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枣树
在下午的院子里
他在修整一棵甜枣树
他的手里
拿着一把红色的果剪
刚理过发
穿着白衬衣
钮扣整齐
鞋子刚刚擦过
反着光
他刚从镇子上
回来
喝过一杯咖啡
与一个漂亮的女孩
聊过
背有些驼
眼里有些忧抑
想起他的父亲
曾剪过果枝
他开始修剪
那棵枣树
这时
他的妈妈
坐在屋子里
手里握着一个杯子
那是父亲用过的
他留下的
还有烟斗、照片
和一些书籍
此时吹了一天的风
已经停了
太阳渐渐西落
屋顶上淡淡的炊烟
升起
男孩穿着白色的衬衣
扣着整齐的钮扣
站在下午的院子里
在一片树林的后面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
在一座围着栅栏的
老旧的教堂旁边
在秋天
在一部诉说二战的
电影里
他回过头看看
屋子里的那个女人
不说一句话
伸手缓缓剪下
一根伤心的果枝
电影放映到最后
天空突然
下起了小雨
甜枣树长高了
母亲也去世了
男孩长大了
学会了抽烟
一个人坐在甜枣树下
有人开始起身
穿起雨衣
因为雨一直下着
豪斯特的猎枪
没想到,豪斯特真要试试他的猎枪
一大早出门,他走进法兰克福的一片田野
然后举枪瞄准远处的一个界桩
然后推弹上膛,可是枪在肩上挺了
没多一会儿
他就把枪
放了下来
豪斯特真是老了
他已看不清远处
是一个白色的界桩
还是一个穿白裙子的姑娘
提着枪回家的路上
他的邻居
一个土耳其人,他们已经认识两年了
远远地向他道早安,他也没听见
豪斯特的猎枪来自于
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死于1944年
静静的顿河河畔
一个吹着口哨经过的人
是为了使他的嘴唇变得可见
他在嘴里模仿一只鸟儿
是为了使那只鸟的飞翔变得可见
他在晚上吹着口哨经过了我们
吹着口哨要回他树林中的家
他是为了让一支在夜色中
行军的队伍变得可见
他吹着口哨,走在枝繁叶茂的路上
是为了让枝桠上的鸟巢变得可见
让鸟蛋上温暖的斑点变得可见
他吹着口哨走过了
一个士兵的遗物和他的坟堆
在树林中变得闪烁可见
照在那坟堆上的星光变得闪亮可见
古老的恻隐
她在母亲的厨房里
她看着窗外的树和草坪
她有一张迷人的斯拉夫少女的脸
想着未来的爱人见她时
应该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衬衫
她在切肉时想起也许
还有很多的人吃不上肉
被当作肉烤熟、切碎,因为说话和思想
她想她应该放慢切肉的速度
留下一小块
等着明天再切
等到明年再切
除了这样想
再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她都觉得很惭愧、难受
因为
这个残酷、缺陷的世界
标记
夜晚,所有的事物都会回家,包括灵魂
他们会在路边辨认着那些熟悉的树木、拐角
会在沿途的墙上做上标记,在白天不易识别的位置
涂上特制的涂料,一到晚上
就会低低地发光
这些标记,会永久地留在那里
犹如一位医生给人体留下的伤痕和刺青
犹如牧羊人在母羊的脖子上系上一片草叶
母亲在孩子的书包上绣上一朵鲜花
一位犹太少年曾在胸口上缝过的那枚黄星
——这些标记,标在他们必然途经的地方
证明了他们回家的道路
这些标记,从我们的门口开始
一直超出了世界的尽头
不要战争
视频上,一群俄国人正在圣彼得堡集会
他们高喊,不要战争
我刚读完一本俄国小说的结尾
正在家里低头剥开一棵洋葱
把洋葱切好,放进洁白的盘子里
视频里那么混乱
看不清任何一张脸
小说里却那么安静,战争打了几年
读完了也没有听到一声真实的枪声
但小说里也有那么多无声的死者
他们脸朝下趴着
风呼呼的吹着,那么多的散落在铁轨的两边
火车咣当咣当的向前开去了
留下来的人的心,依然在随着车轮的摩擦震颤
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
战争还没有开始,孩子们
还没有长大,外婆还在厨房里
烤着下午的面包,厨房那么
明亮,妈妈还在洗菜盆前
洗着一整套的白瓷餐具,历经
沧桑的小说家还没有开始把笔
伸入漫长的第二个章节,他正看着
父亲在院子里劈着一堆柴木,他注视着
他弯腰,鞠躬,将一个树墩劈开,然后
坐下,用一块碎木和一根钢丝,为妻子
制作一个衣夹。远处的火车还没有
驶来,马还没有挣开缰绳向山谷中
跑去,舅舅家也还没有
捎来奔丧的消息,邻居们还在收拾复杂的
行李,准备在明天一早启程,堂姐
依然在渴望着她的舞会和爱情,首都还在
年轻的读者依旧躺在下午的躺椅上
慢慢地阅读,不知道这一切
都将消失,所有的人都将死去
包括那三个长大后,蹲在战壕里的男孩
作者还在桌子前犹豫,思索,他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每往后翻动一页,都接近一个悲伤的结局
在这个春天结束时,将到达这个结局
当风变得更暖一些时
一位诗人在说明如何去写悲伤这个词
他举例,一位父亲在战争中
失去了他的儿子
他老是梦见儿子回来,坐在餐桌的椅子上
于是,诗人写:他告诉他的儿子
不要再回来了,他已经死了
死了的人不能总是回来
一位作家谈到如何才能表达文学的悲悯之情
他说,大地向天空升起的苍茫中
凶猛的秃鹫,扇动着翅膀
掠过群山之翼,凌厉地向山顶的荒地扑去
这段话,既包含了人世的孤独
也倾吐了作者悲伤、怜悯、无助的心
但不是在暗示独裁者的野心
一天中,读到的第三段文字
