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铜雀台中,吟诗逸兴壮吟魂。(林占辉)
陈士坛、林占辉联,陈培泼书
21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鹳雀楼头,登台胜境在登高。(冯秀景)
22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圣水岩巅,观云雅趣胜观山。(王丽萍)
注:圣水岩:明溪县境内最高峰,山上多奇岩怪石。
23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寒食帖前,临池雅趣倍临觞。(吴联泽)
24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渭水河边,垂钩趣事永垂名。(林芳汉)
25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丽水湾前,观楼雅兴胜观潮。(林崇垣)
26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爽气溪边,吟花赏景醉吟诗。(孙德英)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雁荡山中,吟湖赏景醉吟诗。(孙德英)
27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仕坛)
大会堂中,兴邦上策助兴民。(林起茂)
注:大会堂是特指人民大会堂。
28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岳麓山中,修兰雅性契修身。(余育承)
29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遵义城头,扬旌伟力赛扬帆。(林生垚)
30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北固亭边,寻诗雅趣媲寻梅。(乐首二)
31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威虎山头,冲锋热血比冲天。(林还诚)
32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世坛)
小石潭旁,寻幽兴致胜寻声。(邓衍森)
33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爱晚亭前,飞英美景胜飞霜。(陈爱香)
34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白浪滩中,听鸥逸兴胜听涛。(林静盈)
35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古鹊桥前,迎亲盛典赛迎春。(夏礼芬)
36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九畹园中,观兰幽趣在观心。(张秀妹)
37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仕坛)
绿柳亭中,观棋逸兴胜观花。(罗宜疆)
38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赤壁滩头,横琴古恨逾横戈。(郑朝荣)
39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黄鹤楼头,舒怀骚句胜舒云。(陈锡钟)
40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乌土河边,怀才雅士倍怀愁。(陈奎炳)
三、联家联语
1. 陈士坛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活水亭中,观书乐趣胜观鱼。(陈士坛)
为了让部分联友更容易地对好句,现将上联的句意、词性和词语结构说明如下:
(一)句意:在清风阁上,弄笛的闲情逸趣超过那弄月的闲情逸趣。 本句省略了主语和宾语。
(二)“清风阁”实有其名,在合肥包公园内。方位词“上”与偏正名词“清风阁”构成“方位短语”。
(三)“弄笛”“弄月”均有典故。两典首字特设“弄”字关口,此是对句闯关难点。检验时会放松要求。
(四)“闲情”为偏正结构名词,是“闲情逸致”的缩略语。
(五)“超”为动词,是超于、超过的意思。它在句中把前后两个典故连在一起作对比。
(六)“弄笛闲情”是偏正结构短语。“超”后面本是“弄月闲情”,它省略了“闲情”一词。
以上六点,给大家提供对句参考。
注意: 本期出句有三个词语是对句的难点,同时也是精华所在。第一是,前头的“方位短语”,方位词(中、前、边、间、头等)可以相同,但前三字名词最好不要雷同。第二是,两个动宾结构的典故也不要与前面的相同。比如,“听莺”“听泉”这两个典故,已经被李老师先用了,后面的联友谢绝再用。请各自检查一下,看这三个最要紧的词有没有跟他人相同。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保证我们《联蕾争妍》的质量。
七八两字为偏正结构名词,在对句语法中属重要成分,也尽量做到不与他人相同。
赏析李国梁老师对句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我的出句在楹联群上一发,李国梁老师立刻对上【修竹湾边,听莺逸致逊听泉。】。李老师才思敏捷,脱口而出,着实让我佩服之至!
李老师的对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听莺”“听泉”两个典故信手拈来,犹如两颗绚丽的明珠镶嵌在对句上,顾盼生辉,撩人心醉。
我很赞赏李老师就地取材,用永安桃源洞景区的“修竹湾”来对“清风阁”,对仗特别工整:“清/修”形容词对,“风/竹”名词对,“清风/修竹”偏正结构名词对,“清风阁/修竹湾”偏正结构的专有名词对,“…阁上/…湾边”表处所的方位短语对。他不仅做到“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还做到字面一一相对,他这种求工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再看!李老师在“修竹湾边”很轻易地拈来“听莺”“听泉”两个典故,搭配得非常融洽。“修竹湾”有竹有湾,既可“听莺”,也可“听泉”,真是妙趣无穷矣!
