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石湘罡王社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022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施“7+N”改造,提质建设乡里中心,响亮作答“精准性”“实效性”。“7”是指党群服务具有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培训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托幼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和电商快递网点等七个基本服务设施,“N”是指功能不断拓展提升。
作为“7+N”的发源地,伊川县坚持走好问需于民、对接供需、壮大“三自”、创新运营“四步棋”,着力提升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把一项项为民、便民、惠民服务精准滴灌到群众心田,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展现出百姓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问需于民 因需而动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村老百姓因为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习惯偏好都不太一样,对于场馆功能的需求和文化活动的需求都不一样。
党群服务中心到底怎么建?群众最有发言权。
伊川县向367个村(社区)发放5万份调查问卷,对每个村老百姓的年龄、学历、职业、需求偏好等,逐村进行大数据分析,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方式,10个调研组进行逐村摸排、座谈交流。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因村而异设置功能场馆,因人而异开展文化活动,避免千篇一律,供需错配,浪费资源。
“乡里中心服务乡里乡亲,要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作为民生考量,更好地聚合党建优势、聚力资源整合、聚焦功能提升,打造满足百姓办事、生活、文化、娱乐等多种需求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洛阳市政协副主席、伊川县委书记仝宇鹏表示。
把群众的“心愿清单”逐一转化成“幸福账单”,伊川县正在一笔一画书写着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对接供需 精准服务
“儿子儿媳上班早出晚归,以前中午吃饭成了大难题,如今,俺中午来村里的幸福驿站吃饭,一天一块钱,饭菜好,吃得安全舒心,孩子们也不用担心了。”70多岁的常新书老人说,饭后,老伙计们在这里休息的休息,下棋的下棋,幸福的很哩!
今年初,白沙镇常岭村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亲民便民化改造,优化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倾心建设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目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高高的围墙拆除了,变办事柜台为一对一服务桌。各项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党务政务、养老托幼、技能培训、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功能区应有尽有,为群众提供“7+”服务,乡里中心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该县乡里中心开放式、亲民化的改造,走“新”更入“心”的服务举措,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对于“7+N”的“N”,各村的“自选动作”各有侧重。
“在这里边学习边加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不耽误带孩子做家务,你看,孩子正在托幼中心滑滑梯呢!”学员屈小霞边飞针走线边热情介绍。
在河滨街道浥涧社区乡里中心设立的“罗阿姨手工坊”,开设了针织插花培训班,带动了不少像屈小霞一样需要料理家务,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技能增收。把废弃厂房改造成乡村大食堂是浥涧的又一大手笔,“现在村里的红白事在这里都能承办,老百姓省钱、省事、还不丢面子”,浥涧社区书记凌国伟自信地说。
该社区还创新设置了金融服务中心、书画室、村史馆、家风家训馆、乡贤议事厅、电商直播培训基地等多种场所,群众络绎不绝。
各村的乡里中心,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服务常抓、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在伊川县,群众都说,如今,乡里中心人心聚了、乡情浓了,干劲大了,产业兴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底气就更足了。
壮大“三自” 共建家园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是乡村治理的“必答题”。
伊川县顺势而为,依托乡里中心壮大群众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织,制定“一月一主题,月月有重点”活动安排,经常开展村内大事协商、矛盾纠纷调解、道德模范评选等自治活动,举行村晚、“村BA”、晒家风家训等文体活动,开展扶弱济困、环保清洁、治安维稳等志愿服务。干群关系从“你”和“我”变成了“我们”,老百姓焕发了“主人翁精神”,以前见了公务村务“绕着走”变为现在的“抢着干”,齐心协力共建幸福家园。
“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社区风气改变了,邻里和谐了,红白事大操大办也不见了。”河滨街道张庄社区的群众说,人心齐,泰山移,2022年社区被河南省委评为农村“五星”党支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将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返乡乡贤特别是年轻人吸纳到“三自”组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蓬勃兴起,文艺、体育、科技等群众自乐组织发展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如雨后春笋。多方参与,多点发力,多效融合,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百姓的幸福生活照进了美好现实。
创新运营 行稳致远
书屋里坐满了刚刚放学的小学生。“以前孩子们放学没地方去,家长操心,学校担心;现在好了,放学后,老师直接把孩子们送到书屋里看书,有人照顾,我再也不操心孩子的安全了!” 村民李兴国高兴地说。
河滨街道书香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引入运营商,开设书吧、咖啡吧、健身房等,“4点半课堂”服务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伊川县坚持创新运营模式,在乡里中心的日间照料、托幼服务、技能培训、便民超市和电商物流等领域,探索“公建民营”“场地换服务”“收益共享”等“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以经营性收入弥补公益性支出,既让群众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服务,又能保证党群服务中心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伊川县政府县长王智朋说。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伊川县乡里中心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乡里乡亲的能力,形成了党建有深度、治理有温度、效能大提升的乡村治理新局面,一幅人和景美、乡村善治的壮美画卷正在河洛大地徐徐铺展。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伊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纪朋表示,将统筹各类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深入推进乡里中心建设,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项目就延伸到哪里,搭好联系群众“连心桥”,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