是一位气象爱好者
对于这个春天天气变化的记录,他写到
2022年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时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交界的边境线上
俄罗斯军队的补给线陷进了深深的泥泞
当风变得更小更暖一些时
离边境不远的一个小镇上
一位乌克兰妇女开始推开她的屋门
用巨大的扫帚,扑打掉院子里
树冠上最后的积雪
这是一位从异国他乡去到乌克兰的年轻人
在第二天一场小镇的战斗中他就死去了
不知道他为何抛弃了气象学采用了这样动人的手法
如今那里的春天和解冻后的土地
已经分享了基督的愿望和他年轻的血
一天中读过这三段文字,我突然感到我并不在他们的生活中
我的心里有一个毛玻璃的世界
被一个快乐的机器磨平压碎
碎玻璃的世界,反射着人仰头时蜷曲剩余的光
世界的故事
在集中营有月亮的晚上,以撒的外婆讲一个
幸福与厄运的故事,她说,一个猎人
猎杀了一头独自觅食的野猪
那是一头年幼的野猪,天很晚了,野猪的妈妈
还在树林中转着等着孩子的归来
但只有天上的星星看着它们
一动不动投下它们的光辉
以撒的妈妈,接下去讲了猎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他把野猪递给了他的母亲
看着绳钩上的猎物,母亲的脸上
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同时
也有隐隐的担忧——如果有一天
遇上了更加凶猛的动物,她的儿子将不再归来
临到了以撒时,已是午夜时分
野猪离去的田野和猎人熟睡的村庄
都已空无一人
天上的星星看着
一动不动,垂下忧伤的光辉
但在夜晚的沉睡中,远处的树林和院子的角落
发出了隐隐的声响
以撒认为那是无数平凡的事物
向身边和近处慢慢移动的声响
小小的以撒,希望他的外婆和母亲
能听到
但已没有人能再听到
但这些只发生在最初的那些晚上。不久以后
营地熏黑的上空,一片静寂,再也没有任何声响
再后来,是世人反复重复着他们的故事
用笔,邦邦敲击着那些空空的未来的灵柩
希望以撒、以撒的外婆、以撒的妈妈
和住得更远的祖父、扎着头巾的祖母都能听到
草完全覆盖了一块曾被挪作他用的土地,不到半个世纪
失去了身体的灵魂拥有了新的肉身,不到一个世纪
美国往事
正如你所渴望的,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南方的上尉马丁·伊登,他是一个农场主的儿子
是镇上的神枪手,和最好的拳击手与自卫队军人
他娶了妻,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但天有不幸
有一天,他的妻子突然去世了,死的时候
还很年轻。正如你所料想的,上尉马丁·伊登
痛不欲生,他把妻子留在了圣安东尼奥
一块干净整洁的土地上,一座教堂背后的小公墓里
并为那里的泥土铺上了石灰,在那些空地上
栽上了花。他把一柄铁锹插在墓地旁,然后
策马出门,走在了离开德克萨斯的公路上
正如你所知道的,路上一直伴随着马丁·伊登的
是沿途的风,它们吹着上尉的脸,吹得翻倒的铁桶呜呜作响
还有那些正在干活的黑奴,一张脸,一张脸
从广阔的棉田里抬起,向他投来恐惧的目光
正如你所猜测的,路上送着行人的,永远是
那些公路的细沙和哒哒的马蹄声,那些沙子
仿佛在指引着马丁·伊登远行,也仿佛
在提醒上尉,要忘记过去一直走下去
长长的一日行程结束,上尉搭起帐篷,生起火堆
躺在噼啪作响的火苗旁,山谷里,星光灿烂,马儿换着蹄子
翘望着心事。正如你所看到的,这样的行路
总是路途遥远,行色匆匆,还要风雨兼程
但为了他人的自由,却让人欲罢不能
为了给那些黑色皮肤的人,换取同样的自由,一年后
马丁·伊登从北方归来,用枪敲开了他故乡的门
如今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在死去的爱妻身旁
上尉墓碑上那颗曾被命运质问过的心,至今仍欲罢不能
正如你所能想到的,未数完的一切,都会欲罢不能
江非,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著有诗集《泥与土》《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傍晚的三种事物》《一只蚂蚁上路了》等。现居海南。
附:近期重点关注专题栏目——
“未来诗学”往期文章
2023年5月,活跃在中国当代诗歌现场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当代诗歌困境和危机”的专题研讨,这场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和诗学理论,引起了极大关注。根据这场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一行、王东东、张伟栋等人的建议,南方诗歌开设“未来诗学”专栏,用以刊发关于这一主题的有关作品。
这是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南方诗歌秉持“开放、包容、自由”的诗歌精神,欢迎争鸣,并希望为中国新诗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共鸣!
