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的魅力
作者:罗雅博
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异性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爱人之间,距离就是默契;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不要小瞧这些生活里的刻意为之或者有意保持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关系远了容易生出不满情绪,近了又容易产生矛盾。
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距离产生美。其实,就是彼此尊重,能够随时忍让退一步的海阔天空。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是不交心,而是给对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间,我们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隐私。保持距离也不是不热情,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以免过热招致别人的反感。要把自己的热心用对地方,你终究不是别人,别人也不是你。

“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
时间距离说的是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要获得最佳审美感受,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平常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迹旧址等,经过久远时光的磨砺,时间越长,
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空间距离说的是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要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还必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把空间的远与近有机地结合起来

心理距离说的是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最佳的审美效果就产生于适当的心理距离。
适当的距离也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距离使人体会思念的意味深长。距离使一种情感蓄在心中,使一种思念穿越时空,萦绕心间,爱不是枷锁,更不是手段。人与人之间要用爱来沟通,但别用爱来坐地成牢,划河为界。
距离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有自己,也有别人,可以相处轻松,合作愉快。就算有朝一日我们走的路不再相同,也能够问心无愧的分手告别。没有距离的相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只想着自己,而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就算那是爱,自私的爱又能走多远?

当我们最终在爱里失去了别人,又因此失去了自己,在痛苦里最终失去了善良,又因此失去了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因为遥远,才会想念,距离原来是爱的翅膀。
用距离来节制爱,才是最恰当的爱护与情谊。不必靠太近,还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让我们慢慢的走近,不必问彼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遇见就好。
因为寂寞,我们寻找友谊结交朋友,才会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路不同,就让我们视若无睹,擦肩而过,慢慢的走远,你依旧带着你的美丽,我带着我的自尊,好让下一个人把你深情凝望。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党育:原名张党育生于1964年,内蒙古五原县糖厂下岗,喜欢文字,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喜欢诵读,愿把美好与人分享。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