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O八)
杨浩然 偶然著
一O八、岱岳舞龙 龟蒙点灯
莱芜战役的惨败,直接将国民党的“鲁南会战”化为了泡影儿。不仅没弄掉陈、粟一根毫毛,自己还搭上了三个军,近六万兵马,被华野赶猪般赶进了俘虏营。
这口气,蒋怎么也咽不下。为了扭转战局,他孤注一掷,紧急调集了二十四个整编师六十个旅的四十五点五万人,编成了三个机动兵团开赴到了山东战场。
由于国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此次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新战法。短短几天,即打通了徐州至济南段的津浦铁路线,阻断了华东野战军的南下通路。
与此同时,又调集两个兵团主力威胁华东野战军翼侧,直扑鲁中腹地沂蒙山区,企图逼迫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其决战。
莱芜战役结束后,陈、粟的意图是分路南下、分散歼敌,在运动中逐步消灭敌人主力。但在重兵压境、强敌云集、腹背受敌、通路被阻的不利局势下,不得不改变了战术打法。
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指挥华野以“耍龙灯”的方式,逗引敌军像长龙一样在鲁南和沂蒙山区间回旋翻滚。意图在运动中诱敌、调敌、疲敌,以寻求并创造有利战机歼敌。
粟裕要求部队,要牢固树立“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思想”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歼灭战思想”,以统一官兵行动,并夺取战场主动权。
很快,华野各纵队便像条条巨龙,在蒙山沂水间日夜不停的舞动起来了。
为了吸引敌主力,他们主动出击。可当敌人意图围歼时,不但不打,还跑。而且,一跑就是几十里、上百里。当敌追至眼前时,也打,但不恋战,打一阵又跑。
可跑来跑去折腾了好长时间,也没把敌主力引出来。对此,战士急,指挥官更急。
虽然陈毅在望远镜里看了后,将其戏称为“耍龙灯”战法,但找不到骨头啃,有时也馋。于是,便在众多骨头堆里挑将起来了。
展开地图一看,分布于蒙、泰间的国军主力全是硬骨头,而硬骨头与硬骨头紧密相连,确实不好啃。于是就盯上力量薄弱的鲁西地区的泰城了。决定采取“攻泰打援”的方式发起泰蒙战役。遂以三个纵队的兵力,将泰安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围了个水泄不通。准备以此吸引并在运动中歼灭敌北援的整编第七十五、八十五师;并以三个纵队吸引进犯新泰、蒙阴之敌西援。而后,视情南下,开辟华中战场。
山东有三座名山,一为东岳泰山、二为东镇沂山、三为东蒙蒙山。三山鼎足而立,均被历代君王所推崇。
其中,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最为尊贵。泰安城依山而建,意为“泰山安则四海安”。
该城交通便利,北依济南、南临曲阜、东连临沂、西濒黄河,是国民党军支援津浦路沿线两侧战场的重要军事补给基地。
守敌依托泰安外围山地制高点和城墙、城门、护城河等构筑有坚固的独立据点、密集的地堡群和多道障碍物,且守城的七十二师原为川军精锐,曾屡立战功,擅长山地作战和坚守作战。
担负主攻任务的是华野十纵,整体看,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粟裕之所以如此按排,是想扬我之长、避敌之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次分步歼敌的战法,一口一口吃掉敌人。
除此以外,陈、粟将大多主力安插到了泰、蒙路两侧。一可增援泰城,二可截击增援之敌。而其余纵队也分为两类,一类继续玩“耍龙灯”战法,另一类则抢占老根据地,为日后南下歼敌奠定基础。
马三指挥他的三个团在泰山以东玩了一周的“耍龙灯”战法,拖得将士们有些疲惫,正打算休息一夜继续玩时,突然接到了粟裕副司令员让他连夜回防莲花山地区的电话,命他在攻固好防区的前提下,协助驻高庄的许世友九纵拒敌于白马关外,以确保蒙城之安危。
接到命令后,马三率部连夜启程,立刻占领了莲花山及周边各主要山头。
恰在这时,许世友的电话打过来了:“马兄,我在高庄,刚接到新命令,让我派先头部队抢占白马关,以防胡琏入关占领蒙城。”
一听“胡琏”二字,马三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块硬骨头啊!于是便问:“胡琏在哪儿?”
