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映山红
文/公明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的红歌会,让我又一次听到了这首震撼心灵的歌曲《映山红》。演唱者抓住了那个在正统演绎中被抽象化、形式化或理念化,而在娱乐化演绎则完全丢失的东西,那种强烈的精神品格的体现——逆境中的追求与期盼,那份顽强与执著,那份夸张的强烈,那种山野草根的生命力——这正是映山红的品格,山野草根在岩缝中顽强生长,追求美好生活的品格。演唱者用恰如其分的方式,把这种品格,和着如处子依恋母亲那样纯真的情感,用刚柔并济、纯粹无邪的天籁之声,直截了当、不加修饰、爆炸性地释放出来,一下子击中了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份民族情感。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狼烟四起、炮火纷飞的那个年代,但我是看着《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成长的。我努力回味这种激荡酿成之因,难道我的思绪是因为我听见了这首歌曲就回忆起年少时代的往事?我想是的,这首歌曲及声音的述说带我进入的是个我未曾经历但思绪中时有闪现的久远画面: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祖国的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里有一个或一群人,她们思念着在远方的战场上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浴血奋斗的亲人,她们在逆境中顽强的期盼着,期盼着他们的归来,期盼着他们带来胜利的福音,期盼着一个能穿暖衣、吃饱饭的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红军战士及其后来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辜负她们的期望,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吃人的时代结束了,迎来的是我们和谐幸福安定的社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深,当民族危机更加严重的时候,当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伸出自己的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的英雄气概,勇敢地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责任。从嘉兴红船的启航到南昌起义的抗争,从巍巍井冈山会师到浩浩荡荡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神话,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的辉煌,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到百万雄师渡大江的雄壮,无不留下他们鲜活的身影。

我哼唱着《映山红》,思绪久久徘徊在腥风血雨,炮火纷飞的岁月。战场上冲在最前方的战士们是真的勇士、是光荣伟大的,而留守在后方的女性们也是真正的英雄,更是无私的、伟大的。正是这些勤劳勇敢的女性,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坚强的撑起半边天,忍受着亲人奔赴战场的悲痛,默默的在后方辛勤的耕作、织布、肩负着照顾老人、抚养小孩,在勉强能够糊口的情况下,还要为我们前线的战士们补给粮食、衣物。就是因为在坚强的后方有着许许多多的她们,才能使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在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勇敢的冲锋陷阵、摧营拔寨、屡建奇功,在收复失地、驱除日寇、保家卫国、建立人民政权的战斗中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今天,我们有着各自的目标,也做着各自的奋斗,走着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为什么要革命,怎么革命,是什么样的追求让他们敢于探索,勇于牺牲,他们的目标和奋斗,对于今天的我们又会有怎么样的启发?答案或许也不能够从他们的回忆录中完全找到。或许,我们通过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通过对先辈们足迹的追寻,会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再去还原更真实的先辈们的形象,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曾经为了他们所信仰的真理无所畏惧地去奋斗,去牺牲。他们的血统,他们的名字,他们留下的故事,和满山遍野的映山红一样都成为我们现代人精神上的依靠和财富。我们都应该记住先辈,记住这鲜艳的映山红,我们是先辈们的传承和后代,理解、继承他们的理想,去为之奋斗,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也会让映山红开得更多更艳,开遍祖国大地。

映山红哟,映山红,拈起你纷落的花瓣,细数你短暂的生命年轮,你将崇高的信念种植在永恒的土地,你将执著的追求寄予血红的叶脉,你把美好的向往幻化成雨后的彩练。捧起滚烫的热土,我仿佛看到你生命的色彩;牵住时光的脚步,我依稀能听到你狂跳的脉律。在轻轻的哼唱中我仿佛看见:竹楼被狰狞的反动派点燃,冲天的火焰将革命者的筋骨冶炼成一只翱翔的火凤凰,飞向蓝天,飞向胜利,飞向美好的明天……时光已经流逝,诸多的容颜也已老去,可半个多世纪的长路,依然留有映山红花开的声音,依然留有你润心浸脾的清香。拨开杂乱的荆棘,你在丛中微笑;撩开轻盈的晨雾,你在朦胧中伫立。山峦草丛中有你从容绽放的笑靥,泉瀑喷泻间有你慷慨就义的身影。

一百多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国家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悲惨历史,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大地展现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崭新面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沉着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战胜风险,顶住压力,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恭逢党的102岁生日盛典,我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令我感动的《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2023年6月29日。


作者简介: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