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侯一家人挤住在谦德庄三德里17号院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内。家里一间屋子半间炕,仅有两、三件曾被1939年天津发大水时大水浸泡过的傢俱。傢俱上的油漆斑驳龟裂,很有沧桑感。当年家里虽然很穷,但镜子较多。我家除南墙山开门窗外,其余三面墙山上均挂滿爸妈喜爱置办的十余面镜子。
先说北墙山,墙山上方是三面各50x80厘米的镜子,左面是一幅内侧漆画寿字镜,大红色底面,衬托着一金色镶花的寿字,显得喜气洋洋。右侧是一幅可照人的平镜,平镜上端内侧也写着几个漆字,漆字内容我忘记了。在两面镜子的正中挂着的是解放初期毛主席无冠半身穿着那光彩照人的绿呢军装的标准像,标准像被镶在双层镜框的镜子中。那镜子的外框呈浅黄色,内框呈金色。我从小就看着毛主席的这幅标准像慢慢长大成人,我内心深处与毛主席有种亲人般地无比炽热、亲近的亲和感。可惜地是那张毛主席标准像在我当兵复员后再没见过,不知爸妈把像收藏在那里了?,我曾发动妹妹弟弟翻遍爸爸妈妈的遗物,但终无收获。这是我心中的痛,心中久藏的期望,祈盼能早日圆我所愿,找到那张毛主席像,那是我家的珍宝!
再说西山墙,墙上并排挂着六面各40ⅹ130厘米的长镜,镜子也都是解放前时兴的那种内侧漆画镜。每面镜子上下方各有一幅画作,镜上方画作呈正方形,镜下方画作呈长方形。六面条镜的最左与最右两面镜子较特珠,它们除上方各有一幅正方形画作外,镜下面分别用繁体字写有上下联句,右侧镜上联写的是“雅量含高远”,左侧镜下联写的是“诗书见古今”。
以上两图为镜上漆画示意图▲
这六面条镜镜面画的十幅漆画,组合在一起就是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它们分别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这些镜子上的文字是我小时侯的启䝉语文教材。我曾在只有小学速成班文化水平的老爸教学下一字一字的读,一笔一画的写。从中领悟镜面对联文字的深刻含义,欣赏漆画所渲染的美丽景色。
玻璃砖材质穿衣镜▲
再说东墙山。东墙山上挂着三面分别为60ⅹ120厘米的镜子,这三面镜子中间挂的是玻璃砖材质的穿衣镜,那面镜子很沉很重。穿衣镜左右两侧分别挂着永泰和烟草股分有限公司的两幅招贴画,一幅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幅是“贵妃醉酒回宫图”。这两幅画作我小时侯都仔细端祥过。
先说“青梅煮酒论英雄”这幅彩色招贴画。画面上曹操身穿大红官袍、头戴官帽在阁楼上宴请身着兰色碎花长袍、头戴武士缨帽的刘备。酒宴上曹操面对刘备兴致勃勃、手舞足蹈、教师爷般地谈论天下英雄。刘备面对奸雄腑下身段、隐藏心志、唯唯喏喏、故意示弱、洗耳恭听。此时,一声惊雷炸响,刘备故作惊恐状,以袖掩面,连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刘备知形势,懂隐忍,在饮宴中凸现了自己蓄势不发的大智慧。而曹操身为一代枭雄,弄权朝廷,借饮宴指点江山,雄才大略倒也气吞山河,其威、其奸跃然画上。再看阁楼下的关羽、张飞二将身披铁甲,头戴金盔,怒目圆睁,拔剑在手,大有该出手时就出手,隨吋准备着冲上阁楼为刘大哥拼出一腔热血的勁头!英雄胆,英雄勁,令人喝采!
再说另一幅彩色招贴画“贵妃醉酒回宫图”。画面暗指唐玄宗先一日约杨贵妃在百花厅备齐御宴侯驾,赏花饮酒。但临至次日,唐玄宗爽约,贵妃久侯,而君王不至。忽侍者来报说皇帝已临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哀怨自伤,借酒浇愁,酒入愁肠,忘乎所以,遂放浪形骸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戏耍歌舞。画面是贵妃酒醉后,醉眼迷离,娇滴滴地在众宫女们的搀扶下回到冷冷清清的寝宫的情形。对贵妃的那种娇媚病弱的形态我从小就不喜欢。恰如鲁迅先生讲的那段话:“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我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一介草民怎会去喜欢那身处统治阶级象牙塔顶层的享尽荣华富贵的杨贵妃呀!对这两幅招贴画我更爱青梅煮酒论英雄,更爱刘关张的结义桃园的那义气千秋!
我的老兄弟俊岐▲
1969年3月我从越南的谅山复员回津。这时我家已由三德里搬入毗邻的上游里。住房也由一间变成两间,还有一间也可睡人的小厨房。由于当年文化大革命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的兴起,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一大批国家、个人财产、文物被毁,国之大家与民之小家都遭到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家也不例外,一对青花大瓶,一对粉彩储物罐,还有这些漆画镜,招贴画统统被砸毁、烧毁、撤下、废弃。我复员后再没见挂起那些漆画镜,它们被丢弃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中任凭风雨侵蚀,最后镜面破碎,镜框散架。再后来,那些镜框被我家勤劳的老兄弟劈成劈材,填入煤球炉子中成为引火柴!我老兄弟俊岐曾告诉我:“三哥,那镜框材质真好!又硬、又韧!我根本劈不动,一斧子下去就是一道白印儿,每劈一下,都震的我双手虎口发麻!胳臂生疼!”。啊哈!无可奈何!那些承载着我童年美好记忆的漆画镜没了,它们全都消失在远去的时光岁月中,可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