“距白马关二十里,一眨眼就能登关。”许说“而高庄距白马关一百二十里之遥,我这个老下级给我的任务可不轻啊!”
早在井冈山时,许世友就曾和粟裕搭档过,那时,许是司令,粟当政委。按说,俩人平级,可在许眼里,司令比政委高半头,粟是他下级。
可风水轮流转,原来的老下级现在成顶头上司了,许虽然有些酸溜溜的,但命令如山,必须执行。
“这样吧,周顺已将藏兵万以南的莲花山占领了,离你不到二里,我让他带骑兵连先行一步,你赶紧派先头部队跟上。”
“太好了马兄,改天我拿你的柿子酒请你哈。”
马三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得,是不是又缺酒了?”
“嗨嗨,咱不是酒量大吗。”许说“前几天打和庄,我一口气灌了半坛,剩下的半坛‘耍龙灯’的路上解乏了。”
“我这就给你送几坛去。”马三说。
“好,不见不散。”许放下电话,立即将政委林浩、副司令员聂凤智找了过来:“军情紧急,形势严峻,我拟派刘涌的二十六师打头阵,以二十五师的七十四团为预备队,火速抢占白马关,你们看如何?”
见二位虽点头同意,但仍流露出担心的样子,便道:“甭担心,沂蒙总队的马司令员已派骑兵连率先抢关了,只要咱们的飞毛腿部队紧紧跟上,说不定险中求胜。”
刘涌回答的更干脆:“请司令员放心,坚决按时赶到目的地。”
许世友瞧着手下两位爱将,继续说道:“敌整编十一师是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你们要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阵地上,卡住敌人的喉咙,叫敌人吐不出、咽不下,心头难受!”
“是,坚决完成阻敌任务!”刘涌挺直胸脯回答道。
恰在这时,马三到了。抱下两坛酒,“咚”地将盖打开,给将士们每人倒上一碗:“同志们,时间紧、任务重,接下来就看你们的脚下功夫了,我和许司令为你们壮行!”
刘涌等干完酒,“咣”地将碗摔在地上,一转身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
白马关位于蒙山伸出的一条绵长的山梁上,东西路直通蒙城。关西南,有峰峰相连的天台山、黑山;西有突兀的云头山;东南有高耸的九女山,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
当年,马家军曾不止一次的在这儿设伏打鬼子,亦曾在这儿抢过鬼子的黄金,并顺便帮刘国桢拉过偏架,周顺等对这儿的地形是相当熟悉的。
藏兵万距此虽有百里之遥,但骑马急行军速度快,不一会儿就赶到了。
一下马,周顺见关上寂静一片,知道敌人尚未赶到,立即抢占了各山头高地。
胡琏距白马关只有二十里,抬抬腿的工夫就到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开动呢?
原来,胡部在临沂一线连续打了好几天,本已疲惫,又跑了一天一夜,就更加疲惫不堪了。他们的作战任务是,四月二十一日前拿下蒙城。
当时,临蒙一线,华野并没设重兵,只有小股部队阻击,胡部于四月十八日就进至白马关前了,觉得很轻松,也就没再加把劲去占关,而是让部队休息了一天。
胡琏想,次日早饭后出发,顶多俩小时,就将青天白日旗插上关了,不急。就是这一念之差,给了周顺及九纵立功的机会。
就在整编十一师休息的这半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里,不仅周顺早在这儿守候了,就连刘涌也率二十六师迈开两腿,马不停蹄地狂奔入关了。
由于周顺熟悉关上地形,并已占领各山头高地,大部队一到,各阵地便固若金汤了。
在众多国军将领中,胡琏算得上是一个“硬核桃”,有“三板斧、四铲子”之美誉。当年在苏北战场,曾与粟裕多次交锋,从未落过下风。因此,粟裕对其也忌惮三分,所以才派许世友来抵挡。
胡琏做梦也没想到,许世友会先他一步抢关。当他派一个旅大摇大摆走近白马关时,突然被一阵猛烈的枪响吓了一跳。还没等反应过来呢,对面的各种轻重机枪便凶猛地吼叫起来了。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共军的大部队早就占关了。
胡琏得报大惊。心想,共军的动作够神速啊!但并没害多少怕。不管怎么说,打仗得靠火力说话,就凭共军那点枪炮,能奈我何?