六人谈|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
候乃琦|当代诗歌困境现象之观察
梁余晶|困境,但非绝境
楼河|历史主义诗学是必要的还是可怕的
蔡岩峣|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对应的生活
吴虑|“绝境”,或曰一次换轨
李照阳|诗歌史的终结,经验写作、自我与诗的更新,及AI的冲击
李少君|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
张伟栋|小诗人时代的忧愁
楼河|说你有病,给你开副毒药
彭杰|当代诗歌中的“不满”
楼河|“大诗人”的不可能
箭陵霄|异构诗学批判当代诗歌散论
吴虑|怎样“换轨?兼及“幽微”的革命
阿西|稗类、扮相、炫技及尺度
刘萧|未来诗学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二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三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四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五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六月目录
姚辉:落日在黄昏被悬空了两次
“细读”:侯乃琦|可仔的残酷童话
“未来诗学”:楼河|历史主义诗学是必要的还是可怕的
蒋芸徽:山与诗的盘旋(组诗)
“他山诗石”:陈子弘 译|维贾伊·瑟哈德里诗选
宇恒:咖啡馆的夜
“崖丽娟诗访谈”:李海鹏|齐达内说过,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马赛回旋
钟鸣:当我们遭遇熟词
“未来诗学”:蔡岩峣|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对应的生活
孙文波:唯有时间如刻刀
王春芳:现实总在秘密流淌(系列组诗5)
“未来诗学”:吴虑|“绝境”,或曰一次换轨
淳本:我有兰草兮九畹
梁小静:当我们面对自然
郑越槟:晦暗者的摩灭之夜
张铎瀚:举着火把切近语言的某条大路
“细读”:侯乃琦|诗的侠骨与柔肠
“未来诗学”:李照阳|诗歌史的终结,经验写作、自我与诗的更新,及AI的冲击
谢健健:在合唱队伍之间
“90℃诗点”:张新泉&张媛媛|从词典中救出诗
“未来诗学”:李少君|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
“未来诗学”:张伟栋|小诗人时代的忧愁
“未来诗学”:楼河|说你有病,给你开副毒药
李雅倩:向命运偷取阳光
“细读”:陈啊妮|用一个纯粹诗人的名义给诗歌命名
“未来诗学”:彭杰|当代诗歌中的“不满”
“品鉴”:江雪|月亮与极地:诗学的游荡与重生——杨子论
冯晏自选诗:关于大自然(八首)
“品鉴”:麦种|“否定”诗力说——读李心释《非有非无》
“未来诗学”: 楼河|“大诗人”的不可能
张曙光:沉默也是一种言说
洛白:柴火还在夜色的人间闪现
“未来诗学”:箭陵霄|异构诗学批判当代诗歌散论
胡了了:磷火多么美
“细读”:滕建猛|蚂蚁和铁早已烙下深深的印迹
李双:闪电的入口
“未来诗学”:吴虑|怎样“换轨?兼及“幽微”的革命
北野:山海记(组诗)
邹弗:黄昏就要来临
罗振亚:永远走不出父母的那片天(组诗)
陈涛:落樱的乐章
康宇辰:经验的苦味
萨仁图娅:端午,致敬一条江
“他山诗石”:海 岸 译|狄兰 . 托马斯:诗艺札记
“未来诗学”:阿西|稗类、扮相、炫技及尺度
“未来诗学”:刘萧|未来诗学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崖丽娟:粉墨年华(组诗)
洪仕建:停止募仿生锈的野火
“他山诗石”:高兴 译诗选
梁小曼:日也西行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