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一一两位年轻人的善举
赵云中
我认识这两位年轻人,是因为我经常在这家歺厅吃饭,名曰“颐康青乐老年歺厅”。他俩是这个歺厅的工作人员,若从菲薄的待遇上讲,他俩几乎是完全的“志愿者”。
“颐康青乐老年歺厅”位于灞桥区水岸东方小区,是为本小区(辖三个小区,居民过万)及周边小区几百上千老人服务的,由他俩牽头,一手操办成立。三年来,由开初的红红火火到而今的关张大吉,道路行走得十分艰难。但心中之火尚未息灭,依然在苦苦挣扎,以企浴火重生,来一次“凤凰涅槃”。
牽头人小李(李传宗)是复退军人,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多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植于脑海中。当他发现自己身边有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有的或鳏或寡,有的子女不在身边,吃饭非常困难,有一顿没一个的将究。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油然浮上心头。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响应国家的倡导,像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身边的老人。决心下了,迅即联系自己的好友、也怀有一颗善心的农家子弟小梁(梁涛),一起行动。就这样,一家老年歺厅诞生了。起动资金是小李的退伍费。
头开得很顺利,在歺厅吃饭的老人每人都自愿提前预交歺费五六百元不等,以表示对歺厅的关爱和支持。不仅一日三歺变着花样,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营养均衡,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称心;歺厅还时不时为独居老人举办生日茶话会,有说有笑,有唱有跳,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此外,在百花盛开的春天和硕果累累的金秋,还不定期组织老人们去郊县景区旅游,让大家享受自然之美,愉悦心情,颐养天年。
歺厅一下子红火起来,报名吃饭的老人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老人们的支持大大地激励了他俩,他俩不满足于只管吃,还根据老人的需求,办起养生保健中心,聘请讲师给老人们讲解养生保健知识;并备有各种保健器材,供老人们免费使用。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小李了解到他们有许多衣物用不上了,压在箱底,就主动帮助老人以合理的价格回收这些衣物,送往农村,用于扶贫。老人们高兴得纷纷送来衣物,“变废为宝”。
他俩为老年人的服务,很周到,很热心,很贴心,深受老年人的热爱和赞誉。夸赞小李的话充盈耳边,但夸奖小梁的话更多,因为他在第一线,为大家服务得更直接、更具体。
“小梁真是我们的贴心娃,冬天冒寒风雪花,夏天顶烈日酷暑,为我们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送菜,从不误时。”
“我们每次到歺厅吃饭,总见他忙碌地为排着长队的人们接连刷卡,饭菜花样那么多,手里忙着,嘴里还不停地给一些迟顿的老人解释问题,细致周到,和蔼可亲。”
“…………”
面对大家的热情夸赞,他俩从不骄傲自满,始终把自己看作是老人们的子女,尽心尽力“尽孝”。
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未曾料到的事情意外地发生了。上面补贴的资金始终不到位,主办人小李把自己的退伍费用完了,不够;又把爱人的积蓄贴进去,依然撑不住。仅房租一年就要十五万元,不算物业水电卫生费用,还有粮油肉蛋菜的採购费用等等,把老人们预交的几万元都搭进去了,还是无法支撑,迫于无奈,只好关门歇业。
咋办?这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明文支持的养老事业,遇上困难,当然得找政府帮助。于是,二人先后去找街道办和社区领导,请求给予帮助,予以解决,起码把2021年的六万多元的政府补贴先行拨付……但,受到推诿,碰了软钉子。无奈之下,不得不把实情告诉焦急的老人们。老人们中也有退休于党政机关而又身负正义的人,就找来报社记者,做了社会调查,发表于《西安晚报》。
有了媒体舆论的监督,定会引起政府领导的重视,老人们看到了曙光,有了希望,就抱定主意,同小李、小梁一道耐心等待。在等待解决问题的同时,老人们又暗暗鼓动小李和小梁,待政府补贴到位之后,再想想新办法,加上大家的鼎力相助,做一次“凤凰涅槃”,把老年歺厅继续办下去,把这项社会主义的新兴事业发扬光大!
但愿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老人们的良好心愿得以实现,小李和小梁的善举浴火重生,“湼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