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66期 总第385期



5.20澄江祭行
————谨此追思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程地超老师
作者 王少锋
主播 池中一萍

5.20这是个表达爱的日子,我却把它变成了一场充满着欢乐与哀思的祭行。
晨曦初照,蓝天白云。驾车接上程地超老师遗孀刘家贤女士、程老师学生王康先生、刘家贤老师朋友郭老师一行四人,前往澄江阳光海岸、䘵充风景区游玩。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绕江徐行下榻农家江峰四合院。稍休焉,夕阳之下,或开车,或步行,或坐歇,徜徉于碧水蓝天之间。
一行共同追忆云师大中文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家、诗人程地超老师的音容笑貌,缅怀程地超老师高风亮节、道德风范。八十岁高龄的刘家贤老师一扫年初以来的沉郁心情,水边沙滩,畅怀健步行走。当晚吃铜锅鱼,一行叩桌而歌,于是,饮酒乐甚!

程老师与刘老师情深意笃,一生相敬如宾。程老师今年元月6日突然辞世,令刘老师悲痛欲绝。
时光难倒流,刘老师将60年前,程老师与她的157封小楷书信,从箱底拿出,一遍遍阅读,那情深意切的爱语,犹在耳际。回顾与程老师的一世情缘,追思曾经精彩绝伦的爱情故事,一幕幕、一桩桩映入眼前,晃如昨天。当是时也,刘老师柔肠寸断,泪流满面,不忍卒读。难以控制时,便将那世间最美好的文字,亦是最有价值的文物,弃之于水中,随程老师御风而去。
程老师去逝49天之后,我来家中看望刘老师。当刘老师讲到难以自持时,将那157封书信弃于水中事时,我是惋惜再三。
伟大导师马克思之与燕妮的情书,鲁迅之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乃至近代文学家郁达夫之与王映霞的情书,是人世间经典的爱情记录,已为世人皆知。毫不过誉地讲,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书法家程地超老师之与刘家贤女士之书信,应是书法艺术与中国优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的经典,遗憾的是再也不能面世。
当我好奇地问刘老师那厚厚米高的书信,能不能想起一段,说给我听一听其中几句时。情到深处的刘老师,已不愿复述,但说了这么的一句话:“地超那优美的毛笔小楷和诚恳发自肺腑的深情语言,任何女人看了他写的信之后,都会心动”。
快哉斯言!一位80岁的老奶奶,说起20岁时与程老师的爱情往事,一往情深,那饱经沧桑的双眼仍闪烁着一道道幸福的泪花,流露出少女般的娇羞。
我与程老师有20几年的交情,属于亦师亦友亦父非同寻常的关系。其对人的那份热情、真诚,令人感动,有时不经意说起的一件事,他会默记心中,惦记大半年,视为已出关怀备至,终要想法给你办理,或给你解释交待。
程老师是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家、诗人,但没有大家的架子。学者型书法家,地超老师也是这样给自已定位的,意喻其书法理论、书法作品可以传播,但决不去明码标价拿来换钱。每年春节前,程老师总是习惯地撰写春联送给朋友亲人们,多年来,程老师从没忘记通知我将写好的春联让我带回老家贴。我也时常请其写幅字,20年来从没提过收取所谓的润笔费之说。
程老师德艺双馨,书法名冠云南。能写五体书法并能现场创作诗词赠人者,举国环顾,恐无几人能出程老师之右。我曾陪同程地超参加过公益活动,亲眼目睹过程地超老师的现场书法风采。面对前来索书的陌生人,只要告诉他下姓名。稍倾,挥毫而就,一幅以姓名为藏头诗的书法作品便横空出世。有时只要问下是什么地方人,喜欢什么,或职业,随之一幅量身订做的书法作品自然天成。这功夫了得,让索书者大开眼界。于是,追捧者一轰而上排队前候,那种热烈场面就像一睹港台大明星,我忙当起了维持秩序的保安角色。面对众多的求书者,才思敏捷,意气奋发的程老师,一站就是几小时,一口气书写几十幅作品,直到腰酸背痛,手腕抬不起来为止。休息一会儿又继续写。
他在名片背后有这么一句话,应是自已的人生座佑铭:我除了勤奋与努力外,一无所有。其学问、其人品、其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令我时时油然而生敬意。
根正苗红,贫农出身,同时既有才华又正直的程老师,其人生道路被打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上高中时,才华出众的他,因一篇文章《骄傲的蜻蜓》登在学校黑板报上。表达的是阳光下一只骄傲飞翔的蜻蜓,终有一天被蜘蛛织的网给网住了,再也不能飞走了,最终被蜘蛛吸血吃肉,枯死在网里。
生动的描述,引起热议,由于中学生不能打成右派,于是学校便将起内定为具有同情右派倾向的学生,政治上被打入冷宫,这种学生是不准考大学、参军的。
幸被从上层下放到学校担任班主任的姜老师所暗中欣赏。在其护佑下,程老师得以奇迹般来到云南成为云师大学生,这位老师同时也保护了多位有出身问题的青年才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政治上不会有什么出路。这多名学生几十后都成了国之栋梁,有的已成长为国家部委级领导干部,而当时他们都不知道彼此情况,是姜老师将他们挡案重新改写之后,并反复叮咛才送走上大学的。
