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刻红色印迹的老胡同
作者/侃珂
合诵/月娥·安湛·云朵·祥会
配乐合成/孔祥会

一部电视记录片《小楼春秋~红色记忆系列》,带领我们随着天津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播出的镜头,开启寻访那些铭刻着红色印迹的老胡同里弄之旅,追寻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隐蔽战线,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展民族振兴革命斗争的传奇足迹,唤醒那些藏在老胡同里背后的红色传承记忆,坚定了我们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不知道你与我,他或她,多少次走进河北区三戒里觉悟社旧址,浏览每一间展室里的大量历史文物,重温觉悟社的传奇斗争历史。那是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二十余名进步学生骨干,在天津市东南角草厂庵召开觉悟社成立大会。他或她冲破封建迷信思想束缚,研究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革命斗争,成为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的革命社团,他或她也成长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栋梁人才。
1919年9月下旬,于方舟、安幸生、韩韩麟、陈镜湖等人,在地处和平区建设路芸芳里2号的二层青砖小楼里,成立了以直隶省立一中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的学生为骨干的新生社,并创办了《新生》杂志和工人夜校,深入工农大众和进步学生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举行集会、演讲,组织抵制日货和抗税等革命斗争,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天津未来革命运动积蓄力量。
当我们穿越百年风云沧桑,漫步走进女星社旧址,在展览馆内寻觅那些图片、书报等实物历史资料之中,铭刻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红色记忆。那是1923年4月25日,邓颖超、李峙山、刘清扬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河北区中山路五昌里10号创办了我国妇女运动早期著名的革命社团~女星社,并创办《女星》和《妇女日报》报刊以及学校,教育妇女,成为指引、照亮是天津乃至全国妇女运动的火炬和巾帼前行的灯塔。
1924年9月,由共产党员于方舟、江浩、李锡九和安幸生等人,在在法租界普爱里21号,成立中共天津市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当时中共天津地委负责人江著元的住所。中共天津地委从成立之初至1927年8月,为了躲避反动当局的破坏,先后七次迁往义庆里40号、福利里21号、松茂里5号、集贤里17号和求志里17号等里弄进行秘密办公,领导天津的地下革命活动。1961年,就在和平区长春道普爱里21号旧址,建立了""中共天津建党纪念馆"。2021年7月,原天津地委最后一个秘密办公旧址~和平区求志里17号,改造成为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详细地记录着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以来的“红色印记”,成为后人赓续红色血脉、重温党史记忆的教育基地。
那些天津学生游行示威、罢工罢市等抗日革命斗争,都离不开中共天津地下党组织领导下,那座地处英租界广东道福安里4号(今唐山道47号)的秘密印刷厂,印制的书籍和宣传单。这是1929年冬季,毛泽民同志受党组织的委派,携夫人钱希均等十余名党员和共青团员,将在上海的一批印刷设备秘密运输到天津,承租一院两厢青砖楼房作为厂址,继续秘密印刷党的文件和宣传品,演绎了一段对敌巧妙斗争的传奇故事。
当我们走进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一栋里弄式二层红砖楼房映入眼帘,这就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那些图片、图书、信件等丰富的实物展览史料,为参观者讲述着:在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刘少奇等领导北方人民,开展抗日救亡爱国运动等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传奇故事,进一步激励参观者为民族振兴立根筑魂, 更好地担负新的理想使命。
总而言之,不知道天津市,还有多少老胡同的背后,隐藏着中共地下印刷厂等红色印迹的传奇故事,记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和地下党组织,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所走过的历史足迹。如今,这些铭刻着红色印迹的老胡同旧址,成为天津市各级党组织和学校,进行传承红色印迹教育的学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