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泰安师专情缘
陈学林
一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教育先行,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7年、1978年以各省为单位自行命题,1979年开始全国统一命题。1980年全国共录取27万本、专科大学生,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被分到的指标是1.7万人,可见能考上大学者可谓凤毛麟角,平均每个乡镇还不到1人。1980年秋季,隶属于泰安地区及济南市行政区内的42名同学,有幸被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录取,被编入物理系二班。其中女同学7人,个个如花似玉,人称“七朵金花”;男同学人人阳光帅气,从此开启了两年大学同窗生涯。
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后文简称“泰安师专”),设于泰山之阳的旅游文化名城泰安,位处文化路西端路北(当时傲来峰路至科山路这一路段尚未打通),坐北朝南,北高南低,站在院子里能举目望见泰山之巅,夜深人静时能听到黑龙潭水库瀑布声,实属风水宝地。其东邻泰山中学,西邻泰安电子管厂,北依泰山公社迎胜村(今天外村)的苹果园及玉米地,南与泰安建筑公司(当时它的军工编号为402)隔路相望。文化路两侧的法桐已经生长多年,枝繁叶茂、林荫夹道,但路面很差。
泰安师专是原济南师专在1958年迁至泰安后经多次演变而来,曾用过几个不同校名,1971年正式挂牌“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因而泰安师专属于山东省内最早的高等专科师范创办者,有较长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很好。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因文化单位众多而被命名为“文化路”。沿该路往东走,依次有泰山中学、山东省财政学校、山东农学院、山东省水利学校,如果一直往东再跨过渿河的话,还有工人文化宫、泰山影剧院、山东省林业学校、山东矿业学院、泰安二中等,如果再加上其他路段的山东省电力学校、泰安农业学校、泰安卫生学校(后在原址建泰山医学院)、泰安供销学校、泰安交通学校等,那么泰安城内的大中专院校数量在当时仅次于省城济南,比青岛还多。由于院校众多而又集中,再加上泰山、岱庙的众多历史古迹,形成了很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为在泰安城读书的学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泰安师专的校园方正得体,讲究平衡对称。其八字扇形大门由六个石体柱勾连而成,位于校园南墙正中,颇有气派。进入大门,东西两侧靠近南墙各有一排平房,分作传达室、小卖店、医务室之用,部分用作教职工单身宿舍(也有的婚后家属居住)。平房北面是一条宽广的东西柏油路,两端各有一条往北拐弯、直通院落最北端的南北大道,两条南北大道把整个大院纵向分成了三部分。先从中间的这一部分看,南北大约有300米长。迎着大门不远就是升高的石台阶,上来台阶是一片花草树木合理搭配的正方形花园,绿油油的芙蓉树上布满了毛茸茸的粉红色鲜花,显得格外美丽。每到春天,花园内更是桃红柳绿、姚黄魏紫、赵粉欧碧、蝶飞蜂舞。花园北面是一条楼前的东西路,两侧密植高大阴森的侧柏,据说曾被载入《中国植物志》。路北侧就是物理和化学系的教学、实验及办公大楼,此三层综合楼(习称理化楼)属于20世纪50年代苏式建筑,屋顶起脊、四面坡式,白墙黑瓦格外耀眼,建筑质量极好,后来被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理化楼的后面上来台阶就是篮球场、排球场,球场北邻是一个大礼堂,既做开会时的大会堂,又做学生食堂。大礼堂北邻自然就是大厨房了。校园东边这一部分,南端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混合一体的综合大楼,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质量很差,因水泥标号不足,其水泥地板平日跑粉漏尘,以致人称“永远擦不干净的地面”。此综合楼北面是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和足球场;足球场的北面就是男生宿舍楼,我们班的宿舍位于该楼的中间层(第二层)。宿舍楼前面的出厦部分是走廊,通光通风效果好,便于晾晒衣服。我和另外7个同学分在212房间,其他同学依次在213、214、215、216房间,其中216房间混住了几个物理系80级1班的同学。校园的西边这一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是绿地、图书馆及女生宿舍楼等。学校教职工家属院则是独立的,需要出大门后往西穿过傲来峰路,其路南第一个朝北的大门即是,教职工上下班也很方便。
