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至纯,大道至简 85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文价值之源,无时无刻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依道而行,或悖道而驰,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儒家有儒道,佛家有佛道,道家则以“道”为教,国有王道,军有兵道,商有商道,易有易道,医有医道,盗亦有道,物物共生而不相害,道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实修心养性就是依天地之律,顺道而为,人生使命就是顺应天地之道依附四季之序而完成各项任务,故身为生命之载体,命数有律,需之以时,入之归道。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至纯,大道至简,自然规律其实简单明了,即矛盾的双方阴阳推递,物极必返,动态和谐,复归太极。《易经》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太极生两仪”,这是万物之始,有统一就有对立,有阴阳就有太极,有机遇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推动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社会矛盾的最终结局就是阴阳一统归于太极,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法依据!千万年来,为什么人类文明总是“合久则分,分久又合”!文明大统唯道以一贯之。否则,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产生矛盾与解决矛盾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的。所以说,历史总是重复过去,人类总是重蹈故辙,从帝国到列国,从列国复入帝国。正如马克思所言:“正是人类社会的矛盾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让人类未来生机勃勃光彩灿烂。”
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春秋,而以人为鉴,则可知吉凶祸福矣。人类社会现象,大到国邦之争,民族之争,宗教之争,小至个人之幸福与痛苦,喜悦与烦恼,一切皆为心生之物。心小则有,心大则无。执住则有,不住则无。心私则有,心公则无。故,不以己喜,不以物悲,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犹寒梅傲雪,犹如青松傲霜,愈是天寒地冻,愈是枝灿溢香。远航的渔人,从不被身边的冲天波涛吓倒,他的眼睛中没有恐惧,只有收获。人的恐惧来自内心的不安!而不是外界的击杀,“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历数中国文化,浩瀚深奥,称之世界之最,实不为过,全世界像中国学问这样,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体系分明又无思想斗争者,唯存中华一文明耳。

自伏曦氏起约六七千年以来,一部《易经》将宇宙变化之律与人文发展规律和盘托出。得易之道者,在天为道,在地为仙,在人为圣。受之军者,为兵道,受之药者,为医道,受之仕者,为官道,受之政者,为王道,受之耕者,为农道,受之有为者,则中庸之道,受之无为者,则自然之道。我们绝对不能用狭窄的利益至上的西方文明尺度来衡量以道德仁义为价值核心的东方文化积淀,对于《易经》揭示的宇宙大律,从圣至凡,从未有人提出相反理论敢于否定!圣人对于百经之首的《易经》,视为天书,这是巨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物与物,人与人,其存在的本身就是价值,不与天争高,不与地争阔,不与山川江海争姿,其内在涵略如青青之草,逢旱则伏,逢润则芳。
君子立世,命以逢其机,运以聚其德,人以待天时。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有自己的命运极限,这就是定数,在这个定数之内,其内含的一切因素可以自由交换,比如:用财富换取健康,用享乐换取寿数,用名利换取道德,用阴徳换取子孙的旺盛等。《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为,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在人类历史穷变通久的循环中,时者变也,境随心转,变者化也,无中生有,虚实互换也。故天下之物事,无一不处于运动之中,待天之沉,待地之升,阴阳交合,变化在其中。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