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9点30分,原重庆铁路分局客运分处,调重庆客运段副段长退休的龙必涛,原重庆铁路分局文明路风办,调涪陵工务段党群办公室主任退休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熊家林,原重庆铁路分局安监室,调两路口铁路办事处退休的安全监察熊敏。
重庆客运段原京快车队党总支书记、主管乘务副段长退休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安晋,重庆客运段原路风办主任杜继文,路风监察周之远、张光洪,以及客运段机关科室、车队干部,列车长、列车播音员、乘务员退休的40多名40、50、60后老铁路人,齐聚贺龙雕像前,颂歌迎“七一”,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地重游,看渝中母城变化。
重庆铁路伴随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的开通,由建国初的綦江铁路局演变为重庆铁路局、重庆铁路管理局、成都铁路管理局、成都铁路局,下设成都、西昌、重庆、贵阳铁路分局,2005年“3.18”,全国56个分局撤销,由过去铁道部、路局、分局、站段四级管理,改变为国家铁路集团公司、路局集团公司、站段三级管理。
5位40、50后老铁路人,重庆客运段副段长、列车长、乘务员退休的老客运人,与身后那座矗立在两路口已有82年,抗战时期训练飞行员跳伞用的跳伞塔,留下光辉的一页。
他叫张维友(左二),76岁,上世纪70年代初,23岁的他,就已经是成渝线上值乘301/2次、95/6次旅客快列的列车长,他在列车长岗位上奋斗了37年,长途,短途,通勤车,几乎全段所有旅客列车,他都值乘过,带领乘务员,为重庆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算得上客运段资格老的列车长。
他叫龙必涛(图中),77岁,同他老部下,79岁,在列车播音指导岗位上奋斗了25年的陈元玉(左二),同她指导的3位值乘进京、进沪、进穗旅客列车的播音员,在贺龙雕像前留下历史的沧桑。
当年在重庆铁路分局客运分处分管客运工作的龙必涛大哥,同当年在重庆铁路分局文明路风办从事文明路风建设工作的作者,当年在重庆客运段渝沪车队任副队长的王小林,并肩漫步在去年底新建落成开放的大田湾体育场连接劳动人民文化宫宽敞大气的观光大道上,一边感受渝中母城的巨变,一边回顾上世纪90年代,重庆铁路分局与重庆市经委,春运联手开展民工有序运输,缓解民工购票难,王小林陪同笔者和分局文明路风办主任孙仁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天气,添乘进京、进沪、进穗长线旅客列车,开展暑运路风检查,慰问乘务员的那段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年近70,当年在重庆铁路分局安全监察室负责专题新闻采编播工作的熊敏,同作者一道,举起华为手机,聚精会神拍摄渝中母城的巨变。原重庆铁路分局工会从事生产宣教工作的廖晓林哥子风趣地说,有熊敏同行,就有精美的视频直播,有家林同行,就有优美的好文推出。
渝中母城伴随重庆铁路的变迁(从建国初的63公里綦江铁路,发展到今天的2359公里,其中,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753公里),建国74年的发展巨变,改革开放45年取得的硕果,建党100周年实现的“全面小康”,大田湾体育场与重庆体育馆、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连为一体,改变了渝中母城的模样。
今非昔比,时代变迁,让这群老铁路人,无不被时代的变迁深深震撼。他(她)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又是改革成果的分享者,有车有房有社保,免费公交有医保,无比的开心快乐。
这群老铁路人渝中母城半日游,在漫长的历史记忆里,见证了大田湾体育场、重庆体育馆、跳伞塔、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巨变,看到了重庆直辖25年,轻轨地铁穿楼过,公铁大桥盖满江,滨江大道一条条,两江四岸变美景,国际大都市的音容笑貌,无不为时代的发展,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