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七十八)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细雨轻雷出大千
夕落霞晚燃云端
旧堂飞燕向天际
流茑谷鸣震东山

行云流水,润物寡声。当我们踩着宇宙本体的肩膀,向灵魂之外驰骋之时,人皆有一种畅吐为快的释然之感,思维的动漫似风行云施般履川万里。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东西不是灵魂的有无及变幻 ,而是灵魂的创造者、承载者、化变者之宇宙本体,也就是世界永恒不变的宇宙之心。
老子《道德经》言:“不出户,知天下,不观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若带着一颗貪婪之心行走天下,人类在物质世界中走的越远,我们获得精神的财富相对越少,这就是太极之中阴阳增减。大道在心,我们在身外之物中探索的越远,心灵世界的真理就证悟的越少。只要了解了宇宙真相,也就通达了自己内心 ,反之,真正了解了方寸之心,也就通达了宇宙大道,犹如大海与滴水,滴滴玉珠都能折射出大海的灿烂。
人应当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在成长过程中,有两样东西支撑着人类孜孜以求,一是探究的信念,二是生存的理性。信念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主观看法,它偏重感情色彩。而宇宙存在的内理则需要理性的判断与证悟。感性与理性,感情与理智,主观与客观,本性与习性,看似一对对难以割舍的矛盾,其实阐释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大律。客观探究常常对主观认识产生怀疑,就像靠实验生存的科学对自心而证的宗教产生怀疑一样。将主观的自由心证与客观的实验亲证的结合起来,再加上哲学的思维和判断,这将是人类探究宇宙人生奥妙的最佳途径。宗教、哲学、科学三 者有机结合又相互印证,这将把人类带入前无古人的理性信念中。哲学思维的普世高度也将因为宗教心证和科学实验的理性介入而更加权威。
由宗教到哲学,由哲学到科学,从深入浅,反之,由科学到哲学,由哲学到宗教,人类总能在波折之中实现着一次次思想跨跃。由于科学的物证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自由心证能力反而受到科学的怀疑和打压,变得越来越脆弱。然后,几千年来,人们通过宗教心证而形成了著作例如《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以及佛经、圣经等,现在人靠仅各种物理手段已难以企及。我不禁又想起了《道德经》之文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中国古典文化属于大一统文化,然而西方文化在宗教、哲学、科学领域往往泾渭分明。而古东方文明中,一部典籍中往往包罗万象,像《易经》《道德经》等,我们很难说它们属于哪一类专域。东西文化差异导致了东西方在主观思维和客观实践上出现巨大差别。西方形成二元文化,在立场上,非敌即友,在思维上,非是即非,严谨但不灵活,程序但不深邃,所以西方世界民族及国家越分越小,术数学科越分越细。而东方的合二为一的太极阴阳文化包容发展,因为没有独立立场,故和谐共荣,思维灵活,中华民族越合越大,道性文化发达。

宗教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信仰归宿,这是灵魂世界的无声渴求,科学追求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人类生存的物价基础,哲学则将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去探究去定位宇宙本真。所以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首先是位哲学家、宗教思想家,它将宗教的“虚无”与科学的“形有”有机结合,阴阳和谐,使人们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携手并行中同步立命,以实现人类永恒之最大福祉。
人文科学越发达,就离自然之道越远。人,来源于自然,我们必须依靠自然规律,才能长久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而今违背自然规律的事项越来越多 ,从生产到生活,从家庭到世界,从个体到整体,从追求到信仰,从人文到机械,直到科学的东西,若人类连自已的婚姻都可以几分钟内速配,小鸡小鸭都会几周内催大成熟,人文对自然的干预结果,就是人类自我永久丧失,这将导致人类的机体褪化,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