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月麟 朗诵:谢东升
音乐设计:杨建松

青山穆穆照清漪,细雨绵绵闻鸟啼。
古渡焚香身是客,行人折柳泪沾衣。
半开半掩西来寺,乍暗乍明南望祠。
太姥相迎寻往事,曾孙作伴上东篱。
烟波渺渺摇空碧,白鹭翩翩戏水低。
翠岭锁寒生紫气,黄鹂衔露隐花枝。
浮名世外三十里,浪迹天涯共此时。
踏破红尘尘满面,长悬明月月盈池。
沙鸭驰步同风起,不尽和鸣似故知。
花谢花飞花等你,日出日落日归迟。
新庵游子去无意,藜杖慈颜嘱有思。
君问石桥深几许,门前春水钓云溪。

己亥年三月初一(2019年4月5日)清明。水库移民即是水利工程移民,是居住地由于水利工程的需要,根据政府安排搬迁到外地的群众。
白盘珠水库建设始于1959年,1987年12月建成。历时30多年,是一项备受瞩目的重大民生工程。史料显示,水库建设共有2万多移民。
当年的青壮年,而今已是垂垂老者。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习俗,当年背井离乡的移民都会回来寻根问祖。白盆珠水库就是他们儿时的家,是日思夜想的故土。烟波浩渺,翠岭锁寒。老村落已经长眠于库底六十多年啦。岸边偶看到几间破房子,他们就会欣喜造访。留守居民乡音依旧,偶逢故知总有谈不完的往事。
这首诗以“移民”寻根问祖的心情进行创作。背后的故事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少年,最终没抵过现实的残酷而分别。60年后的清明节,在古渡遥祭先人时不期而遇,已是人生迟暮。故乡的景象,鲜明而又真实,凸显游子的孤独和无奈,传递了浓浓的乡愁和家国情怀。
《清明·古渡焚香遇故知》是一首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与故知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青山穆穆照清漪,细雨绵绵闻鸟啼”,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山、水、雨以及鸟儿的啼叫声,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古渡焚香身是客,行人折柳泪沾衣”,表达了诗人对熟悉而又陌生故乡的眷恋之情。通过焚香、折柳来表达对故知的思念和离别的伤感。
“半开半掩西来寺,乍暗乍明南望祠。 太姥相迎寻往事,曾孙作伴上东篱”。则是通过描写寺庙和祠堂的景象。寺庙半开半掩,门户仿佛在隐约地展示着过去的辉煌。南望的祠堂则时而显得昏暗,时而又明亮起来。在这个场景中,诗人与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相遇。一起探访曾经结伴嬉戏的地方,唤起美好的回忆,凸显了时光的变幻和人事的离合。
接下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烟波、白鹭、翠岭、黄鹂以及浮名世外和浪迹天涯的境遇,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和渴望。
最后,通过花谢花飞和日出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时光的感慨。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示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周月麟,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城市发展战略专家。田园诗人,专注于节气/节令/节日的诗歌创作。2017年被《中华名人录》授予(卓越华人)称号。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