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旗 映 红 赤 子 心
清风润万家 廉韵启新航
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鼓舞人心,扬帆起航,催人奋进。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讲话为中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不能腐,不想腐的自觉性。树新风,兴正气,反腐败,强免疫。”通过学习,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张学应就是其中一人。只要你走进仓溪村(原来为“西”两村合并后为“溪”)学应其人其事,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人嘹!他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员。”这事实表现在哪里?让我们解开口袋,慢慢的道来。
张学应,75岁,中等个,剃着光头,圆脸庞,表现稳健,脸上总是泛着和善的笑容。于1974年2月12日入党,他说:“在那光荣的时刻,心情很激动,仰望鲜红的党旗,念着入党宣誓词,心里热乎乎的党旗映红赤子心。从那以后,我把心都交给党和人民了。”他说到做到,从过去三门峡移民返库的艰苦生活,到前几年的精准扶贫,以及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这几个时期,他有很多丰富生动、令人感怀和赞叹的故事。
村里的好管家,村民的贴心人
三门峡水库大移民是从1956年开始的,先后三出三进由朝邑韦林仓西村先迁至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芦花台仓西庄点,1962年3月由宁夏返回陕西三门峡库区,库区暂住月余,又迁至合阳渭北旱塬新池秦庄村。在秦庄村他担任过副支书兼财务大队长,他管理财务,遵守原则,严格把关。从不拿集体的钱、财、粮、理、人情,借粮借钱必通过会议研究,他说:“这些钱粮都是大家的血汗,我只有管好的权利,没有胡支乱用的权利。”1987年从合阳返回大荔时,干部移交手续,转交小麦10万斤杂粮1万斤,现金1万多元,在那个移民最困难的时期,能为集体积累这么多财富谈何容易。
张学应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始终按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干事。他回到仓溪村后先后担任村会计,村长,党支部书记,他关心群众生活,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例如,在严寒的冬天,给孤独老人杜应明送煤球300块,李长安有困难,他从对门饸络店借300元给长安解决困难,张宁有因办《张奚若纪念馆》高息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急的在夜间大哭,张学应在阎良航空学院看门从自己的工资借给了3000元,解决燃眉之急;给张奚若纪念馆捐款,仓西小学搞修缮捐资,贫困任养华多次收到帮助村民有目共睹……他管理财务严格把关,村民有困难时,慷慨解囊。大家都说:“张学应是村里的好管家,村民的贴心人。”
廉洁清政 一尘不染
这里列举三个小故事:《一包没拆开的礼品》。
1992年,移民返库后他担任村长,六组村民张光林单身汉,他外甥张宁师可代养他,可他偏要叫西寨村一村民代养,目的是西寨这户六口人转为移民户要划十二亩土地。为此事这人给学应送来一大包礼,当时他连看都不看把礼退回,因为十二亩地会引发村民意见,所以不能办此事。后来张光林在学应家门口住了三个晚上逼办,结果张学应说:“光林哥对门是羊肉馆,你天天吃羊肉村里管得起,但是六口人分地群众不允许”随后光林也回家了并说:“他是上了别人的当。”后来就叫外甥张宁师代养,这样既给国家和村上减轻了负担,也避免了群众意见,所以当干部处理事情不能贪财受贿,否则把事情搞坏。
不能吃的带把肘子
1992年8月是三河大涨年代,库区防汛雷厉风行。县乡村三级干部日夜守坝,分秒不离,村干部坚守一线,人不离坝,换班吃饭。村里规定“四菜一汤”食堂添了个带把肘子,学应当场拒绝,他说:“咱再辛苦也不能吃这带把肘子,坚决不搞特殊化为民办事不能占集体便宜,把肘子退回去。”
这落地扇我不能要
1991年,才迁回仓西村的人,“家无隔夜粮,人无站足地,三锨挖个窝,三砖支个锅,盖房杨桐檩,树股旧料椽,茅菴草舍毡,打的土泥墙”这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在茅菴之中,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大多数群众一穷二白,让一干部销售落地扇,当时村党支部书记提出给村上大小干部每人买了一台落地扇,学应他主管财务心想:百姓穷的叮当响,干部每人一台落地扇,这不是硬硬佔集体便宜吗?不同意吧,把全体干部都得罪了,同意吧,违反财经规律。在这两难之中,他静心思索,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说:“大家既然同意买落地扇,钱先借给大家,每人打个借条,等于借集体的钱。”这也不得罪他们了,村上把落地扇领回来了,他对张荣斌支委说:“我不要这落地扇,把这风扇退给乡干部。”在他的影响下,有四位干部把风扇退了,因他对工作太认真了,得罪了乡村两级干部,到九二年底就下台了。
到1995年他又干上了村里的支书,这位乡干部来要风扇钱,他说:“谁打欠条你向谁去要”。提起张学应在当干部期间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退到第三线,当好勤务员
是金子不论放在那里都会发光的,2021年3月仓溪村办起了幸福院,村上叫张学应当院长,至今已两年,他从不讲报酬,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热心为大家服务,三五逢会,各村的文艺爱好者都来参加文化活动。学应提前到岗,打水、扫地、抹桌凳、烧茶水,收拾活动大厅,对工作一丝不苟。在他的办公桌上贴着一段话:“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坐享其成的人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在他办公室门背后,放着铁锹、锄头、扫帚,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一位村民问他:“村上给你多钱?”他说:“你问这咋?”那人说:“他不给钱你就不给他干。”张院长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吃点亏没啥。”那人说:“你咋这么傻呢?”学应说:“从来都是老实人支撑这个世界,傻子从来不傻,尤其是做事不傻。”他的先进事迹登上了《三河潮》报刊。
张院长善于写诗,是编对联的名人。无论本村外村,如有红白喜事都请他编写对联。而且是韦林镇文化战线上的宣传员和农民作家。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他编写快板《喜迎二十大》《二十大精神放光芒》《习主席走进百姓家》组织幸福院老人唱戏、说快板、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跃乡村文化生活。还编写了《全民参战胜疫情》《防诈骗》《劝君不要赌》《大荔廉政古今传》等诗歌快板,结合形势,有啥编啥,及时教育群众,收到较好效果。
从以上几个方面证明,村民对张学应先进事迹一点也没虚夸。他一心为公、廉洁清政、一尘不染、任劳任怨、多才多艺,是新时代的楷模,大家学习的榜样。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