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八十)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鬓霜星尽芳菲空,
西关迢迢若清风,
残笔书寄千里外,
冠举文绽天下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人类的正确思想最终要从衣食住行的繁琐欲望中摆脱出来,与灵魂同甘共苦。国家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技能性知识教育,而是智慧性道德教育,即如何做人的教育。“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描绘的二千五百年前的愿景蓝图,是针对周朝末年的乱象社情,提出了理想社会的一种设计。这个设计就是小国寡民,地小人稀,民风纯朴,百姓少私寡欲之场景,小国山水相邻,鸡狗之声相闻,但从生至死都不相侵犯,各自安居乐业。理想的家园,理想的净土,天堂的世界,也是人类理想的桃花源。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块山野海隅,都会形成独特的乡统习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互尊重与包容,存之以德,敬之以礼才是民族融合的基础。

国家一旦为了少数利益集团的私利而被绑架,那么集团之外的社会利益、民众利益、公共利益等必然受到践踏。国家和社会本身就形成了太极中的一对阴阳,国家属阳,喜欢搞运动,搞战争,搞扩张,社会属阴,喜欢稳定,有序,平安。而在老子看来,国家的兴衰与运动,必然搅动社会秩序,矛盾就不可避免,阴阳矛盾的结果,往往是天下大乱,而阴阳和谐的结果,往往国泰民安。
国安与社会这对矛盾,除非未来国家消亡,否则只能通过抑强扶弱的政策法律予以调和以减少磨擦。而调和的办法,一是提升国家道德教育,官与民皆少私寡欲,二是增加国家财富数量及分配公平,让官与民皆大欢喜。而增加财富以满足官民欲望,此之权益仅是一时之计。从战略长远看,由技能教育转向道德教育,并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公开透明的官民无怨的社会财富合理使用制度,才是解决当前世界财富分配不公问题的关键。

教育!是人类之千万年大计,百年树人,千年树风,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乃千万年的正能力浓缩。当今,世界技能教育的结果,使人类变成创造财富的工具,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可以用货币进行定价,当金钱成为人类联系的枢纽时,仁义道德退居二线,人们的关系变的肤浅而庸俗。金钱本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它仅仅是方便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的金融工具,无论如何也绝对不能成为人类活动的核心!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集体组织,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人与人的交流基础是道德为体,以礼为用,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社会体系,一旦改变它,“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诚朴古风就很难再现!古代治国,不管以道治国,以德治国,以仁治国,以礼治国,还是秦汉以后的“德主刑辅”,都是以人为本,而法律作为工具最多是个补充,也就是德主刑辅。人类的几乎所有国际国内纠纷都是源于道德的丧失,没有道德作为基础的法治,将会与人道诚信相背而驰,越走越远,西方世界知识教育及德外法治下的乱象已隐隐向人类昭示着什么。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