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是近体诗之后又一种诗歌样式。和近体诗一样,都是一种讲究平仄格律和押韵的韵文体,但词的用韵却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一、长期没有韵书限制
隋唐时期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撰写诗赋的严格要求,是韵书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近体诗诞生之后,诗人创作近体诗一直都要严格按照韵书的韵部选择韵字。隋代有陆法言的《切韵》;唐代有孙愐的《唐韵》;北宋有陈彭年的《广韵》;南宋有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以及金人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即今人仍在使用的“平水韵”。
古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试帖诗押韵必须严格遵守当时规定的官韵。科举考试没有填词项目,而且唐宋元明时期一直没有供填词使用的韵书,因此,填词用韵相对宽松许多,基本是按当时的实际语音押韵。直到清代词学声律专家戈载,“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把“平水韵”的106个韵部归纳合并为19个韵部,取名为《词林正韵》,词人们才有了填词选韵所依据的韵书。由于韵部简约,词人填词用韵仍比作诗宽松许多。
二、用韵方式变化多样
词的用韵规则变化多样,有的词牌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平仄转换;有的平仄通叶;有的平仄错叶,花样百出。
(一)平韵格。
一首词或一段词的第一个韵脚称为“定韵字”,它决定着后面句子的用韵;在后面韵位上使用与定韵字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称为“押韵”或“叶(读xié,同“协”,和谐之意)韵”。所谓“平韵格”,即一首词的定韵字使用平声字,后面整首词的韵位都用平声字的押韵格式。
单调如:《忆江南》词谱(正体)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双调如:《采桑子》词谱(正体)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二)仄韵格
即全词所有韵脚都使用仄声字的押韵格式。
单调如:《如梦令》词谱(正体)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韵),中仄(叠),中仄中平中仄(韵)。
双调如:《卜算子》词谱(正体)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仄(韵)。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平仄(韵)。
(三)平仄韵转换格
即一首词中或一段词中有换韵的押韵格式。
单调如:《南乡子》词谱(正体)
仄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中仄中平(叶平)。中仄中平平中仄(换仄韵),平仄(叶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叶仄)。
双调如:《喜迁莺》词谱(正体)
中中仄,仄平平(平韵),中仄仄平平(叶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中中平,平中仄(换仄韵),中仄中平中仄(叶仄)。中平中仄仄平平(换平韵),中中仄中平(叶平)。
(四)平仄通叶格
即定韵字为平声,后面有以仄声字与之相押者的押韵格式;或者定韵字为仄声,后面有以平声字与之相押者的押韵格式。例如:
《西江月》词谱(正体)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中仄中平中仄(叶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中仄中平中仄(叶仄)。
例词:柳永《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平韵)。两杆红日上花梢(叶平),春睡恹恹难觉(叶仄)。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平韵)。不成雨暮与云朝(叶平),又是韶光过了(叶仄)。
(五)平仄韵错叶格。
即在一首词或一段词中既有换韵又有互叶情况的押韵格式。单调如:
《荷叶杯》词谱(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叶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换仄韵),平仄(叶仄),仄平平(归平韵)。
例词:温庭筠《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仄韵),波影(叶仄),满池塘(平韵)。绿茎红艳两相乱(换仄韵),肠断(叶仄),水风凉(归平韵)。
双调如:《定风波》词谱(正体)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中仄中仄仄平平(叶平)。中仄中平平中仄(换仄韵),中仄(叶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再换仄韵)。中仄(叶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三换仄韵),中仄(叶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叶平)。
例词:欧阳炯《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平韵),小池春水浸晴霞(叶平)。数树海棠红欲尽(换仄韵),争忍(叶仄),玉闺深掩过年华(叶平)。
独凭绣床方寸乱(再换仄韵),肠断(叶仄),泪珠穿破脸边花(叶平)。邻舍女郎相借问(三换仄韵),音信(叶仄),教人休道未还家(叶平)。
三、用韵疏密不均