当时学校的规模不大,在校师生也就是800人左右,80级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及化学系各招收了2个班,艺体系招收了美术和体育各1个班。每个班40人左右,总计不到500人。79级各个系基本上都是1个班(化学、艺体系尚未招生)。1980年前,各系各专业都是两年制,只有6个系。从建校历史看,中文、数学系最早,师资力量雄厚。像组建物理系的梅玉初主任原来就是数学系的数学老师,梅主任还兼任我们班的理论物理课,因为理论物理需要高等数学知识做支撑。梅老师中等身材50岁出头,长方脸,戴方边眼镜,头发乌黑透亮,肤色白皙,南方口音(祖籍江苏扬州)。梅老师不仅主任当得好,课也教得非常棒!其板书尤其清晰条理,画微积分的符号就像腾飞的小龙。他上课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每讲完一段落或者一句话总要扫视一遍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及时判断我们是否听懂了、明白了。担任80级物理系1班班主任并代过我们2班无线电课的李仲宪老师,也是从数学系调来的。李老师身材魁梧,人到中年脱发明显,属于“地方包围中央”式;戴着眼镜,性格温顺,说话和气,平易近人。还有教高等数学的赵兴乐老师,朴实无华,每次上课都提着一个农村人赶集常用的很旧的黑色人造革皮包,讲课特别卖力,经常拖堂,也戴着眼镜。赵老师的习惯总是把快滑落的眼镜往上托一下后再讲话,感觉托眼镜的频率很高。辅导微积分的是崔进平老师,年轻帅气,华东师大毕业,刚刚结婚,满腔热情,讲课时衣服常常湿透,再加上板书、擦黑板带来的扑面粉尘,很快就成了唱京剧的大花脸,让同学们既心疼又哑笑。赵老师和崔老师都是数学系的人。其他还有教政治的张衍法、樊西汉老师,樊老师宁阳口声音浓重。田洪睦老师则是1965年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分来的,田老师算是科班出身的物理系创始人,他性格开朗乐观,教我们班的电工学,讲课标准认真,讲话一字一板,很直白,喜欢和同学们拉家长里短,让同学们感觉有慈父般的亲。
恢复高考初期不仅中小学缺教师,大中专院校亦如此。缺教师怎么办?等大学生及研究生毕业分配而来是无法应急的,只有去其他学校挖。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符合高等学校的要求,更需要挖一些学历高、牌子硬且年富力强的人才来,像齐汝祥老师就是1979年刚从泰安二中挖来的,还有物理系79级的班主任楚安夫及其爱人吴瑞香老师,都是从新汶中学挖来。吴瑞香老师教我们班光学,她是著名光学家母国光的忠实粉丝,每次上课提起母国光的名字时总是喊得特别清脆。吴老师高挑身材,戴墨边眼镜,波浪发型,气质高雅,标准的大美女。教无线电的张培谦老师刚从一个研究所调来,他的风格属于研究型老师,由于需要请假照顾有病的爱人,结果让李仲宪老师代了几周课。当时学校为及时补充壮大师资力量,也从每届毕业生中筛选优秀者留校任教,像杨宪瑞、孙京家、李秋鲁、王绍堂、谷庆根等老师都是如此。物理系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便于从实验室直接学到知识,因为做实验是学好物理课的基本技能,是揭示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的依据。有些实验也有风险和危险,印象深刻的是徐学恭老师让同学们上讲台站在绝缘体上触摸220伏电火线实验。徐老师为减轻同学们恐惧感,自己先反复示范,反复讲解绝缘体不导电,绝对安全!即使这样,有的同学还是害怕,触摸的时候竟然把眼睛闭上,有的还下意识地发出尖叫声。实验室有两个年轻助教分别是闫老师和徐老师,徐老师是我们班柴启洪同学的表姐,是学校教务长的女儿,20岁出头,瘦高个,披肩发,亭亭玉立,青春焕发。
入校后先进行了班级建设。我们的班主任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齐汝祥老师,教我们班量子力学课。齐老师瘦高个儿,梳着少带几根银发的大背头,很有知识分子风度,性格耿直,慈祥的笑容中露出一丝威严。齐老师写字特别有功底,无论是板书还是钢笔字都刚劲有力。齐老师工作积极认真,对同学们很关爱,对班级纪律和卫生都抓得很紧,不仅检查教室还经常检查宿舍。班的团支部书记是来自宁阳的刘长金同学,中等身材,红光满面,稳重大方,走路、说话均匀适度,很有老大哥风范。班长是杜庆忠同学,也来自宁阳,身体健壮,国字脸,小分头,肤色白,学习刻苦,雷厉风行。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书记、班长都积极负责、以身作则、大胆管理、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相互补台,整个班级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信任与支持。团支部班委会其他同学都积极辅佐,其中来自平阴的孟庆华同学任副班长,他中等身材,年龄少大,成熟稳重,戴眼镜,平时严肃认真,但一说话就先笑,是书记、班长的得力助手。来自济南的高若平同学任生活委员,他身材敦实,走路起劲,国字脸,小平头,皮肤白皙,济南口音,每个月给同学们发一次饭票、菜票,非常有耐心,从未出过差错,平时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分析得头头是道,竟能引得大家认真倾听,有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另有班级小组长、宿舍舍长及课代表等一应俱全。