丽娘,余蕴南安府”微信朋友圈信息。信息内容包括大庾岭梅关、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牡丹亭及《牡丹亭》剧照、王阳明先生落星之处,以及黄瑞冬的“凝心聚力”“家和业兴”“风华正茂”三幅书法作品等。我于2005年在大余工作二年期间,曾数度拜谒了刘伯坚像、《梅岭三章》碑、牡丹亭和丽娘冢,徒步梅岭欣赏和赞叹那一棵屹立于古驿道旁的千年古枫树。我拟文发表观点:“记凿还魂梅岭君,临关一脚入风云。古枫千载柳怀梦,唯羡丽娘出冢文。”
大余原名大庾,她雄踞赣江上游,扼中原与岭南要冲,控赣粤两省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唐开元四年(716),内供奉张九龄奉旨凿修大庾岭驿道。汤显祖(1550一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等,是活跃于明朝后期的戏曲家、文学家和诗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贬广东徐闻典史,经大庾创作题为《秋发庾岭》诗一首:“……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汤显祖在调任浙江遂昌知县途中,复经大庾,因水涸待舟滞留月余。据《大余县志》记载,汤显祖“后以南安府衙牡丹亭故事创作传世名剧《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牡丹亭》写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体现了汤显祖思想中挣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汤显祖的众多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还是戏曲,其中《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其中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的出现,在人气上超越了此前风行的《西厢记》。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项英、陈毅等曾在大庾出生入死。刘伯坚等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土地。《带镣行》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至今熠熠生辉。1936年春,陈毅和陈丕显在油山、彭坑一带开展和指挥游击战争时,池江乡弓里村彭坑的三娣经常提着篮子为游击队送粮送饭,传递情报。陈毅给她取名为“周篮”,游击队员们亲切地叫她“周篮嫂”。郭晨先生曾写过一篇《周篮嫂》,刊登“在信丰的文革时出杂志,不知是油山还是信丰文艺之类油印杂志”上;2021年前后,他曾委托熟人想方设法去寻找这本杂志,至今没有找到。这成为郭晨先生生前的遗憾。
7
6月28日,文学博士,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负责人莫真宝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施一公院士:清华70%的高考状元都去哪了?》(科学私享 2023-06-25 07:46 发表于香港):“施教授的观点振聋发聩,可谓一士之谔谔。窃以为,别的不说,比如抛开选拔方式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不谈,如果大学录取方式不变,高考录取方式不把大学选学生导向,转变为学生选大学导向,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就会使很多潜在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就不可能办成真正的创新型大学。”
施一公院士其中的观点有“大学是核心”“学不以致用”,他说:“……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浏览信息后,我发表观点:“‘学不以致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它最终还是‘学以致用’。”莫真宝先生回复我说:“要从上下文来理解,不能随便商榷。”
8
6月29日晚上,收到成思行先生转来的《国艺半月推送特辑丨碧艾香蒲处处忙,庆端阳》(国艺新时代交流 2023-06-29 21:05 发表于北京)。我的拙作《癸卯端午吟》:“骚酒一杯文思涌,渔人玉笥结前缘。江潭茂草映天碧,携手阁边看宇船。”在此辑中刊用。随后,我将此辑转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并附言:“……现转发于后。值此感谢国艺新时代及其编辑老师!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福建永安的张瑞熙(凤山农夫)先生写了一首《土楼过端午》:“土楼端午早开场,拂晓井边淘米忙。妇女围裙包角黍,男人飞棹逐龙王。门悬艾草祛邪气,身沐兰汤保健康。屈子莫愁荆楚殁,神州一统万家昌。”他的这首诗也在《国艺半月推送特辑丨碧艾香蒲处处忙,庆端阳》中刊用。在转发此辑到我的微信朋友圈之前,我将此辑和《土楼过端午》截屏转发给张瑞熙,以表示祝贺。
