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视觉萍乡讯】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彰显节日文化内涵,树立节日新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及留守孩子综合实践能力,长平乡中学于2023年6月20日,在萍乡团市委、萍乡市总工会、上栗县妇联指导下,萍乡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上栗县长平中学策划组织了农民工留守学生,少先队代表、家长、党员教师、志愿者等100多人开展以“品味端午传承文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中国好人夏云剑、长平乡党委、长平乡关工委、长平乡妇联、长平乡团委、长平中学校长柳钰、党支部书记周峰、萍乡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会长、团支部书记陈丽等志愿者指导活动将中华民族的传承教育和节气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崇尚自然、乐学乐做,培养“互助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使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
活动的第一环节:入团仪式和《走进百姓家》阅读分享活动。中国好人夏云剑和柳钰校长分别讲话、陆建平副校长宣布新团员名单,新团员们庄严宣誓等,青年老师们还进行《走进百姓家》阅读学习分享,新团员认真学习了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词,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经历谈感想、谈体会等, 团员和少先队代表约13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的第二环节:开展包粽子、话亲情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老师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诗人屈原的故事,了解了艾草、菖蒲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同时老师也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随后,江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依托萍乡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开发留守学生“五蒲”研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陈勇、喻露、方雪珲、刘军和钟龙、周莹带领孩子们到食堂一起亲自动手,学习包粽子。大家围在老师们身边学着包粽子的手法: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五扎绳。一边把粽叶放在手心裹成漏斗状,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倒进粽叶里,孩子们不时兴奋地和小伙伴交流包粽子的心得:“我准备包六个粽子,我和爷爷一人两个,再寄两个给不能回家过节的妈妈,她收到我亲手包的粽子一定会很开心的。”

看似简单,但要做个漂亮的粽子还是需要一点功夫的,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是大家都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经过近两小时的奋斗,香气四溢的粽子终于做好了。在分发粽子的同时,志愿者老师也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端午的动人故事,粽香伴着好故事,同学们脸上的喜意就像手中的粽子一样无法被完全包裹住。

留守学生和绘画学生一起,进行了手抄报比赛、实物素描、咸鸭蛋彩绘等主题实践活动,部分留守学生结合老师分享的端午节由来及典故知识,制作了精美的端午主题手抄报;孩子们通过研学:体验端午民俗·传承文化经典、诵诗词、包粽子、品粽子 、习传统、诵经典、手抄报 、做调研 ,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粽子从起源到演变的过程。
活动中党员志愿老师跟每一位留守儿童亲切交流,让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进行了视频通话,表达了节日的问候,暖暖的亲情,令在场师生感动落泪。老师和孩子们还特意拿来家里的美食与大家分享,场面热闹欢快。
活动的第三环节:“大手牵小手 关爱留守生”—— 防溺水、防性侵心理教育讲座主题课程。在中国好人夏云剑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暑期防溺水、防性侵等安全常识。
讲采取“理论讲授+现场演示+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夏云剑老师结合身边的案例,告诉同学们溺水是威胁青少年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强调“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需时刻谨记“六不、两会、四知道”。同时对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遭遇溺水事故时如何自救或施救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期间还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同时,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法,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急救知识,在场的师生纷纷表示这堂课很实用,关键时刻可以救自己,救他人。
长平中学团支部书记陈丽说:在整个活动中,老师们紧密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性知识等,向他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努力学习,珍惜光阴,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大家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体验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

此次研学课程的开展,让留守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供稿:萍乡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
图: 喻露 陈琴 杨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