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人陈国胜
作者:赵 刚
他的遗愿在家里安放
安然得含笑而去
如寄望儿女那般
愿五月诗社快高长大
无私的情爱
如父爱、如母爱
如珠峰的雪山圣洁
(2023年6月14日)

羊蹄甲下读“羊蹄甲”
作者:欧 琳
得知陈国胜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五月诗友纷纷以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高大”的诗人。读着文友的力作,我鼻酸眼热,脑海瞬间浮现出了一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身影。
第一次见到陈国胜先生是在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现场。当时,他与欧运通大哥站在一棵大树下谈人生,活脱脱一幅“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画面。当我经过他们俩跟前时,我点头致意。欧运通笑着对我说:“欧琳,这位是五月的老诗人陈国胜。”接着扭脖看了陈国胜一眼,说:“这位是我小妹欧琳。”陈国胜调侃说:“我是五月的老实人。”我向陈国胜行了一个平礼,鞠躬四十五度,我边行礼边说:“欧琳见过陈先生。”接下来的一幕令我受宠若惊,陈国胜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朝我行了一个大礼,鞠躬九十度,他边行礼边说:“陈国胜见过欧琳。”我诚惶诚恐地收下他的大礼就忙工作去了。活动结束,我又在那棵大树下见到了陈国胜,我们相互加了微信。
后来,我看了多部陈国胜先生拍摄的微电影,印象最深的一部是《风吹麦浪》。这部电影的剧情丰富,画面精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年后,在《桂汉标家国情怀诗歌朗诵会》的活动现场再次见到了陈国胜先生。随着更深度的交流,才发现陈国胜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扣人心弦的不仅仅是他拍摄的微电影,还有他的诗文。
前些天,我读了他即将付梓的电子文档《仰望蔚蓝》,简约的笔墨,富有生活气息的诗句和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他工作的足迹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读着爱不释手。如此才华横溢的男子,竟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溘然长逝,真是天妒英才啊!
当我读到《仰望蔚蓝》第一辑第一首诗《羊蹄甲》的标题时,沉淀在岁月长河底下的记忆全都涌现了出来,一幕幕前尘往事又浮现在眼前。8岁那年,我跟着外婆回娘家给她90岁的父亲祝寿。一路上,外婆都在给我讲她父亲参加科举的故事。外婆告诉我,她的父亲是清光绪年间的秀才,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愿,多次参加科考都没有中举,无奈之下,只好在当地做了一名教书先生。外婆的父亲,我的曾外祖父,因为与他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脑海中对这位爱读书的老秀才实在没太多的印象。
我和外婆在宜乐古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她娘家的方向走去,边走边听外婆讲故事。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外婆的娘家。寿宴上,亲戚朋友纷纷向曾外祖父敬酒、送红包、外加几句祝寿语。散席后,亲朋各自回家,外婆忙着收拾碗筷,我寸步不离地跟在曾外祖父的身后,原因嘛,当然是想听曾外祖父讲故事。
