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红楼梦》人物点评之前
作者:黄亚菊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自从问世到现在这200多年间,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疑团,很多人都终生在研究,由此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红学“。
高鹗应当说是”红学“研究第一人,他的研究对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传播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清朝时期由于当时借阅者的失误,使得《红楼梦》的后40回遗失了。高鹗就和当时的一个书商程伟元,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和续写,终于找补回了《红楼梦》后面的40回,我们才得以看到全本的《红楼梦》,从这一点来说,高鹗无疑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传播,有着具大的贡献。
胡适是民国时期”红学“第一人,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红楼梦》这部小说作者,经过他的考证,我们才得以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且在其它方面,他也是同样的有着很突出的表现,使得《红楼梦》这部小说里面很多的疑问,那最后都是由他盖棺定论。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他的很多研究,主要还是对于人物原型的研究,通过他的研究,他认为《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那都是可以找到原型,而且他还认为史湘云是曹雪芹的表妹。
刘心武那就更不用介绍了,他在前几年上了电视台主讲《揭秘<红楼梦>》,不管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是否确有其实,但是可以说,他对于《红楼梦》的传播,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解读中华经典名著人物需要胆识、需要学识,更需要在当代追求快餐文化的潮流中引领大众继续品读中华经典的社会担当意识。有这样一些可爱的作家和作者,他们终生热爱《红楼梦》,他们的对红楼梦人物的解读或放到世界文学史的层面进行评价,或从特定视角切入的学术观照,或从儒、释、道思想对人性的解剖等。其中不乏石破天惊、洞察精髓、思想清奇、令人耳目一新之作。吸引更多的读者爱读中华文化瑰宝——《红楼梦》。也引领读者掩卷思考乃至思想言行的改良大有裨益。
有的作者对《红楼梦》存在的一系列“矛盾”现象,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探究出曹雪芹寄寓其中的深远用意:“是为了表明,他所写的故事、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悲剧,不是仅发生在某一朝、某一代的,而是整个封建社会都普遍存在的悲剧;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一地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全社会的悲剧。……更是人生的悲剧。”曹雪芹这种良苦用心的客观效果,就使得其所写的人物和事件,超越了个别性而具有了共性特征,从而上升到典型化的高度,其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乃至文化价值就达到了超越前人的更高思想层次和艺术境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书的阅读带给读者阅读《红楼梦》更多的阅读角度,思维方式和时代所赋予的新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