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望诊思疗法—创始人:周伯良 民间对中医奇才周伯良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病非身体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
恶性肿瘤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必死无疑?从手术、放疗、化疗到靶向治疗,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给广大肿瘤患者一次次带来希望,这些治疗其实都着重于杀死肿瘤细胞,治疗中心侧重于进攻,不可否认在与癌症的对决中积极攻击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令人气馁的是,现代医学经过两百多年的积极对决,依然无法战胜癌症这一病魔。
转移、耐药无可避免的发生,恶病质的悄悄消耗,并发症的多方侵袭,促使医疗界对癌症的治疗不断反思,只攻不守非良策。免疫治疗的兴起,综合治疗方法的强调,姑息性治疗的重视都在向我们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在恶性肿瘤治疗征途中攻守结合,才是制胜利器。
其实元凶就是一种以躯体为生命的思想。癌附在躯体上,医生便会认为唯一的方法是切除。癌症被切除了,病因还在,只要生命仍在,癌细胞一定还要产生。
原来癌细胞附着的部位没有了,它还会另附他处—癌扩散。说明切除癌肿块治癌的手术,不仅治不了癌症,却会治死生命。切除癌肿,不仅是切除部分躯体而已,而是在同时摧毁了一部分生命的自我康复能力,因而促进死亡。这不是患癌必死,而是治疗的手段错误加速了死亡。
中医如何看待恶性肿瘤:
关键在于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失衡,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的根基。以扶正祛邪、抗排解毒为原则。
中药与放疗合一:
中药与放疗结合可以减少放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放射线是一个热性物质,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亦作为"热毒"作用损伤人体阴气,常选用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之品,如:沙参、灵芝等减少毒副作用。对于放疗而致的皮肤及粘膜损伤,中药外用亦有很好的疗效。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癌细胞的氧含量,使乏氧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从而增加放疗效果。
中医与手术合一:
通过手术可极大限度减少,病体内的癌细胞数目,使宿主与癌细胞比势,改变有利于宿主,也可有利打破癌细胞的免疫封闭。但手术造成的损伤和破坏,则可用中医治疗使之恢复,许多外科专家对于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的作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方面是值得提倡和推荐的。其主要作用:术前配合中医调理,纠正阴阳的失调,可扩大手术适应症。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及滋补肝肾为主。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依辨证与辨病结合,在扶正基础上加相应的抗癌中药。
中医药疗效佳:
癌症晚期,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的质量以及延长生命的时间。中医药通过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由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来对抗肿瘤;另外由于肿瘤产生的并发症,很多患者到最后不是由癌症而死亡,而是死于并发症,中医药有可效消除这些并发症。比如肺癌会造成胸腔积水,导致呼吸困难、电解质紊乱等,中药的消水、利水等作用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进入一个“等待”阶段,西医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求定期复查,直至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时再采用相应的治疗。 而这“等待”阶段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良好时期。 肿瘤的发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与人体的内在环境有关系,每个部位、每个脏腑发生肿瘤都是特定致瘤诱因,因此中医药,针对脏腑及肿瘤部位病机特点加以调理改变内环境。 最大限度恢复人体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消灭患者治疗后残存在体内的肿瘤细胞,或者未能被发现的细小肿瘤细胞。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控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