不大工夫,曾外祖父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到门前的树下坐在青石板上。他伸出颤抖的手企图从口袋里掏东西,我连忙问:“老外公,你要掏什么?我帮你。”说着我把手伸进他的上衣口袋,他的口袋又大又深,像个大布袋似的,不多时我掏出了一本古书和一块放大镜。我问曾外祖父:“你要掏这两样东西吗?”曾外祖父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左手翻书,右手拿着放大镜,书籍和放大镜也跟随着他抖动的双手翩翩起舞。待他翻开古书,发现书中全是繁体字,我一个字也不认识。我轻声地问:“老外公,你在读什么书呀?”曾外祖父正要开口。突然,一朵彩蝶似的红花掉在书上,曾外祖父缓缓地抬头看了一眼满树的红蝴蝶,呵呵地笑着说:“我在读紫荆。”我满腹狐疑,不知道紫荆是什么玩意,就重复着他的话:“读紫荆?”曾外祖父轻轻地点了点头,说:“对!我在读紫荆,紫荆树下读紫荆。‘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我听得云里雾里,更听不懂知乎者也,站在树下不知所措。曾外祖父见我呆若木鸡,抓起书上的彩蝶花递给我说:“这花叫紫荆花。”他又指了指头顶的树,说:“这棵树叫紫荆树,我刚才读的正是紫荆的故事……”我一听是故事,立马来了兴趣,就缠着曾外祖父讲故事,曾外祖父把紫荆树的传说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听完故事我才知道,曾外祖父念的“天文”就是紫荆的传说。原来,在东汉时期,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所有财产都已分配完毕,只剩下门前一棵紫荆树,兄弟三人一番商量后,打算第二天把紫荆树砍下来锯成三截。天亮后,紫荆树却枯死了……田氏大哥不禁对天长叹:“人不如木也!”从此,兄弟三人不再分家,和睦相处。过了几天,紫荆树又活了过来,花繁叶茂……那一刻,我才明白“紫荆树下读紫荆”的意思。
晚上,我又缠着曾外祖父讲故事,非要他讲门前那棵紫荆树的故事和来历,他又把门前那棵紫荆树的前世今生讲了一遍,从曾外祖父口中得知,门前的紫荆树是曾外祖母当年的陪嫁……
临走时,曾外祖父把他在紫荆树下看的那本书送给了我,并叮嘱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外婆满脸疑云,对曾外祖父说:“爸,你把书看得比命还重,今天怎么舍得送人了?”曾外祖父笑着说:“我已经把这本书读进了脑子,不需要它了。”外婆又说:“丫头还小,你把书送给她也没用啊,她读得懂吗?”曾外祖父说:“她长大了就能读懂。”我把书带回家就塞进了抽屉,外婆说得没错,给我也没用,我一个字都不认识……
多年后,我才知道曾外祖父当年送给我的那本古书,是南朝梁吴均所著的神话志怪小说,书名叫《续齐谐记》。遗憾的是2006年那场水灾,夺走了曾外祖父留给我的唯一念想。前几年,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续齐谐记》的复印件,因为市面上已经没有原版书籍了。后来,在《岭南植物》一书中得知,紫荆也叫玲甲花、羊蹄甲、洋紫荆……花语是:“兄弟和睦、不离不弃”。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读到了李白“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的感慨,也读到了陆机“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的长叹……也许是因为曾外祖父的缘故,每次看到紫荆就有种出莫名的亲切感。有一年,我去肇庆出差,看到工人在公路绿化带种紫荆,我停下脚步,对着紫荆树咕哝一句:“你千万别长得太快,要善于隐藏锋芒。你若是横着长,就要面临截肢,若是竖着疯长,就要面临砍头……”工人见我嘴里念念有词,以为我神志不清,用奇怪的眼睛看着我……
2018年,妈妈病重,我坐在病床前陪妈妈聊天,聊我的童年、聊我的故乡、聊我的赛车生涯、聊妈妈坎坷的一生……聊到客家女的陪嫁时,自然而然就聊到了曾外祖父家门前的那棵紫荆树,妈妈告诉我,那棵古老的紫荆是她外婆当年的陪嫁,我满不在乎地说:“我8岁就知道了。”妈妈给了我一个白眼,对我没有耐心聆听表示抗议。闲聊中得知,客家女出嫁时,母亲会拔一棵树苗给女儿作为陪嫁,有的就拔一株花草,待新娘到婆家后,若是树苗就种在村口或门前,花草就种在菜地或田埂,表示扎根。曾外祖母的陪嫁是紫荆树,寓意矢志不渝,不离不弃,家庭和睦……外婆的陪嫁是石榴树,寓意子孙满堂,日子红红火火……妈妈的陪嫁是长命草,寓意长命百岁,无病无灾;我的陪嫁也是长命草。前年,我堂侄女结婚,我堂嫂拔了一株长命草给侄女,侄女满脸嫌弃地说:“妈,你是不是吃饱了消化不良,拿棵草给我干嘛呀?没地方种……”说罢就把长命草扔进垃圾桶,手上抓个苹果就出嫁了。
