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杨家山)
红 星 闪 耀 杨 家 山
◎ 杨 茂
旧街东部的革命老区——杨山村是革命圣地大崎山向西延伸的余脉,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黄冈农民革命运动时期,这里就是向旧街、邾城等地传播革命火种的原始地。
一九二六年,黄冈农民协会领导人陈学谓、陈学武委派陈防武、胡亮寅化装铁匠身份来杨山村,长家山湾成立又一分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发动民众破除迷信陋习,斗争地主豪绅,扶助穷困群体,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我党黄冈早期革命领导人漆先庭,罗四维多次前来指导工作,培养了以王成法、程松发、王月明、王雅清、王玉山等为核心的农民运动武装。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参加了黄冈三里畈的武装暴动,失败后这些同志转入地下长期隐蔽,风餐露宿的艰苦斗争。

一九三六年,红二十八军转战黄冈与黄冈地下党组织建立了黄冈中心县委。经过县委研究,为了扩大苏区,巩固红色政权,在杨山村、长家山湾实地考察,仅几户人家的小村庄、群众基础好、三面环山、地形非常隐蔽,并与杜皮孙家冲中心县委往来便利,所以在此建立了黄冈第三区,由汪少川、漆先庭任命,以王福堂为书记.王成法任区长的地方基层组织,迅速建立了手枪队、便衣队、游击队、贫农团等武装力量。带动了旧街、新集等地一大批优秀儿女先后参加了红军、新四军。如杨仲臣、程松才、王后伢、王银波、王新元、王长清等从此踏上了转战南北的抗日、解放战争。
一九三八年,黄冈县委与国民党当局签订了国共停战合作抗日协议。在鄂东特委副书记方毅、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刘西尧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由我党领导的鄂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鄂东抗日独立游击五大队。为了扩大全民抗战,针对国民党扶植的黑社会组织破坏,漆先庭同志在贾庙成立“泉华山”汉流会组织。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壮大革命队伍力量,受党组织委派杨家喜、操四意、王又生等在杨家山建立民族抗日先锋队,宣传鼓励全民抗日的积极性,届时全区各界人士都站到了共同抗日的旗帜下,大批热血青年湧跃参加到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来,使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一九三九年八月底国民党政府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旗帜下,他们猜疑、忌妒最后撕掉伪装,悍然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反共事件”派重兵围剿我大崎、杜皮、回龙等根据地。三百多名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还活埋了我军后勤、医务人员及伤病员共一百伍十多人。
从此我游击五大队的主力部队由张体学同志带领一部份转战至红安。漆少川同志带领一部转移到涨度湖发展敌后抗日武装,留有少部分手枪队,便衣队融入到杨家山、大雾山、狮背后为中心的人民群众当中、宣传抗日斗争、揭露国民党破坏统战的滔天罪行。探情报、锄汉奸,用实际行动鼓舞民众,革命的意志不可灭,前仆后继去战斗。
一九三九年秋,驻新洲、巴铺、淋山河的日军第十三师团步兵、骑兵和炮兵千余人向旧街进犯,县自卫中队长余锦回配合鄂东抗日游击大队漆少川一部在刀楼寨、腾云山设伏围歼日军,战斗相持到下午4时,最后日军抛下大片尸体仓皇逃离。我军缴获大量辎重战利品。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励了全民抗战的斗志和决心。
一九四一年夏,国民党鄂东第十八游击纵队第三支队近千人驻狮子岩,妄图切断涨渡湖抗日根据地与杨家山等苏区民众的联系,新四军决定拔掉这个钉子。七月的一天游击大队漆少川接到通知后就派当地熟悉地形的十几名便衣队员杨安伢、杨靖山、王耀庭、王锡平等进行夜间骚扰敌人,每晚在不同方向朝敌人开枪射击、油桶放鞭,待敌人追击时,队员们利用熟悉地形在夜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敌人也就非常疲倦。再由便衣队长程志远化装成小货郎进寨卖烟侦察。
阴历七月十八日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周志坚率领三十七团,从黄安八里湾出发直奔狮子岩,子夜时分,借着月色,在便衣队的带领下干掉了哨所,主力部队一鼓作气地冲进狮子岩寨内,敌人从睡梦中惊醒,顾不得穿衣,仓促应战。还没拉开枪栓就命送西天。其余的都缴械投降。击毙、俘虏敌人共千余人。战斗打完了周边据点的敌军却无一增援,睡梦中还以为又是小股共军放鞭骚扰。这一仗五师首长称赞:“打开了黄麻边,稳住了陂安南”。
一九四三年秋,日本鬼子到处掠夺、烧杀、奸掳、强抓民夫至仓埠修飞机场。边区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将粮食转到山区坚壁清野。敌人先到利子河、狮背后见找不到粮食就烧百姓的房屋财产,后直奔杨家山,村民在游击队的帮助下全部转移,只有杨宗义因病不能行走,藏在地窖里。敌人见又扑空了就到处翻找,结果把宗义从地窖里拉了出来。无论敌人怎样拷打,用刑逼问游击队和村民下落,宗义回答就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把全湾房屋烧掉,再将杨宗义吊在树上活活烧死。为了游击队和乡亲们的安全,杨宗义的生命永久停留在二十一个春秋。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杨家山及大雾山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给养。还冒着生命危险协助地下工作同志到旧街、邾城等敌占区采购、转运物资。国民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阻碍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但还是割不断军民血肉相连的切切情怀。敌人最终残暴地把两个村的百姓全部赶出山区,搬迁至利河周边的国民党统治区,还扣上了窝藏“共匪”的罪名。
一九四八年元旦,寒风刺骨,很多游击队员还穿着单薄露体的破衣,赤脚草鞋在风雪雨夜中行军作战。区委书记兼政委的刘柏鑫同志带领区中队到长家山,领取老区人民日夜赶制的棉衣、布鞋换装休整。谁知他们的行踪被敌人探晓,正当军民同饮互慰离别重逢的喜泣之时,山顶上已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由于敌我双方的兵力悬殊,敌人三路大军夹击,突破了四连设在杨家山岗的防守阵地。张排长带领的全排壮烈牺牲。在长家山头上刘柏鑫同志为了掩护机关工作人员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主动带兵垫后英勇阻击敌人,最后阻击部队全部壮烈牺牲。一百多名烈士的鲜血流淌在长家山上。凶残的敌人将刘政委的遗体分割,取下手掌送到黄州主子那里邀功。至今刘政委的称呼永远回荡在长家山谷……在长夜难明的峥嵘岁月,杨家山村的人民在黄冈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扛起了反帝反封建反剥削的旗帜,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并将革命的火种传播旧街大地,带动了全区数以千计的人民群众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斗争多么残酷生生不息、前仆后继的革命烈火始终燃烧在旧街大地。先后有四百多名英雄儿女的生命贡献在翻身求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寻找英雄事迹,崇尚英烈精神,效仿英雄人物是当代的主题。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时代社会前行的强大动力!当前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崇尚英雄,蔚为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让我们踏着先烈的足迹,为社会主义强国事业奋勇前行!

(今日杨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