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八十三)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青台秋望薄野芳,
忧思缠绵化情长,
月落云倾星烛淡,
黄尘凋桂起寒香。

自古一言兴邦者的,有“文王一怒而天下安”之说,列宁一言“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打碎旧世界”即出,亦引发苏联十月革命,毛泽东一句“易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大王”,致以百万雄师过大江,建立工农联盟的新政权。而自古一言丧身者,多为視目寸光、小肚鸡肠之人。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谋略过人,做到尚书令,而其部下裴寂却做了宰相,刘文静在家中常发牢骚,而这却被失宠的小妾告上朝庭,导致刘文静被唐高祖李渊以谋反罪杀掉。一言兴邦,其言常为天下利益着想,大公远私,大处落脚,如过天鸿鹄,故能有兴邦兴家之大举。一言丧身,其言常为个人私利着想,损人利己,国失身丧。老子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者,此谓谨言。
花应一季,人应一世。才智与道德是不可回避的两大问题,才智者,人之谋略工务成就事业的能力,道德者,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胸怀。司马迁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才智是实现道德的助手,道德是才智的老师。司马迁将两者关系进行了定位,很明显,才智仅仅是实现道德的助手。实践中,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即“道德是个正负乘号”。当品德是正数时,才能越高,两者相乘,得到的正数就越大,这个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就 越大,反之,当德行是负数时,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给社会带来的危险系数以及危害人类程度就越大。这就是“德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丧身”的理论依据。
老子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生之苦,多来自对欲望的追逐无尽,相反,人生的幸福来自于知足和知止。庄子《逍遥游》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一腹”。动物世界中,老虎饱食之余,闲暇自娱,即使鹿群经过,它也不会追捕。草木百花扎根大地,其吸收的养分仅够用一季而已。 动物植物世界所揭示自然界道理,就是以用为取,量用而取,老子“多藏必厚亡”不无道理,由此而观,贪婪之人是违背天道又悖离人道的。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存定律,如果从自然界延伸到人类,知足知止!才是幸福恒久的根源。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境,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幸福是一种无所牵挂的释怀,它来自于精神世界,来自于一颗少私寡欲的仁心。禾野老农为什么快乐?在劳动中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满足。腰缠万贯的人为什么忧心忡忡?忙不完的尘务,干不完的操务,心远离了精神港湾。晏婴曾在交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三朝为相,为官五十余年。晏婴去逝时,其所乘坐的马车破旧不堪,篷布都褪尽颜色,他一生清廉,在世为百官树立榜样,死后也为自己换来千秋美名,人们将其与百家诸子并称为晏子 。古言,贪者常忧不足,廉者常乐有余。有余与不足,没有标准,全在心境之高低。
中国古老太极阴阳之理告诉世界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阴阳永远向自己相反的方转化,这也是一切事物运动都必须遵守的天地定律。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