去年,全家搬到了温哥华生活。装修花园时,我去苗木市场转了一圈,打算买两棵紫荆种在花园的右侧。很快我相中了两棵红花紫荆树,跟工作人员谈好了价格,约定了送货时间,我正准备付款,工作人员问:“您住在哪里?”我说:“北温哥华。”我话音刚落,他连忙摆手,死活也不肯把紫荆树卖给我,理由是北温哥华气候寒冷,紫荆很难存活。我跟工作人员说:“种不活也没关系,我不会怪你。”工作人员满脸认真,说:“我会怪我!”我好话说尽,磨破嘴皮,他就两个字——“不卖”!无奈之下,我只好到温哥华高校校友群求助,在华人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买到了两棵树干有碗口大小的紫荆,负责移栽的工作人员对我千叮万嘱:“进入寒冬,您一定要给紫荆做保暖措施,可以用稻草或保温带把树干包裹起来,帮助它顺利过冬……”
转眼就到了寒冬,连续下了几场大雪,我并没有给紫荆做任何保暖措施,我以为紫荆被冻死了,令我意外的是不但没被冻死,而且越长越茂盛。不到一年的时间,紫荆树长得枝叶扶疏,蔽日成荫。
下午,我坐在紫荆树下,大声朗诵着陈国胜先生的《羊蹄甲》“羊蹄甲姓羊/奶奶属羊/羊蹄甲站成一排/守着小区红色的跑道/而奶奶/站在故乡的山岗……”
当我朗诵到“花蕊淡淡的芬芳/呛出了我的眼泪”时,儿子从家里跑出来,说:“妈妈,你在读什么书啊?”我也学着曾外祖父的模样,仰脖看一眼满树的紫荆花,说:“我在读‘羊蹄甲’。”儿子眼皮一翻,满脸好奇,说:“读羊蹄甲?”我点了点头,说:“对!我在读‘羊蹄甲’,羊蹄甲下读‘羊蹄甲’。”儿子的表情跟我当年一样,站在树下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眼神里满是疑云,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脸上挂着一丝委屈。委屈来自于我没有及时向他解释什么是“羊蹄甲”,我为什么要读羊蹄甲?“羊蹄甲下读‘羊蹄甲’”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弓着腰,从地上捡了一片羊蹄甲的花瓣递给儿子,说:“这就是羊蹄甲的花瓣。”我又指了指头顶的紫荆,说:“这树就是羊蹄甲,刚才读的诗就是妈妈朋友的作品,标题叫《羊蹄甲》……”儿子脸上的委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兴奋地说:“我知道‘羊蹄甲下读羊蹄甲’的意思了,就是这棵树叫羊蹄甲,你读的诗歌也叫‘羊蹄甲’,对不对?”我没有接嘴,朝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我正要读诗,儿子突然打断我说:“妈妈,你为什么要在羊蹄甲树下读‘羊蹄甲’?去书房读不是更好吗?”我就把《续齐谐记》书中紫荆的典故,以及陈国胜先生资助设立“文学奖”的事宜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将李白和陆机写紫荆的诗念给儿子听,把在《岭南植物》书中学到的知识深入浅出讲给儿子听。儿子睁大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对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听罢故事,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继续读‘羊蹄甲’,我回房看书,我要像妈妈那样,努力学知识。”说罢逃也似的的跑了。
我继续朗诵陈国胜的《羊蹄甲》,当我读到“奶奶活了九十九岁/然后九九归一/躺在了故乡的山岗/看故乡的青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诗句时,我哽咽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仰脖望着头顶的羊蹄甲,望着满树像红蝴蝶一样的花朵,不禁长叹一声:“陈国胜先生,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奶奶那样活到九十九岁呢?羊蹄甲的花语是“兄弟和睦,不离不弃”,你却抛下五月的兄弟姐妹去陪奶奶……”这时,一阵狂风袭来,树枝弯成了一把弓箭,眨眼间,就弯成了九十度,那形状就像陈国胜先生当年向我行大礼一样。我擦干眼泪,朝祖国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九十度……
晚饭后,我又坐在羊蹄甲下读《羊蹄甲》,先生端来一杯咖啡放在桌上,满脸好奇地问:“你在读什么书啊?”我正要开口,儿子跑来抢过我的话,满脸认真地说:“妈妈在读‘羊蹄甲’……”
(2023年6月21日作于温哥华)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