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情系桑梓
一一记义乌(东乡)锐志文具分厂总经理陈志文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有这么一个人,始终信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有这么一个人,始终不忘入党初心,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关心家乡建设,扶危济困。他就是,江西东乡区(义乌)锐志文具分厂总经理一一陈志文。

提起陈志文的爱心使然,还得追溯到2019年。那年,在浙江义务打拼多年的他返乡创业,开办义乌市(东乡)锐志文具分厂,专做学生用品。几年下来,由于陈志文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厂子办得是有声有色。由于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加上生产工序的难度相对较小,陈志文在招工用人方面,尽量选择在其家乡虎圩坎头村。2021年,陈志文先后聘请了三十多个本村生活困难和一些年龄偏大的人进厂做工,为他们解除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用他的话说,我自己有能力了,就是要尽己所能为乡亲们做些有益的事。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凸显在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工作中他对大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生活上对工厂员工关怀备至、呵护有加,从不以老板自居,与大伙儿情同手足。努力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即严肃紧张,又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使大家更好的为工厂发展积极工作。有着近十年党龄的陈志文,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每年“六一”儿童节之际,他都会向曾经就读的母校捐献数百份学习文具等。特别是近年来的防控疫情,各单位时间紧任务重缺人手,陈志文就会主动参与到所在的社区帮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天天一亮就出来守卡点,直到天黑,积极配合党组织的防控工作。有时候忙起来,他半天都顾不上喝一口水。“这几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要给国家添乱,回去在家好好待着,莫出门。”“以后有的是机会去串门走亲戚,如果你们有必需品要买,可以请我们帮忙。”“哪家没有个急事,这几天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在其居住的东乡区台湾花园小区的防疫卡点上,陈志文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想要外出的小区居民,用熟悉的乡音,积极向群众宣传如何防控疫情,做到不聚餐、不聚会、不出门、勤洗手、不吃生食物、戴口罩等等,让居民把防控知识听在了心里,记在了脑里的同时既增强了小区居民的防控疫情意识,又消除了居民民对疫情的恐惧。面对从外面回来想要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陈志文也原则上劝返,并做好过往车辆及人员的信息登记,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在加入党员先锋队后,陈志文更加的了解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当前物资紧缺的情况,疫情无情人有情,为了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自主创业者,陈志文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共产党的好政策。在国家有灾难面前,他积极带头地筹集善款,支持抗击疫情、防控疫情工作。陈志文说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不忘党的恩情、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困难面前我们看到全国的广大党员干部靠前行动,冲锋在一线,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公司的所有党员和员工都主动参与到防疫中来,捐钱捐物出劳力,短短的几天下来,便募集到3万元,希望能为防控疫情做点事情。很想通过自己绵薄之力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防疫防控工作,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争。在这次自发捐款的中,陈志文为了更好地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他先行捐款一万余元。后又以个人名义为家乡坎头村委会捐献一万余元的救灾物资。陈志文经常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远远不够。

“志行坚苦终有成,文武皆全德更佳。”这是熟识陈志文的人对他的赞誉,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孜孜以求。为此,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强学习,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为着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