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会”故事》
背后的故事
——赞本市宣传部刊物《龟城旧事》主编季金平老师
文║高哲林(真诚)
“龟城旧事”是河北高碑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一档刊物。“文学故事会”,就是其中发表诗词、散文、故事、曲艺等纯文学作品的栏目之一,该栏目主编就是高碑店市大名鼎鼎的、不拿报酬的义务编辑季金平老师。
季金平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创造性强。不计名利,勤恳务实。对作者的投稿,耐心梳理,精雕细琢。插图配乐,与作品融会贯通。排版布局,与内容相得益彰。作者的投稿,经季老师的二度创作,锦上添花。被作者称为美编,名不虚传。
2019年6月5日,高碑店“文学故事会”栏目,发表了第21期作品,其题目引人注意,叫《文学故事会第21期‖“文学会”故事》。那么,这个题目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这期文学故事会,本来是文学故事会群里的三名诗友,相互唱和的一首限头限韵七律诗。按着编辑的常规做法,就是把投稿作者的诗放在开始的部分,后面附上唱和诗友的原玉作品即可,这样编辑并无不妥。但是,当打开内容一看,眼前一亮,却是一篇描写精准、细致、翔实、有情节的真实故事。在这篇故事里,以惟妙惟肖的叙事方法,顺畅无痕的技巧,把三位诗友唱和的七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无缝衔接,浑然天成。使读者既欣赏到了三位诗友唱和的格律诗作品,又享受到不为人知的故事情节。作为编辑,真是构思独特,布局合理,融会贯通,情节翔实。在这个“文学会”故事的背后,却是美编季金平老师大量的心血、脑力、调研、布局、编排、制作和体能的综合付出。他不仅要了解这三首诗的整体内容、遣词造句、平仄对仗、格律要求,是否出韵等有关律诗的基本要求和禁忌,还必须了解三位诗友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联,才能用故事的手法和线条,把他们衔接在一起,既不喧宾夺主,展示出诗的美感,又不失故事的体裁和要求,内容翔实,内外融合,相得益彰。
下面,我就把季金平老师创作编辑的《文学故事会》第21期“文学会”故事的原玉,原封不动的呈现给大家,使大家真实地了解“文学会”故事背后的故事——美编季金平老师的文学功底、驾驭才能、严谨负责、不计得失的品德和才能。这才是“文学会”故事背后的故事。
2023年6月24日




附:季金平老师创作编辑的文学故事会第21期‖“文学会”故事手稿原玉。
文学故事会第21期
“文学会”故事
文/季金平
读者老师们,本栏目名为《文学故事会》,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段关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小故事。
话从高老师谈起吧:出生在高碑店市新城镇的高哲林老师,年轻时曾任过教师、又在白沟镇政府和高碑店市司法局工作多年,现在已退休。他的爱好很广泛,尤其喜欢京剧、京胡、文艺,在格律诗词方面也很下功夫。高老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燕南隐士。近年来他撰写整理了个人诗词集两册,共收录诗词200余首。其中有的曾在网络诗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呢!