组织建设完善了,又完善了班级规章制度,再加上同学们都积极上进、遵纪守法,很快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完成好两年的学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虽然属于专科层次,但安排的学习内容却很多,每个学期开设五六门课,两年下来共开20多门,像高等数学、微积分、理论物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工学、无线电、量子力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课等,有些课本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时安排得很紧,感觉学校和老师似乎想把所有知识都装进学生脑子里似的,同学们也如饥似渴地学习,尽量多学一点知识,从而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在那个时代,整个社会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人们开始尊重教育、热爱教育,学校呈现一派如饥似渴的求知学习气象。国家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强调科技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必须先把教育搞上去,提高全民知识文化素质。当时学校的教学形式一般是一班一课堂,也有一、二班合堂的时候。学校还举办一些大型集体活动,像运动会、歌咏比赛、统一看电影电视、五四青年节活动等等,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纪念五四青年节,由中文系的讲师刘增人老师给全校师生作报告,题目是《纽带》,会场布置在大门内东西柏油路上的东段。刘老师讲得非常好,振奋人心,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了闻一多的名字。说到中文系,当时有两个著名教授,一个是写《碧空雄鹰》的姜岱东老师,另一个是张杰老师,都很受学生追捧。
我们班除了紧张的学习,也忙里偷闲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像集体登泰山就非常有意义,42个同学如数参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全部到达玉皇顶,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又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还学习到了很多泰山古老文化知识。只要学校或者系里举办活动,我们班的同学都积极参加,都有一颗为班级争光添彩的心愿。像全校举办作文比赛,尚昌利、郝庆山同学的作品,居然能力压中文系的专业学生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歌咏比赛时郝庆山与79级孟新香的刘三姐对唱也荣获了大奖。我和郝庆山同组同宿舍,彼此了解交流很多,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性格豁达温和,善于观察思考,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尤其是口琴吹得动听诱人。我们宿舍还有杜庆忠、郭在民、马立龙、刘永禄、戴顺平、尚昌利同学,都睡两个人一张床的上下铺,杜庆忠住我上铺,郭在民和郝庆山住一张,我们四人靠近北面的窗户,透过窗户可近看硕果累累的苹果园,远望层峦叠嶂的泰山诸峰。马立龙、刘永禄住一张,戴顺平、尚昌利住一张,他们4人靠近门口。8舍友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吃饭打饭的时候为节省排队时间,一般是两三个人一起合伙分工买菜、买饭。在一起吃饭也其乐融融,心情舒畅,吃嘛嘛香。刚入校时,都是地方口音,东平和莱芜的同学彼此听不懂,双方经常用微笑会意,而我基本都能听懂,常给他们翻译。
师专食堂的饭菜可口,花样繁多,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像红烧肉、红烧豆腐、鲜猪肉大包子等每周都能吃几顿。师专的住宿条件及生活条件跟高中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上高中时不论是在泰安十五中、四中还是在泰安二中,都睡地铺,有的是一个班一间大屋的地面大通铺,感觉冬天能冻死、夏天热死、臭死,虱子、跳蚤挤成疙瘩,蚊子嗡嗡作响,卫生条件极差。同学们都是从家里自带煎饼、咸菜、地瓜面窝窝头等,经常吃不饱,肌黄面瘦,身材矮小,发育不良。但进入师专两年来,由于吃的好、睡得香,学习生活有节律,同学们平均长高了10厘米,体重增加10公斤。
当时除了学习,业余生活并不匮乏,像收听、收看陈琳和郑培蒂的英语电视讲座;看第十二届足球世界杯电视直播,中国队附加赛败给新西兰,失去参加正赛资格,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只差一步就到西班牙世界杯舞台,从此有国家领导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还有看电影等,电影大多时候在学校里定期放映,有时自己到泰建公司及电影院观看,《少林寺》就是在这个时候风靡全国的。看电视直播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既振奋人心又鼓舞民族士气,在全国掀起了向女排学习的高潮,吹响了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的奋斗号角!
