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父亲被我缠得不得了,老先生也被我要读书的精神所感动,破例收了我这个小学生。其实先生是十分喜欢勤奋求学的学子的,他主要是爱面子。我自然高兴极了。
父亲向亲友借了点钱,先交了一点学费,又为我买了一些先生指定的书籍。
我上学了。由于我年龄小,个子也又瘦又小,穿的衣服也破旧,哪能与那些地主老财的子弟相比。他们中有不少的人对我是歧视的。
我虽年纪小,但很精灵,我不呕气。我遵守学规,处处小心,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心想你们这些娇生惯养、趾高气扬的纨挎子弟究竟有多大能耐。
入学时,我觉得大学生们读的古版线装书很深奥。如西晋陆机的《文赋》、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还有《诗经》、《书经》、《纲鉴》、《鉴略妥注》、《东莱博义》、《春秋左传》、《古文辞类纂》等。
老师给我规定的书籍是《四书》,即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这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其次是读《幼学琼林》、《尺牍》、《论说指南》、《历史指南》。
我最初读的书比大学生们浅些,以后逐步加深,读《左传》、《古文观止》以及唐诗宋词等。(二)
老秀才先生的国学功底很好,文章诗赋也不错,在当地很有威望。先生一生最大缺憾是写不好字。凡有乡党应酬,求写对联、挽联或喜庆匾额者,皆由学生代笔。
因此,先生十分重视学生的书法练习,并以自身教训告诫学生要专心把字练好,故此每天1个小时的写字课是雷打不动的,而且不能马虎。
在经馆中我年龄最小,但在读书、听讲、背诵课文、讲解课文等方面都比年龄大的学生用功。尤其是在写字课上,常常得到先生的赞扬。时间一长,那些原来看不起我的学生,甚至那些已成年、已结婚的富家子弟们对我也刮目相看了。 同学们看到我小小年纪,写得一手流利的毛笔字,都感到新奇,时常背后议论。他们哪里晓得我读过私塾,4岁半上学就写毛笔字,6岁到官学插班读二年级,10岁就为街坊邻居书写春联。
此后,一些平民百姓或者大户人家有婚丧寿庆,需要书写楹联、匾额来经馆求字者,我也能添列其中。有时先生和大同学们对来经馆求字者,还特意把我推荐出来,为人家书写,这样可以显示经馆的水平。
我当时只有半人高,是典型“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也能参与社会上的“乡党应酬”,这在当时的乡村社会,确实使老先生感到自豪。
2年的寒窗苦读,使我在古汉语、古文学、古诗词以及书法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经馆2年所读之书,大多是城里高中生都不曾学过的课文,现在文科大学生也可能只学了极少部分。
老秀才的国学水准以及他认真负责的精神,与如今的中学教师甚至一般大学的文科教授不可相比。
在日寇横行、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乡下逃难期间能在这样一所经馆学习,是我前世的造化。这为我以后自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让我享用一生一世。
遗憾的是,我的国学基础虽好,但以后因家贫失去了再读书的机会,没有进过“洋学堂”。
直到如今,我最多只能算个“半文盲”。对于数理化和外语,是个完完全全的文盲,只有抱恨终生。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