高老师有一位老同学,闫绍忠闫老师,笔名牧野人。闫老师曾任高碑店县社副主任,兼原生产公司经理,也退休好几年了。他孝慈尊师,对母亲特别孝顺。在母亲90岁寿诞之日,还专门举办了庆老母九十寿诞生日宴会。闫老师喜欢旅游,浏览风景,诗词抒怀,邀友畅饮。因此,他写的诗词,很有生活气息,精雕细琢,描写缜密,平仄韵律准确,遣词造句得体,抒发情感真实,深受亲朋好友的尊崇!和高老师一样,也曾整理出版个人诗词集上下两册,收录个人诗词一百余首。
真可谓无独有偶,高、闫二位老师性格相投,爱好相似,平时总在手机朋友圈里互相切磋诗词技艺,这成了二位退休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一天,高哲林老师闲暇之余,打开了好朋友的微博,有一首诗引起了高老师的兴趣,诗是这么写的:
七律-夜投
(平水韵)
文/牧野人
红鲜斗艳映山门,愁锁眉关日近昏。
梅岭坡前孤暮影,碧云寺角挂金盆。
白凌峭壁连天际,野径崎岖觅足痕。
雪夜寒身长揖问,善缘百纳现惊魂。
原来此诗是一首限头限韵诗,是闫老师完全按照要求而作。原题目有三点要求:1、以七律为载体,平水韵;2、以“红、梅、白、雪”为头;3、限“门、昏、盆、痕、魂”为韵。作限头限韵七律一首,依限而就。所谓限韵,是唐代之后,科举考试中为了考核应考者作诗的能力,考官常规定用某一个韵部或某一个韵部中的某几个字作诗,这叫做“限韵”。另外,文人雅集作诗,也常限用某韵或某几个字,以显现各人的才力。这对作者来说绝对是个考验,为完成诗作增加了难度。
高老师读后啧啧称赞,不由诗兴大发,略加思索,挥笔和吟一首,以《盼归人》为题目,同样依限而就,诗曰:
七律-盼归人
(平水韵)
文/燕南隐士
红颜翘首倚柴门,凤眼朦胧盼到昏。
梅伴日悬投玉影,桂随月挂映金盆。
白云似絮人无迹,粉面如花泪有痕。
雪夜情愁离别苦,寒风透骨梦惊魂。
高老师写完之后,通过手机微信发送给了诗友乔媛。说起这位乔媛老师,她可是一位美女教师,在高碑店某中学教计算机软件,CAD制图,平时十分喜爱填词作赋,她自己有个公众号——“三瘦清阁”,里面收录的都是她个人的一些原创诗词,朋友们有喜欢的不妨点击搜索,关注一下。乔媛对格律诗词的写作,颇有造诣和见的。她写的诗词意境真实,语言简朴,画面清晰,情真意切,细腻悠长,温而不火。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平仄粘对等方面,均显出诗词大家的风范。她和高老师认识的时间不长,是通过诗词把二人联系到了一起,做起了谈词论赋的忘年交诗友。
当乔媛收到高老师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哄着年幼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熟,她举着手机,仔细琢磨着这首“限头限韵七律·盼归人”,高老师的诗句文采斐然,读来清丽洒脱,流利婉畅,平仄粘对,琢词用字更是高超,彰显出扎实的基本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全篇依限而就,自然唯美,毫无违和,情感细腻。乔媛读罢,打趣地回复高老师说:我也用那几个要求凑个热闹吧!
七律-雪夜忧思
(平水韵)
文/三瘦清阁
红灯石鼓彩椽门,穹顶云霞染尽昏。
梅瘦三分雕玉碗,松贞一寸琢金盆。
白裳漾漾遮芳迹,粉履盈盈避皱痕。
雪掩青丝妆秀丽,不知何处寄卿魂。
闫、高、乔,三人虽非同庚同地,但均酷爱格律诗词,常以此抒发情怀,排解惆怅,点评世事,谱写人生。他们通过诗词抒发情感,赞美自然;颂党爱国,崇尚孝悌;以诗会友,弘扬良善。然亦不乏诙谐幽默,儿女情长,权作为佐料和点缀。
现把这三首诗的唱和晒与读者,请大家莅临指教。同时,也诚邀爱好格律诗词的朋友,关注高碑店文学故事会这个栏目,并请不吝赐和,做一互动游戏,以增强格律诗词的趣味性,使更多的朋友喜欢格律诗词,参与格律诗词队伍的行列,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我们微薄的努力。谢谢!
2019年6月5日



季金平,河北高碑店人,70后,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龟城旧事》文学公众号微信编辑。作品散见于《燕赵都市报》《齐鲁文学》《孔雀东南飞微刊》《燕鼎文化》《儒林文院》等报刊及微平台,偶有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