“听莺、听泉”对“弄笛、弄月”,典故对典故,上下内容相关,都是写文人文雅的生活方式,古代文人还以此入画。上下联正好配成完整的四幅《文人雅趣图》:弄笛图、弄月图、听莺图、听泉图。
“逸致”对“闲情”工而雅。“听莺”“听泉”有超脱世俗的意态,可见“逸致”一词用得非常精准。古人认为“听莺”是文人一种别样的情趣和人生态度,即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精神自由的追求。莺舌百啭、莺声婉转、莺歌燕语,这些都是用来形容莺声好听的词语。多数人觉得莺声比泉声悦耳动听。然而,李老师却在“听莺”和“听泉”之间用上了“逊”字。“逊”是联眼,使其成为“反对”,对后面联友思路很有启发。李老师认为“听莺逸致逊听泉”,这是何故?这是“雅致”所致。“听莺”用赏,“听泉”用品。品味泉声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只有这样才能与听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修竹湾”那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这泉声如歌、如诗、如琴,只有真正是流水的知音,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和真谛。
永安桃源洞的“修竹湾”,的确是“听莺”“听泉”的好地方!
2.徐肇敏
读陈士坛老师、李国梁老师联句: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修竹湾边,听莺逸致逊听泉。(李国梁)
赏月、读月、吟月、咏月、拜月、祭月等,统归为弄月。弄月之所在,清风阁最妙,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楼阁与明月紧密相关,何况清风相伴。弄月之古诗文,远超弄笛。然作者偏说弄笛超过弄月,是为作者突出弄笛,其主观感情可知。笛本为物,曲则有情。这是闲情之所有。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
修竹之水湾,是莺之活动场所,也是泉流所到之处。修竹重在听莺,水湾重在听泉。泛而言之,听莺听泉皆可。“老翁欹枕听莺啭”(范成大)这是夜晚听莺,“竹密花浓归去好,万山深处听莺声”(方回),这是万山深处,竹林丛中听莺。“热客岂能知此味,请君来此听莺吖”(舒岳祥),这是请朋友一起来赏听莺。总之,莺声有情,流水无意。莺声本比水声好听。高山流水遇知音,那是另一回事。但作者却反说,足见对听泉的喜好与寄托,意味深长可知。这是逸致之所在。才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如果说听泉逊于听莺,本该如此,那就没有意趣和魅力了。
联句的意与境,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美景进行调整,这是联句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3.林光淑
读对陈士坛老师联感想
要对好陈士坛老师本期所出的上联其实难度非常大,除了要考虑词性节奏结构平仄这些一般格律要求之外,对仗“弄笛”“弄月”这两个重字的动宾词是一大难关,而这两个词又是全联的关键词,对不好全联失色,乏味,甚至不知所云。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这里陈老师用了三个典故,而又有两个“弄”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夜晚清风习习的阁楼上悠闲雅静,(我)品萧弄笛闲情逸趣胜过吟风弄月的超然风雅。“清风阁”本是一个园子名称,而其语境又带来股清幽之气。
下联意境气氛,可以仍旧是清闲幽静,如陈老师自对联,活水亭中,观书观鱼的乐趣,也可以陡然换一幅豪迈壮阔之景,如徐肇敏老师联的军营中征钲声声金戈铁马,与上联两相辉映,相斥相融。
总之难点还在“弄笛”“弄月”应对上,如果勉强凑字与前面的铺景亳无关联,甚至生造词汇,那就黯淡失色。我之拙联本意是仿效徐肇敏老师对一句雄壮气势的下联,用了山海关一景,搜肠刮肚仍然找不到“弄笛弄月”构造的对仗词,用“吞云舌潮”十分勉强!而“吞云”,不知读者会不会理解成“吞云吐雾”,变成抽烟吸毒之意了!惭愧
4.许鹏程
谈谈本期对句之我見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陈士坛)
我夙不喜作句读推敲,其乃是入门功夫,众皆了然,勿庸多言。然联对(出句)之意境之考则务必殚精竭虑,即是俗称审题: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
此"情"乃"闲"___格局可大可小。此"月"本大,又"闲情"超"弄月"则格局必处于"大"。
考著名之"清风阁"者有供奉包拯之合肥清风阁,如此则可对:
一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
易水河边,弹歌壮志胜弹风。
"风潇潇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不复还。″
二
鉴出句之"弄笛,之"闲情",之"弄月",也可读出文人雅士之吟风弄月,不必言出以大上为高故可:
清风阁上,弄笛闲情超弄月;
射水河边,求庐雅意胜求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