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哥的珠算人生
李春平
端午节吃棕子、吃咸鸭蛋,想起大哥童年最爱吃的月亮馍夹咸鸭蛋,整理物存时看到以前他用过的计算尺,自然联想起我敬爱的大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写出我记忆中他留下人生奋斗的一些片段,为大哥,更为学习,显得弥足珍贵。

大哥(天伦)民国二十四年出生于古吕镇南大街李家大院一个书香门第家中,八岁就读爷爷李宏诺开办的“私塾(学堂)”。拜孔子像,读儒家书,十四岁学业期满。十五岁进县股份制“宏昌粮行”学徒。三年学徒期满,被分配到粮行帐房当助理,几年后提升为记账会计。大哥热爱帐算,坚持学习珠算,每天算盘不离手,口诀不离口,珠算打得心应手,来往帐目记的一清二楚。他牢记祖训“聪明在于学习,生活在于积累,坚持和冷静并举,学一技之长,走自律之路。”大哥在宏昌粮行一直干到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宏昌粮行宣告歇业。粮行歇业,大哥失业,他因突然失去工作而苦闷,却没有因此而颓废。他在家里打算盘的热度不减,早上听到他的读书声,白天听到扒拉算盘的声音,晚间在煤油灯下,看到他写写算算的身影。熟能生巧,他能双手打算盘,同时帐算多笔科目,古吕商家凡遇到帐算难题都来找他请教。
一九五四年十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省粮食厅到古吕招收会计人员,考场设在古吕镇大十字街西边路北县文化馆内,大哥闻讯报名应试。考试分“笔试”和“珠算实际操作”两项,考试结果大哥第一名,被省粮食厅录用。机会有时候来得如此突然,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是选择出来的,只有引入竟争机制,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拘一格选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学、技术、技能都是生产力,缺一不可。大哥被分配到省粮食厅“会计处”工作,每天上班还是打算盘,算盘成就了大哥的人生之路,也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一年后大哥转正定级成为国家干部,他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补助已陷入困境的古吕家用。曾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古吕到驻马店搞运输,披星戴月一路辛劳,到驻马店后发烧生病。父亲座火车去郑州省厅找到大哥,他带父亲看医生、洗热水澡、换洗衣服、吃烩面、喝羊肉汤,一周后父亲安康返回古吕。
时代在前进,国家在发展。当时国家(北京)某科研机构到河南省厅局选调珠算拔尖人才,大哥被“596”选中。他没有背景、没有资历、没有文凭,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和熟练打算盘技能,从激烈竟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是超人技艺成全了他。

1959年我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将第一颗原子弹以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代号。实际上,中国原子弹计划起步的艰难,远非几句话所能诠释。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经验,这些探索者的手里只有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主要的“兵器”是一张书桌、一块黑板,一把计算尺,一只算盘,一颗火热的心。大哥被选调到北京后,几年时间内与家里失联。后来才知道他凭借打算盘和帐算能力,从古吕到省厅,从省厅到北京,从北京到新疆,从新疆到华东。大哥得到机会,抓着机遇算盘成为他的“兵器”,实现了他的算盘人生。当时“596”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工具靠一把计算尺,一只算盘。后来部里又几次选调“珠算人才”进行“算盘会战”,经过“九次计算,验证结果没错”。“一个没有搞过原子弹的人,想否定苏联原子弹专家给的数据,谈何容易。周光召这么一分析,所有听的专家,‘珠算人才’、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都觉得这个道理太充足了,无可怀疑!所以大家一下子结束了这九次计算。这个‘拦路虎’拔掉以后,大增了中国人自己搞原子弹的信心。” 大哥参加“算盘会战”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夜以继日与数字打交道,全身心投的入精心计算、精心审核,用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1964年10月16日15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中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算盘会战”结束后,哥哥恢复了与家里联系,对家庭经济支持也恢复起来。此时大哥又接受了新的任务,他所在的地探大队直属国家二机部领导,在新疆搞地质勘察寻找铀矿。天山南北有他的足迹,盆地、谷地有他的身影,大戈壁里有他的汗水,铀矿分布图上有他的墨迹。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大哥时时牢记入党誓言,踏遍青山找铀矿,奋斗终生为国防建设。一直到1965年大队完成对新疆矿产普查工作,他们整编调到华东地区继续开展勘察找矿任务,总部设在江西,代号“华东六零八”,大哥在“会计处”做领导,直到退休。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在“之”字路上曾发生过“军工企业”一时运营困难。“华东六零八”也不例外,国家一时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提出“军品生产转民用产品”口号,一些有设备、有工装、有材料的军工企业开始转产做“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音机、摩托车、自行车、幕墙铝型材构件”等,做到扭亏转盈。然而“华东六零八”因为专业单一、没有生产厂房、没有工艺、没有工装,“军转民”无望,单位工资一时不能满额按时发放。当时,大哥已是五人之家,由于之前没有余款储蓄,家庭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然而,这时国家对轻工业、纺织工业建设掀起高潮,河南每个县都要建纺织厂(在我支持下古吕镇也建了纱厂),我所在的厅、院建设与设计项目和咨询任务十分饱满,设计师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劳务费。郑州纺织城全产业链(省纺织厅、纺织设计研究院、纺科所、纺实验站、部里郑纺机、省纺机、国棉1-6厂、省印染厂、省器材厂、纺建公司、部里纺机电院校、省纺校、省纺技校等)就是这时候完成的。母亲说;“你大哥对家里有过帮助,你二哥上学时他资助过,此时他遇到困难要帮他。”随后,一年左右我每月给大哥转几千元生活补贴费,缓解了他暂时遇到的困难。过日子比树叶还稠,在城市里生活没有钱,真的寸步难行。

几年前噩耗传来,大哥因长期在野外恶劣环境下工作落下关节炎、胃病、心脏病并发,医治无效在江西病逝。我们前辈生于民国,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惜他们没能更多地享受这得之不易的成果。人生不活过大几十年绝对活不明白,不活到大量朋友走掉绝对活不通透。人生叵测,有长有短,短在长面前是遗憾,长在短面前是惋惜,由此看来,人生不在长短,在薄厚。天高地厚,大哥“厚德载物”,严于自律,踏遍天山南北、跑遍赣江东西,夜以继日勘察忙,翻山越岭找铀矿,精心帐记工作忙,奋斗路上迎曙光。他默默无闻为党工作几十年,实现了他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三弟深深怀念尊敬的大哥,你为强国防东奔西走无私奉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那段艰难光辉的里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你们的感人事迹将永载史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以此纪念普通共产党员李义平88周年诞辰。
癸卯年五月十二日
李春平,男,汉族,国家建设部、国家人事部注册设计工程师执业资格、城建高级工程师职称、设计院副总工、建筑系统工程客座教授、诗人、资深收藏鉴赏家。曾荣获国家部级优秀设计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六次。本人在国家中央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篇,其中两篇荣获一等奖。李春平专家团队全过程管理的项目曾荣获国家鲁班奖工程二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三个。《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曾获得第三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大赛荣获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中华长江文学奖组委会2021年度十大实力诗人奖等多项文学大赛奖项。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