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遥的农民情结
文′魏增刚
陈忠实说过,路遥是不经意产生的一个作家。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认为,这告诉我们,路遥的产生是十分偶然的。也可以说,一个农民的儿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十分的困难,因为他没有文学的基因,没有书香门第的家庭的熏陶,可能还难以摆脱狭隘的小农意识的汪洋大海。
然而,这些路遥都凭着毅力与勤奋克服了!如果没有克服,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而且,克服之后,他并没有对农民怀着深深的仇恨与厌恶,而是一种剥离了农民意识之后对农民的深沉的爱!一种站于高处的同情!
比如在《人生》中,他希望高加林走出农村,然而后来让他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农村;在《平凡的世界》中,他支持孙少平走出农村,然而,又是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走出了农村。
而且,这种对农民的爱与同情它是入骨的真诚的爱与同情。这与一些知识分子是不同的。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无法逃离其对农民救赎的责任心与深沉的热爱!比如,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给他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就写了,“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我们的家庭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我们要与狭隘的小农意识作一彻底的背叛!要知道,对于一个农民的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这里就有路遥热爱农民的一点,也有路遥鄙视农民身上狭隘的小农意识的一点。
路遥对农民的恨与爱是交织的。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希望他的父亲如旧社会的地主一样,叼个玛瑙嘴烟锅,披着貂皮大衣,在人群中说话,唾沫星子溅到别人的脸上。可以看到路遥对农民的恨与爱是交织的,他同情“父亲”一生活得窝囊,希望“父亲”能体面地甚至耀武扬威地站在村民面前,当然这也是对周围人对“父亲”冷眼的一种仇恨,是对狭隘的小农意识的一种仇恨。
路遥总是说,也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他在稿纸上的劳动与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是一样的。这就定位了路遥不同于别的一些作家,他是人民的作家,他无法剥离与人民的血肉关系。他的这一点,与穿着长衫的留着辫子的高高在上的有旧的思想的知识分子有了本质的不同!
路遥及其作品,没有清高地走向生活和大众的边缘,没有躲在书房内书斋内瑟瑟发抖,“路遥的作品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有人说,路遥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新的地带:就是城乡的交叉地带。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路遥对城市的向往一一他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反映了他对农村的不舍。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农耕文明逐渐地会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民的狭隘的小农意识也会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路遥作品反映的中国城乡的二元差别在逐渐地缩小。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