不久,凤山农夫则将我的《癸卯端午吟》转发给我,回复说:“原来你也有一首啊,祝贺祝贺 诗中有典,厉害(三个点赞)……我不善于用典,太直白了”。我回复他说:“我的拙作是莫真宝老师经常批评的‘注释太多’那种诗作。有一次诗友叙聊时,他说,有的诗词作者写的诗注释的内容比诗作的内容多得太多,似乎不加注释读者就看不懂他的诗。他认为,诗词的写作要明白晓畅,意境深远,让读者不看注释都能够在诗词的欣赏中得到感悟和启迪。当时我就汗颜。按照莫真宝老师的要求,我还得继续努力修炼提升诗的境界……”
9
6月30日,刘清沧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九张夜色照片和[南乡子•缱倦]“好月照码头,潋滟波光柳色柔。且向蟾宫沽美酒。一瓯,邀了港湾邀画舟。 独自倚桥头,往事依依恨未休。谁个弄箫谁个醉。无忧,与尔同销万古愁。 朝文暮语‖养一帘月色:风来时,养一帘月色/是留在秦时的那一弯/待它由缺慢慢变圆/便让自己,在月色里安住/雨过后,养一帘月色/洒满屋里屋外/我在深深又深深的时光里/寻找月色里,走失的那匹白马/静夜里,邀月色入窗/沏一壶香茗/从月上柳梢饮到晨曦微明/让安静的时光,着了月色的清辉/踏着月色,独上西楼/不去问今夕何夕/谁把江山如画写成诗/谁把青眼如黛酿成词/梵一柱檀香,诵一段梵语/我在月色下打坐/闲敲棋子落灯花/只等你,踏月而来”。
浏览后,我发表观点:“用现在的语言写成朝文暮语,以解构古代的诗情词葩。配上茗香的缭绕,和月色的清辉轻纱。去踏看夏商周易,秦汉云瓦,隋唐风华,魏晋闲暇。找回早已丢失,而今又重现生活中的那匹脱缰白马。”
10
陈寅恪,字鹤寿,一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的研究。著有《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2023年6月,江西诗词学会原会长胡迎建参加陈寅恪学术研讨会期间访琵琶亭、浔阳楼。寻访期间,胡迎建先生作《琵琶亭》一首:“亭台重建大桥前,湓口江堤已变迁。白傅凄清秋月下,荻花萧瑟岸滩边。诚邀弹拨琵琶恨,苦诉飘蓬司马怜。何以知音相慰藉,长歌引我忆当年。”我欣赏《琵琶亭》后有感,试拟一首:“寅恪潜心魏晋唐,毕生研史出风光。浔阳顺访琵琶韵,夏月遂怀琴瑟芳。亭榭江堤新景异,岸滩柳径旧姿妆。天涯何处茂蒿草,千载诗文脉一乡。”
11
7月1日10:29时,我的女儿在家庭微信群里发布:“1921-2023 建党102周年,永远跟党走!……祝党生日快乐”的星星图。
2019年9月,女儿将赴国外读书的临行前,我们给她写了一封家书《给女儿佳赴新深造的送行信》,作为她耕读前行的叮嘱。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我们希望她今后能够好好生活,保重身体,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直面现实,解决问题,迎难前行,顺势而为,乐观奋发,为家庭争气,为家乡出力,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新时代发展贡献微薄力量,与祖国同成长。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2月11日除夕,拟《辛丑年春节给女儿的信》,通过微信发给了女儿,勉励她找到心灵安顿的地方,毕业后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且有富余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女儿1月29日从国外飞抵上海,2月13日从上海回抵北京,13:50时,小区防疫员把她安排到了区防疫隔离观察点——四星级酒店。防疫隔离观察点安排得非常周到,有年货,水果,下午茶等。2月21日,女儿离开区防疫隔离观察点回到家中。我们见面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还是祖国好!”
12
吴硕贤院士为张竹筠、沈亚玲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乐二十品》题写了书名。7月2日,收到吴硕贤院士发来的《中国诗乐二十品》封面照片和《自遣》诗作微信:“吾本善良吾本愚,未将实事说成虚。不求帽子高三尺,富贵无缘聊自娱。”我拟《蜜蜂》回复吴硕贤院士:“瓣前静卧尝花蜜,瞬享夏甘春育材。清福累累开不尽,无私之地即平台。”
之后,我用4月16日拍摄的一张蜜蜂吮花的照片,制作成“照片诗”《蜜蜂》。将“照片诗”《蜜蜂》分别发送至家庭微信群,以及回复衍湘舅、河南灵宝黄赞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左会斌、北京学院南路摄友马兴旺等的微信问候。女儿点了三个赞,发言说:“可以投稿了”。星也点了两个赞,表示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