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相应,如影随形 85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孔子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宇宙由宇宙本体、宇宙意识与宇宙现象组成,从星汉明灭到万物兴衰,宇宙世界所有现象的发展变化皆是缘起缘灭,因果相继,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轮回生死。《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脱胎换骨于宇宙自然,因而宇宙自然的一切法则必然适用于人类社会本身,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太上之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有人问宇宙法则是什么?大道至简,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为什么会有因果轮回之报应?孔子《易传》释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这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最佳解读吧。

人类社会应依道而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助者多善应,道悖者多恶报。宇宙本是一团混沌气场,万事万物依靠无形无象的吸引法则在宇宙本体中聚散离合,而吸引法则的行为根源就是包括人类意识等宇宙意识发出的不同信息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就是“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理论由来。古圣先贤明白天道法则,所以将此理论记载经典哲史之中,文以载道,大化子孙后人。我们应当汲收古典文化精髓,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为人处事要三思而后行,世间大凡君子贤人,皆有反思、反省、反过之良习,只是程度深浅不同、时机不同而已。人之反思大约来自四类,一是生活的挫折磨炼,二是他人的教诲鞭策,三是经典的圣贤总结,四是历史人物及其事件的教训经验。所以人可以“己”为鉴,可以“人”为鉴,亦可以“史”为鉴,更可以“典”为鉴。

不管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是东方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等,都是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芸芸现象中寻找规律与法则,然后回归规律的运作顺序。苏格拉底一分为二去看待事物,其思维方式成为辩证法的始祖。老子常常告诫人们,“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易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中国圣贤教导人们,不悲不喜,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宁可不及,亦不能过,不及还可以弥补,一旦太过了,就只能推翻重来,而难以修修补补了。
《孟子》言:“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基”。生活之中的尘凡小事,我们常常放在良心这杆天秤上,称一称,不用他人评价,一切洞若观火,如透肺肝。人要趋向冷静和理性,适度而知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远观北斗,心存定力,不再人云亦云,随风逐浪,不再见风转舵,顺情让灵魂渐生智慧之光,心中明彻透亮,照耀着自己,也感化着周围。人生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的旅途,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只有闻道而明,才会引起洗心革面的乾坤巨变,才会形成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一往无前,从而做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道德经》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历史犹如镜子,以史为鉴是政治家的反思。在历史沉浮和朝代更替中所潜藏的规律性东西,常被政治家所捕捉并利用与社会治理。唐太宗曰:“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文以载道,大化天下。一部经典如《道德经》,可以万世为师;一部名著如《红楼梦》,让人明白了世事无常、人寰变迁、荣通富达转眼即空的道理与规律,令红尘之人自我反思,从而得到定力和方向,让灵魂找到依托和归宿,这就是文化信仰的力量。

《道德经》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宇宙法则就是因果报应,就是轮回不止,就是循环往复,就是周行不殆。人类意识的善念和恶念,都是我们向外界投射的一种无形能量,但宇宙的投射法则就是循环往复,周行运动,应因化果,环而复归,你对外发去出的所有能量与心念,必在某个时间反弹到你的身上,百发百中,丝毫不爽。故而《道德经》告诫人们:“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2月29日晚上2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