胡琏的经典战术是“三斧头”、“四铲子”。即:开头集中火力猛打三下子;三下子不行,就再组织四个团的兵力轮番冲锋。
第一次炮击冲锋被冲垮后,胡琏在望远镜中见白马关人影稀疏,估计只需“三斧头”就解决问题了,便命炮兵再次炮击。
顿时,炮弹呼啸,乱石纷飞,趁着硝烟弥漫之际,敌以一个旅的兵力,向白马关发起了集团冲锋。
由于山地无法构筑工事,战士们几乎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伤的不少,震昏的也不少。
大伙儿刚刚苏醒呢,敌人又冲上来了。虽然周顺等武功高强,暗器齐发,但猛虎难敌群狼,杀退一波儿,又来一波儿,怎么杀也杀不完。
刘涌一看急了,赶紧把一个团的兵力分成四个纵队,向山下冲杀过去。
彼此绞杀在一起,敌炮立马哑了火。面对二十六师排山倒海的冲击,加上马家军特战队员们的发威,敌支撑了没多久,就败了回去。
傍晚,许世友打来了电话,听完刘涌的汇报后叮嘱道:“不能麻痹大意,天黑要组织两个团打出去,才能巩固白马关阵地!”
夜深人静,月色朦胧。刘涌将两个团组织好后交周顺指挥,向敌黑山阵地摸了过去。
棋逢对手,原来胡琏和刘涌想到一块了,也组织了两个团想趁夜偷袭,队伍正在集结呢。
两军对垒勇者胜,一场恶战开始了。二十六师抢先一步发起了猛冲,立马将刚集结完毕的敌两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使其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一下乱了阵脚。
这晚,周顺等忙了整整一夜。官兵们打着手电在石缝里、壕沟旁到处捉俘虏,直折腾到天亮。
天一亮,胡琏见丢了黑山阵地,十分气愤。眼看着劈出的“三斧头”完了,只好再用他的“四铲子”了。于是,立马组织了四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黑山轮番发起了冲锋。
许世友得知后,立马向刘涌授计:“马上收起拳头,来个饿虎扑食。”
刘涌心领神会,立即命部队放弃黑山,收缩到了白马关一线。
胡以为,是自己的“四铲子”起作用了,便命部追击。
刘涌见敌跟踪而来,遂令两个团扼守要点,吸引敌人;并命七十六团向敌侧翼出击。这一招出其不意,敌遭两面夹击后,顿时大乱,纷纷掉头鼠窜。
午后,趁敌不备,刘涌又挥师反击,重新占领了黑山、天台山、云头山一线。
一人挡关,万夫莫开。这就是白马关的雄奇所在!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二十六师之所以能将强敌挡在关下四天寸步难行,不仅仅光凭勇气,天时地利所显示的威力是不可估量的。
不可一世的整十一师不是不会打仗,而是实践了一下“骄兵必败”及“时间就是胜利”这些个词到底是真是假。
胜败有时就在一念之间,胡琏的一念之差,导致了自己的雄师无法越雷池半步;许司令的先声夺人,则保住了蒙阴城,使华野西线的攻城部队少了一支劲旅的搔扰。
正是有了许世友、马三等的“跑龙套”、“耍龙灯”、“围点打援”、“大闹天宫”,才造就了参谋长陈士渠指挥部队一举拿下了泰安城!
胡琏在白马关气急败坏地砍完“三斧头”,摔完“四铲子”仍无效后,一下蔫了。
恰在此时,又传来了泰城已失、根本不需要他去帮忙了的消息,眼见攻占蒙城已无望,只好望关兴叹,无可奈何地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