几十年后,彼此知道当年的真相后,相约回到老家,走向坟头共同祭奠已经仙逝多年的恩师。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暴的人,以身徇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这才是民族脊梁。在当年极左的政治环境下,敢于为国储才、育才、惜才的姜老师,应该属于民族的脊梁。程老师曾给我讲过,当年如不是这位姜老师,他现在可能就是万县农村里种地的一位农民。
上大学期间,程老师不敢回老家重庆万县,恐怕当地人知道他在云南上读大学,进而追查;大学期间德才兼备的他,被党组织再三动员要求写入党申请书时,也不敢写。当年入党是要外调的,也恐连累姜老师……。直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之后,全党正本清源,平反了所有的右派之后,程老师才敢渐吐人生经历。
高中时候一篇优秀文章成了程老师一生的精神枷锁,这篇文章连同157封书信,也都随程老师而去。纵观程老师与刘老师60岁金婚岁月,决不是从花前月下的浪漫中走出,而是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充满着凄风苦雨。
十年文革期间,程老师受到了冲击,被抓捕起来隔离审查达一年多,先关在看守所,后发配到杨林煤矿井下劳动改造。在程老师劳动改造期间,刘老师是既要正常上班,又要照顾儿子生活,还要每周去送饭、送换洗衣服。面对当时无休止的调查,刘老师经受住了政治斗争的考验。
在我与程老师生前多次促膝而谈时,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过,建国以来,我党发动的所有的政治运动,他没有一次逃脱掉过。尽管如此,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程老师,对于历史上自已受过的不公正待遇,从没有发过一次牢骚,不论公开或私下,从没讲过一句有损党的形像的话,其后来创作的书法作品和诗词中也是充满着对党的感激之情。这正是应了一句话,人的格局与胸怀是用委屈撑起来的。
谈起程老师坎坷的人生经历,刘老师是讳之莫深,唯恐让人知道了再有什么麻烦。我底气十气地告诉刘老师,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已全部完成,右派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符号而进入了历史博物馆渐为人们淡忘。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政治清明的新时代。大江东去,已淘尽了人世间所有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以史为鉴,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程老师一生忍辱负重,勤奋耕耘,桃李满天下,其人生经历应大白于天下。不如此,不足以告慰程老师的在天之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传奇,是根植在深厚的历史生活土壤之中。这一点,我从程老师与刘老师相恋交好的一年后,程老师写给刘老师诗集里找到的答案。
这本诗集是人世间美好的一份情愫的见证,刘老师珍藏着,而没有弃入手中。我有幸从刘老师处看到并复印了一份保存,愿从中随意选几首,与天下朋友分享。
第一首
有感于相好周年
春花秋月一年间
燕子于飞共百年
生死恩爱莫相渝
日日都是繁花天
注:相渝,是抛弃的意思
第二首
樱花赋 三八节与家贤游圆通山
正是春日养花天
又与佳人偕同看
一遍艳红赛朝霞
林中笑颜对笑颜
第三首
题家贤小照
去年五月五日,家贤赠余小照一张,以表情爱,题诗其上。
双颊微红日永生
白衣小花香犹存
美丽原从朴素来
风流何须抹脂粉
第四首
心心相印
连理枝头并蒂花
风雨难摧年年发
真情不用山海誓
贤女终久居程家
第五首
一枝春花红灿灿
爱情周年作纪念
不是野华随摘送
望君千万莫等间
注:1、等间,是当作一般的意思。
2、华,花也这本诗集
落款时间是:1963年3月,我当时还没有出生。诗集全部用毛笔写成的小楷,共计26首诗。是专为刘家贤老师相恋周年所写,刘老师仅是初中毕业,当时是云师大学生的程老师,怕刘老师看不懂,稍有典故便注释。书纸已发黄、开始发脆,我复印时是小心翼翼。这是人间真情的缩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再昐彩云归。
魂兮,归来兮!程老师,我们共同向您鞠躬致意!
祭奠逝者最好的方式,乃是健康快乐的生活!远在天国的地超老师,听到老伴的笑声,当欣慰挥毫书而诗之:
人间你最贤,请假去九天。
等君慢慢来,天国再团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极目蓝天,看孤雁远行,听鸿鹄哀鸣。遂动容泣泪而感慨,揖拜天地以录此行。
江峰庭院阔,怡人望碧波。
湖风拂面爽,海岸留沙窝。
家有贤母最,程老祈天国。
孤山白云悲,夕阳哀瞬落。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作者王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