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镇锚定共同富裕目标
协同推进富民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见成效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是基础,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开辟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的新途径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以来,小海镇依据《盐城市大丰区2023年富民增收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重点围绕如何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促进重点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增收开展全方位整体性系统性推进工作,在强弱项,聚要素、补短板上下功夫,在添活力、重协调、抓配套上做文章。达到了凝心聚力促发展,危机当中显生机,改善民生有作为,富民增收有体色的目的。
一、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增量考核,压实工作绩效
按照大富办发〖2023〗1号文件精神,该镇对富民增收的六
个方面共31项措施和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分解,进一步强化政策和舆论导向,发挥农业、财税、经贸、民政、劳协、金融、医保、科技、教育、国土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专业监管职能和协同服务功能,重点强化开辟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机会,服务大学毕业生、城乡待业青年特别是残疾人、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把各级优先优惠的政策落实到位。1~6月份,全镇新增就业岗位522个,一二三产业共吸纳从业人员52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2.55%,超额完成了年度稳岗就业指标。工业企业针对劳动用工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疫后复工复产面临的极限挑战因素,因势利导地制定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化纤纺织产业园区8240名一线工人今年1~2季度人均月绩效工资余额同比增幅为22.3%,环比增长12.45%。一线技术操作工和农企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工资和职业绩效奖励工资均比上年有所递增。
二、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动能,驱动融合发展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吸引“凤还巢”行动,开展村企联姻,
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兴办实体、电商或从事现代服务业等。上半年全镇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新增个体工商业户22家,全镇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8.48亿元,拉动GDP增幅2.33%。农业上,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机械化耕种和收获水平大幅度提升,村级经济基础渐渐雄厚,15个行政村(居)不仅实现了零负债,而且实现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新的增长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产权分离、股份制,农村宅基地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等催生新的增长极向着新业态新动能衍生和发展。政府出台的“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经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项目联动,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亦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三、发挥资源优势,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合作共赢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持续增收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集思广益做好富民增收的常态化业态化工作,必须高高筑起防范因灾、因病、因特致困返贫的底线和红线。小海镇通过建立健全预警防范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推行大户种粮最低收益风险保障金制度和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单项保险有效地防范和抵卸了不可抗逆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拓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空间,精准剖解了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该镇采取树典型,抓样板,抓两头带中间,各个突破,有的放矢,聚合发力的策略和措施开辟了一条适应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小海镇在绿色芦笋产业、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七彩多肉花卉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上取得了三个效益齐头并进的佳绩。预计2023年该镇城乡居民来自特色产业上的增收额将突破人均2200元大关。如果再加上种养加及外向型农业的收入,实现提前跨入中等收入行列的愿景亦将为期不远。兴一方产业,副一方百姓,只有百业兴,才能百姓富,乡村美,万象新!
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人民政府
宗玉成 丁荣喜 夏期进
2023.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