时间过得飞快,不觉不知就到了最后一学期,进入实习阶段,完成全部学业,面临毕业分配。两年来,由于同学们都把精力、心思放到学习上,其它现象少有发生,像打架斗殴、拉帮结派之类更是从来没有过,甚至连正常的谈恋爱现象也少见。在芙蓉树下、牡丹花旁偶见有男女同学牵手并肩的亲密现象,大多其他系班的,如英语系、艺体系,他们的学生思想开放,穿着时髦。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风俗。”我们班42个同学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就我来说,属于家庭比较贫穷者,开学报到的那天,父亲背着一个草褥子送我到学校。所谓草褥子,就是农村用蚊帐布子做表面,内里装填打麦场上碾压扁的麦秸;来时的路费、学费是跟亲友借的。当时农村仍为生产队工分制,我们一家8口人只有父亲挣工分,一天的工分折合人民币不到一角钱,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下有三个上学的弟弟,母亲身体不好还得做饭照顾家务。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尽快学有所成替父母分担重担,这促使我更加奋发图强。全班入学成绩也不尽相同,多数是刚刚超过350分的体检分数线,也有340多分、360多分者,高者达370多分接近380分。同学年龄有较大差距,多数为1962、1963年出生,最大为1959年出生,最小的1964年,均亲如兄弟姐妹!
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还认识了一些不同班级的校友,例如:物理系79级的李刚、王兴军、胡国宝、姜延龙、马存红、薛爱英、孟新香等,80级1班的刘康、郭大年、刘英新、胡泽生、卢宝刚、范正合、朱振国、亓桂祥等;化学系的梁传法、李新法、路美武、周军、王太安、赵红军、马涛、彭诚等;中文系的李明东、王传宝、陶长江、展宝卫、杨平刚等;数学系的毛成贵、陈敏、尹成利、武道秀等;艺体系的杨正华等。毕业以后我大多还与他们有过联系。这些校友之中,很多在二中、四中的高中时代就曾一起苦读,尤以二中的同学居多,因为1980年泰安二中高考大获丰收,共被录取60多人,接近当年泰安一中与泰山中学的总和。这60多人有一半上了专科,其中大多来了泰安师专,集中于物理系,如我们班的杨明、王玉霞、刘延祥、张平、钟文杰和我共6人,这大概与二中当年物理成绩普遍好有关。
临近毕业分配,天气闷热,常有乌云密布和阴雨,同学们不免心情忐忑,情绪躁动。谁都希望能被分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这是人之常情,因而有家庭背景的同学自然也会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试图得到一个好名额;而没有这一条件者,只能听天由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我本人就属于后者。
六月的一天,天空突然晴朗,气温凉爽,班主任齐老师唤我去他办公室一趟。他很兴奋地对我讲:“前几天泰安二中冯老师(冯徳业时任二中教导主任)和某某领导来师专挑选毕业生,物理系已基本决定让你去!学林啊,能到二中工作很不错哦,恭喜你!”我自然无比惊喜与激动,甚至有点不敢相信。第二天,李秋鲁老师也找我谈了此事。隔天,我主动找李秋鲁老师进一步了解进展,李老师热情接待我,并聊了一些家常里短。原来,李老师是泰安二中的老三届毕业生,后入泰安拖拉机厂当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泰安师专物理系,毕业留校任辅导员,辅导我们班电工学。他身材魁梧,圆形脸、胖悠悠,略带胡腮,小平头稍带几丝银发,声音浑厚,言语中流露出对二中的感恩与赞美。他知道我跟他同属二中校友,大概是爱屋及乌吧,对我格外重视、特别推荐!这次听了李老师介绍,我不再半信半疑,感觉分配到泰安二中很有把握,就把消息告知了父母,父母非常高兴激动,不停地夸赞“二中领导真不孬”!整个家庭气氛也突然活跃起来,似乎又有了一种新的希望,就是两个小弟弟似乎能跟着我到二中上学了。父老乡亲、亲朋好友们得后也都表示祝贺、祝福,并提前请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跟着去二中读书。也有上门给我提亲的,骗婚者虐待癖们正是此时与黑心媒婆合伙盯上我的。
然而,众人的喜悦和希望氛围,到本年7月15日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当年毕业生分配流程,并非由泰安师专直接分派到泰安二中,而是经县级泰安市教育局二次分配。结果,教育局赵科长给我的派令书上写的不是泰安二中,而是泰安第十五中学,我顿时大惊失色。稍稍镇定后,我跟他陈述、交涉,他竟然说:“(农村孩子)能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还挑什么单位啊?”我在失望气恼之下,把派令扔回了他的办公桌,他则不屑一顾地说:“继(由)你吧!”
