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小龙
主播:陈 霞
云是什么东西,却又不是什么东西。但事实上,云从盘古开天地的那时起,就已存在。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云是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从许多神话故事看,云就像是个神,神得可以覆盖整个天地。人类上下五千年,云尽收眼底。
云,整天游荡在天际间,云,才是真正的天马行空。
云有时是白色的、灰色的、青色的,也有时是桔黄色的、棕红色的、红色的,那正是五色斑斓的晚霞,最可怕就是黑色的。
云是集天地之气的精华,又不停地为大地制造并播洒养分,让人们呼吸着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
有时云就是天,它似乎能代表天行使一切,有时云又不是天,它也只是个过客,从不占据人的空间。
自古以来,天还是那个天,云已不是那个云。云如流水,变幻莫测,每时每刻世界上不可能有相同的云。
如果论格局,其实世界上最大的格局便是云,也便如云。那高度、宽度、广度、深度,完全超出你的想象,无与伦比。
世界之大,瞬息万变,真可谓是一云一世界,一云一时代。云,或许自己也没想到,人类果然开辟了一个伟大的“云时代”。
云,虽高不可攀,但终也有跨不过的坎。那浩浩荡荡的北方气流,到了秦岭却停止了脚步,使中国版图的气候形成了明显的南北分水岭。
云,产生万物。风霜雨雪全都来自于云,春夏秋冬也都因为云,如果没有了云,便没有了生机,也没有了活力。
人常说,出门要看天相或天色,实际就是看云。云高则无雨,云低必有风,傍晚时分,西山红云第二天肯定热,西山云暗则第二天就会阴或雨。
云,爱上地球,从没离开过地球,常常用那绵薄的身躯为人们遮挡着紫外线的照射。
每次大难来临前,乌云压顶,你千万不能埋怨,因为那是云唯一能做到的给人类的前照和预示,云才是人类忠实的保护伞。

云,有时候很静,静得像定格的画,此时应该是无风无浪。有时候却又很忙,急匆匆,风起云涌,片刻间,大有催人跑的意思。
云,有时也有暴躁的脾气,看到人间有恶人做恶事,立马发出怒吼,于是乌风抖浪,乌云密布,遮天蔽日,云层压得很低很低,低得吓人,似乎要天地合一。
乌云,往往也代表黑恶势力。在这里,突然想起那高尔基的文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一句句精辟而激昂的文字,唤醒并激励了无数的革命人。
云是天底下最能抒发感情的使者。有人说,天上的云,地上的人,云揣摩着每个人的心,把它做成了不同的云朵。试问,你是哪一朵。
看云,等于看海,于是也有人把它叫做云海。多数人喜欢看云,因为云里面始终有一种隐藏的秘密,令人好奇,令人深思,令人向往。
有人说,云是一块大大的布,任你裁剪美丽的衣裳;有人说,云是一顶大大的帐,让多少人醉入那遥远的梦乡;有人说,云是一张洁白的纸,可以让你挥洒最美最恢弘的画卷;也有人说,云本身就是一组放不完的巨幅漫画,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
既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壮丽,又有“哪吒脚踏风火轮”的精彩,既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神奇,又有“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期待。
小时候,最喜欢看云。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天,铺一张凉席,躺在桥上乘凉,一边听着爷爷讲故事,一边仰望天空看云看星星。
爷爷说,星星就是云的眼睛,时刻照察着人们,有了星星,跑夜路不会怕,有了星星,在森林里不会迷路。
七月的天空,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一年中最美的云,就是七月的彩云。此时,最应景的音乐就是那委婉动听的“彩云追月”。
云儿一会儿露出笑脸,一会儿羞答答躲在一旁,有时像山,有时又像海,有时像丰收的棉花,有时又像过年的“圆子粉”,真是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总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
词典里找来找去,诗人们写来写去,其实气魄最大的当数云,而不是海,因为海充其量只是一盆水,而云则浩瀚无垠。
所谓“耕云种月”“翻云覆雨”“叱咤风云”“云起雷鸣”“云卷云舒”,看上去轻描淡写,实际这是多大的手笔呀。
是啊,天上有云,云在天上。云自由自在,无处不在。只是人们每天的忙碌,有时不太在意。
其实,有时静下心来看看云,也许云正代表了你的心。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养生。
2023年4月27日

作者简介
袁小龙:江苏兴化人。长期在农村乡镇工作,后转岗市级机关。曾经写新闻、写公文,现试图用文学形式记录生活。常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散见于各报纸、杂志及网媒平台。

主播简介
陈霞:网名 璀璨中的凋零,安徽合肥人。喜爱读书,酷爱诵读,追求用自然的诵读声美化生活,愿我的声音愉悦您的心情。信奉: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

声明:本平台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