词的用韵没有统一的格式,有的词牌句句用韵;有的隔句用韵;有的三句或四句一用韵;即便同一首词,不同地方也疏密异呈。其格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句句用韵
例如:《渔家傲》词谱(正体)
中中中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中中中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全词共十句,十个韵脚,句句用韵。
(二)隔句用韵
如:《卜算子》,词谱见前“仄韵格”,此略。
(三)三句或四句一押韵
例如:《青门饮·上阕》词谱(正体)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中平中、平平平仄(韵)。仄中平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仄(韵)。
(四)同一首词内用韵疏密不均
例如:《曲玉管》词谱(正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韵),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叶平),仄平平(叶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叶平)。仄平平(叶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这首词谱共九个韵脚,上片6个,下片3个。有一句一用韵的,有两句一用韵的,有三、四句一用韵的,还有五句一用韵的。个别词牌中甚至有六句一用韵的,如《六州歌头》。
四、押韵不忌同字
词的押韵很宽松,押韵不忌同字。
例如: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韵),泗水流(叠),流到瓜州古渡头(韵),吴山点点愁(韵)。
思悠悠(韵),恨悠悠(叠),恨到归时方始休(韵),月明人倚楼(韵)。
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韵脚,其中各有两个韵脚使用了同一个字。一个字在一首词中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充当韵脚的现象,称为“叠韵”。在词这种文体中,叠韵现象并不罕见。例如:程垓《酷相思》上片有“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下片有“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其中“计”和“寄”都两次充当韵脚。辛弃疾的《柳梢青》,全词八个韵脚,都用一个“难”字充当。这是押韵不避同字的极端形式,称为“独木桥体”,也称“福唐体”、“独韵诗”、“一字韵诗”。
五、语气助词可以用作韵脚
在近体诗中,语气助词被视为软字,很少使用,更没有用语气助词作韵脚的。然而在词中,语气助词可以堂而皇之地用作韵脚。例如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下片:“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其中“哉”字是语气助词,用作韵脚。
再看黄庭坚的《瑞鹤仙》: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此词上下片各六仄韵,全用语气助词“也”做韵脚。
六、韵位有明暗
近体诗的韵位都在句尾,一目了然。词则不然,除了句尾押韵之外,还有句中韵,不容易看出来。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句尾韵称为“明韵”,藏在句中的不易看出的韵称为暗韵。
例如:柳永《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韵)。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韵)。倾城(韵)、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韵)。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韵)。
盈盈(韵)、斗草踏青(韵)。人艳冶、递逢迎(韵)。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韵)。欢情(韵)、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韵)。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朝春酲(韵)。
词中“倾城”、“盈盈”、“欢情”三处为暗韵。
有的句中暗韵很密,例如苏轼《醉翁操》开头:“琅然(韵),清圆(韵),谁弹(韵)?响空山(韵),无言(韵),惟翁醉中知其天(韵)。”辛弃疾《醉翁操》开头:“长松(韵),之风(韵)。如公(韵),肯余从(韵),山中(韵)。人心与吾兮谁同(韵)?”
明韵是很严格的。在词谱规定的句尾韵,词人都是严格遵守的。暗韵就没有明韵那么严格,在该用韵的地方也有不用的。例如郭祥正《醉翁操·效东坡》开头:“冷冷潺潺(韵)。寒泉(韵)。泻云间(韵)。如弹(韵)。醉翁洗心逃区环(韵)。”其中“冷”字不押韵。再如楼钥《醉翁操·七月上浣游裴园》开头:“茫茫(韵)。苍苍(韵)。青山(未押韵)绕、千顷(未押韵)波光(韵)。新秋露风荷吹香(韵)。”其中“山”、“顷”二字落韵,而且这二字所在的句子停顿位置也改变了。
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暗韵,用在句末语气助词之前。去掉语气助词,韵脚就在句末;保留语气助词,韵脚就在句中。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 · 用些语再题瓢泉》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这是一种特殊的押韵方式。一般押韵只用一个韵字,而这种押韵方式又给韵字加了一个后缀,变成了双音节韵;即韵字和语气助词后缀共同组成韵脚,叫做“长尾韵”,是句中韵与独木桥韵的结合体。这种押韵方式,含有一些游戏意味,不必在意,了解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