我立即回师专向李秋鲁老师做了汇报,他二话没说拉我一起去二中找冯徳业老师。冯老师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引我们进屋,让爱人孔老师沏茶。冯老师得知情况后,表示愤慨,称跟学校领导沟通一下,一起再与教育局协调,看看能否挽回。他也提示我,不妨通过个人关系一起找一下教育局。
按照冯老师建议,我回来后还真找了三个关系:一个是我本家族的大姑父,在老县委干秘书,人很老实本分;另一个是我在泰安四中时的班主任;再一个是本家族的一个大婶子,其父母是泰安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大婶子带我见了她母亲(按亲戚伦,我称其为姥姥)。二人遂带我去了青年路东边文化局长的家中,说明来意后,局长让姥姥带我们去教育局找了赵科长。原来,赵科长的父亲跟姥姥是老熟人,赵科长见到姥姥来便立刻站起来迎接:“婶子您老人家来这里干什么啊?”姥姥申明情况后,赵科长反而埋怨姥姥道:“您老怎么不早说啊?现在分配方案都已经敲定、落实完了,无法更改了,一动百枝摇!目前,只能让小陈先去农村干两年,两年后再调他去二中吧!”就这样我带极度失望和两年后的一丝希望又离开了教育局,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尽管未能遂愿,但对于大婶子和姥姥冒着酷暑骑自行车跑教育局求人的真情关爱,我仍然非常感激,至今难以忘怀。
二
泰安师专同学情、校友情,天长地久,像我班的同学经常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有事相互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更加珍惜这份情义。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莱芜王文清同学骑自行来泰安,返程时专门拐弯到祝阳十五中看望我,让我备感亲切与激动,他骑自行车远行的这种毅力让我敬佩不已。1985年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课安排在莱芜函授站上课,莱芜的魏传杰、曹继军等同学热情款待了我们,口镇香肠苗山鸡,金家羊汤雪野鱼,三辣特产暖全身,让我一醉方休。郭在民同学去新疆支教路过泰安,郝庆山同学设宴邀请在泰安的同学一起为其送行。宁阳梨花闻名一方,刘国红、刘长金、杜敏杰同学热情邀请大家前去赏花,鲜花怒放、情意浓浓,启璋哥的幽默问答,逗的大家开怀大笑。去平阴看望孟庆华、戴顺平、喻支广、于宪林同学,充分感受到玫瑰酒、玫瑰茶、玫瑰酱的玫瑰乡情,临走时还不忘给家属带上玫瑰化妆品,说是象征着玫瑰爱情,而玫瑰爱情的甜美竟让我与庆华兄忘乎所以地互换了外套。去肥桃之乡看望柴启洪、刘梅英、荣启璋、付家业同学,赏桃花、摘肥桃是必须的,碰巧了还能交一把桃花运。去新泰去看望马安超、马兴国、王玉环、张新同学,住杞都宾馆、品果都咸菜,易杞人忧天。新泰还有高鹏、郭永、符志铮三位同学,此时已经分别调去莱芜和泰安安居乐业了,也是经常微信互动、相互问候。去泉城看望高若平同学,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对酒当歌乘船游,一醉醒来方知秋。去济宁看望贾琳霞、毕文红同学,运河岸边稻花香,玉堂酱菜百年行。我和郝庆山、刘延祥同学去东平看望郭在民、王强、马涛同学,水泊梁山三百里,好汉歌声震耳聋。七仙女下凡,帅哥们鲜花,这是发生在泰安华泰大酒店的感人一幕,也是毕业后七个女同学第一次齐聚的美好时光,也是男同学勇敢地第一次向女同学献花的圣神时刻。这种同学友情的表达,胜过了爱情的甜美。还有更感人的活动,像毕业20年团聚,30年团聚,建校50周年校庆,同学们都积极参加,都为团聚做贡献,记忆犹新的有:《人物一理》大匾额,《明媚组合诗朗诵》,一同看望齐老师等。岁月无情,尊敬的班主任齐老师离开我们的时候,同学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去吊唁、去送一程。还有尚昌利同学去世的时候,同学们也去吊唁。朱荣森老大哥在北京病逝,由于当时他家人没有告诉我们,事后刘延祥同学积极与全班同学联系沟通,同学们都表达哀思,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后来我去北京出差时也顺便看望了嫂子和孩子。朴实无华、真诚相待、乐于奉献就是最好的修行,我们班也出了道教大师马立龙,佛教大师杜庆忠。
