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拓展】1551 奶奶的元神║欣月(沈阳)诵读║箫雅(主编║泽文)编辑║荆枫

奶奶的元神
作者║欣月(沈阳)
诵读║箫雅
主编║泽文
编辑║荆枫

少女手中的绣花线,牵引一对鸳鸯戏水出了闺阁,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不管不顾,凭着一双大脚板,走了半个世纪后,换成了我绿色鞋面上的一对红蝴蝶,那红,鲜嫩如她偷偷种下的几株罂粟花。
年幼的我并不知道罂粟是毒品的原凶,只知道那美艳的花瓣中,包裹着椭圆果实,薄薄的刀片划过,泌出白色浆液,是最神奇的灵丹妙药。
如巴豆,是泄药鼻祖,而少量服用,却是止泄的良药。
当人们的贪欲不可自控,自我短暂愉悦成本是家毁人亡,那么法律是终止这样行为,最有力的武器,是社会进程的不二法则。
尽管在那个医疗不发达的七十年代,奶奶的几株罂粟解了周边很多人的病痛危急;尽管她从没让任何人上瘾,是来自于她以心驭药的底气。但,她依然消毁了家里的罂粟苗,我听到她和爷爷说:人体质不一样,即使我再小心,也不可能避免例外,哪怕一个人出现问题,都是我的罪过。
从此,在家里的房前屋后,我再也不曾看到过,罂粟花的花瓣上,蜜蜂来过。
奶奶是家传古法针疗医者,只一枚银针,几付汤药,便救话了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病人。
我在奶奶身边绕膝了八年,八年里无数次目睹,或铁锹里、或筐篓里…待扔的一小小团生命,被奶奶从鬼门关里带了回来。
她云淡风轻,好像那并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事实上初生婴儿的小病在如今看来也确实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却是致命的。
家里经年累月人流不断,治病的、病愈后上门感谢的,年幼的我只知道,他们走后,我便会有好吃的水果罐头和软糯的香甜糕点。
奶奶常说,治病的不是她,是元神,我便不断在家里的柴火堆里、在墙的缝隙里…找寻奶奶口中的元神,却没有综影。
昏黄的白织灯下,每晚都是温一壶老酒开场,打开话匣子,从柜子里收藏的高筒袜到挨饿年,总以为这一顿多吃,下一顿就不会饿,而该饿还是饿得眼冒金星的絮叨,让嘴里含着鸡蛋羹的我无法想象,住不进奶奶的心里。
微熏的奶奶起盟了我第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直到奶奶哭晕在毛主席的悼念大会上,我都没能理解人的身上为什么会有三坐大山?那个把三坐大山堆翻的人,一定是一个比大山还高大威猛的巨人。
随着年龄地增长,经历半生风雨,我才渐渐清晰,那些都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这种支柱和信仰能救人救己。
在人生几次低谷的日子里,我怨天恨地,不管活着的或者逝去的,都成为我前因后果的曲解。有人说爷爷奶奶的坟位置不好,我信了,一度想给他们找到更好一点的住处。
如今,我却笑自己当时的天真,我无比坚信,他们早己幻化了无数我身边的人或物,渡了我一世的因果,我如何不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
他们爱我的方式不是给我风调雨顺、给我荣华富贵,而是引我领悟,万千经历之后的抵达,美妙超越一切, 在我享受这种天堂盛宴的时候,我知道,我与他们共体天伦之乐,万金不换。
就像小时受惊吓,奶奶在我不安的睡梦中,一遍遍在我耳边喊着我的名字,唤我回来吧,她说那是在帮我`叫魂'。
其实,我知道那只是奶奶与我做的一场亲情游戏,每次,我都听得见,忍着奶奶的气息,痒了我的耳窝,然后悄悄地笑着,沉稳睡去。
奶奶信以为真,她唤回了孙女的魂。
一直喜欢的中国红,搭配绿色盎然,原来是我最原始的精神向导,是刻入骨髓的意识习惯。
这是一种思念的表达方式,不在头脑中,而是在我的心中盘下了坚实的,家族元神之根。

邢敏娟,69年,沈阳和平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金融系统退休。热爱文学,擅长散文、诗歌类写作,在人文方面多有关注,作品:诗歌《我的王》、《爱之谜》、《剥离》、《幸会》,文章巜再婚如何开启幸福之门》、《无以为凭》等散见于报刊、杂志。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人,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蒙朗诵学会秘书长。
多家平台的主播。
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等报刊杂志。
曾获得多项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