在我4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关爱帮助,还得到泰安师专很多校友的关爱。我刚到北集坡镇党委、政府工作时的镇长就是79级中文系的,郊区组织部副部长有80级化学系的,我结束留职停薪回镇党委政府上班时的书记是83级数学系的。在我退休前,高新区有三任书记、主任分别是78级化学系和80级中文系的。这些老校友都给了我很大关心、抬爱,让我备感暖心。就在我按照公务员满30年工龄可申请提前退休的时候,在市人社局工作的79级物理系同学直接给我提供了帮助,令我感激不已,由此开启了10年的世界旅游之窗。在我40多年工作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在师专学到的,都得到了应用。教学10年所教物理、数学、计算机课都是在泰安师专和曲师大学到的。就在干公务员的20年里,很多知识也是在师专、曲师大学到的,像任工业办主任,很多工业项目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数物化知识;像规划、建设、环保的很多知识是数理化知识做支撑的,很多街道规划布局草图都是出自我手,印象深刻的有1992年洪沟工业园区,1994年镇驻地小城镇建设等。就是在留职停薪创办企业的时候,我开发的纳米技术新产品,也用到了大学所学的知识。产品说明书、产品企业标准等也都用到我在师专、曲师大所学的知识。自己家沿街商业大楼的框架结构图,是我自己画的,最后只让泰安著名的同辉设计院给核算了一下钢筋混凝土的配比及标号。宽敞、明亮、简洁的设计风格让很多行家赞叹,说明当年我报考哈尔滨建筑学院是有内在原因的。第二志愿之所以报北京邮电学院,是因为小时候盼望邮递员来,期盼远隔千里亲友们的信件,喜欢邮递员那身绿色的制服,威风凛凛,骑着绿色自行穿梭在城乡之间、山水之间旅行。我在创办企业的时候,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帮助支持,比如沿街楼的规划建设、产品出口、地方工作协调等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好汉三个帮。同学们的这种真情关爱让我非常感激,更加珍惜这份友情!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缘分就是这么自然,40多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泰安师专早已发展成为综合性院校——泰山学院,校园由原来300米见方的老校,建成了1000米见方的新校,新校址位于东岳大街西段路北,背靠泰山、面朝西湖,堪称风水宝地。在校师生超过了2万人。我师专同学的爱人曾做过泰山学院副校长。1981暑假曾跟我在师专宿舍补习功课的十五中时代的同学赵兴彬,现已成为泰山学院知名教授,还曾兼任第十三届泰安市政协委员。今年春天,赵兴彬同学将新著《泰山文化钩览》赠与泰安十五中部分老同学们,活动地点就安排在了泰山学院最大宴会厅——泰山厅,中午兴彬同学还热情地拿出珍藏多年的美酒款待大家,同学们推荐我当主陪,理由是我乃泰山学院(泰安师专)的老学生。三杯过后心潮澎湃,不知不觉作《泰安师专·母校情》就有感而发了:
面朝西湖背靠泰山,春暖花开桃李满园。
四十三年弹指挥间,今日重游昨日浮现。
音容笑貌又在眼前,老师恩德刻骨铭心。
同学团聚兴奋不已,推心置腹促膝谈心。
2023年4月1日,重游泰安师专新新校区泰山学院有感。
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好是我的61周岁生日。
啊,这就是一切一切的缘分吧。期盼毕业50年、60年、70年……再度重相聚。
陈学林写于泰山脚下西子湖畔
2023.6.23
《陈学林简历》
陈学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4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祝阳镇东乔村。
1982年毕业于泰安师专物理系,1987年获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本科文凭。
1982年~1991年从事教师工作,分别在泰安十五中、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山东林校、十九中任教,教物理、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1991年起在泰安市北集坡镇党委政府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工业办主任、政府办主任、建环土办主任、卫生院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等。期间曾留职停薪,创办了三家企业:泰安市东岳助剂厂等。
2012年,按照公务员法,工龄满30年,而申请了提前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